独角Mall
咖啡生态竞争向来激烈,比如一片百来米的区域内可能就有星巴克臻选、M Stand、KUDDO、INPASSION Coffee、Manner等连锁咖啡,更不用提其他小众独立咖啡。而背靠华润、曾经一度成为中国市场第二大咖啡连锁品牌的太平洋咖啡,似乎掉队了。
太平洋咖啡曾经视为竞争对手的星巴克,门店数量已经超过6000家,成长为中国连锁咖啡的“领头羊”。而根据极海品牌监测显示,截至2022年10月31日,太平洋咖啡在营门店数量为214家,这个数据在2020年却是443家。一边是太平洋咖啡在收缩,但另一边整个咖啡行业规模却在快速增长,各种咖啡品牌也层出不穷地冒出来抢占市场。留给太平洋咖啡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曾是中国市场第二大咖啡连锁品牌
1992年,太平洋咖啡首家门店在中国香港金融中心中环开业。3年后,这个有发展潜力的咖啡品牌被其士泛亚有限公司收购,并在北京建外SOHO开出了首家旗舰店。
太平洋咖啡真正进入内地消费者的视野,应该是2010年被华润收购之后。2010年的太平洋咖啡已经是香港地区第二大咖啡连锁公司,规模仅次于星巴克。彼时拥有超过90家咖啡店,香港地区83间,内地3家连锁店,并且在新加坡、中国澳门和马来西亚也布局有自营店和特许经营店。2010年,华润创业以3.266亿港元向其士泛亚收购了太平洋咖啡连锁80%权益,原大股东其士泛亚持股量下降至20%,华润一跃成为大股东,正式进军咖啡连锁店业务。
尽管是首次涉足咖啡连锁业务,但华润很有信心,想借华润万家在内地布局的2000多个超市零售店发展咖啡业务。彼时,华润创业副董事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黎汝雄也信心满满地表示,计划在3年内开设200家咖啡分店,在5年内将太平洋咖啡拓展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店。
在华润万家的带领下,太平洋咖啡也确实迎来了一个发展“春天”。太平洋咖啡先后在2012年、2014年分别与华润银行、上海仁济医院合作,首次推出咖啡银行、医院咖啡店等新型业态,将追求生活品质,具有人文情怀、艺术品位以及时尚气息这类人作为目标客群,围绕用户画像,精准营销。
一方面,在产品、供应链、门店装修等方面提升服务。2012年,太平洋咖啡将会员服务引入内地,并于2013年在全国推出“太卡”。2016年底,太平洋咖啡全线加入华润通会员体系,实现积分通积通兑。另一方面,通过活动联名、咖啡主题工坊、演出赠票等方式,渗透到时尚、人文、演出活动等圈子,扩大影响力。
最重要的一点是,太平洋咖啡形成了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太平洋咖啡直营店、特许加盟业务以及企业咖啡服务业务。在加盟业务板块,太平洋咖啡有城市代理加盟和特殊渠道(单店)加盟两种合作投资方案,并且其旗下品牌Volgo Caffè也开放加盟。在企业咖啡服务板块,太平洋咖啡与中粮、平安信托、绿地集团、恒生银行等300多家企业展开合作。截至2017年,太平洋咖啡在全球开出近500家门店,已成为中国市场第二大咖啡连锁品牌。
市占率下降 转型效果不佳
在快速增长的国内咖啡市场,由于咖啡品牌竞争激烈,涌现了越来越多诸如瑞幸、Manner等咖啡品牌,太平洋咖啡的市占率却不算高。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太平洋咖啡在中國市场的占有率为2.5%,相比上一年仅增长0.2%。从太平洋咖啡近些年的布局来看,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门店布局并未跟随华润的商业项目。尽管是华润旗下唯一连锁咖啡品牌,但太平洋咖啡的布局并未跟随华润的商业项目。笔者根据一点万象APP和大众点评发现,目前华润在营的86个商业项目中,仅有重庆万象城、青岛万象城、深圳万象城、无锡万象城这四个商业项目中有太平洋咖啡。值得注意的是,太平洋咖啡曾经的老对手星巴克,倒是华润项目的“常客”。
2.以广东市场为主,在其它地区影响力较弱。根据极海品牌监测显示,目前太平洋咖啡在52个城市布局有门店,在营门店数量为214家。品牌整体布局以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为主,在广东有72家门店,上海有24家,北京有21家,辽宁有14家,陕西有13家,其他省份的门店数量仅为个位数,影响力有限。
此外,太平洋咖啡近两年的市占率不断下降,关店较为严重。截至2020年,太平洋咖啡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排在了星巴克、瑞幸、Costa后面,仅为1.7%。根据极海品牌监测显示,太平洋咖啡的门店数量已经从2020年的443家下降为如今的214家。
3.竞争压力大,转型效果不佳。太平洋咖啡的竞争压力很大。一方面,咖啡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玩家,比如瑞幸咖啡、M Stand、KUDDO、Manner等。另一方面,咖啡品牌的竞争对手也不再只是同赛道的咖啡品牌,还有各种跨界来咖啡赛道寻找新增长点的茶饮品牌,“茶咖混战”倾向越来越明显,比如茶颜悦色推出的“鸳央咖啡”。
2018年,太平洋咖啡开始寻求转型,进入竞争激烈的茶饮赛道,推出了全新产品线“太茶”,在上海新业坊开出独立门店。同年12月,太平洋咖啡推出的精品咖啡品牌BREW BAR在深圳湾万象城开业。然而,太平洋咖啡的转型效果并不佳,从大众点评来看,BREW BAR目前在深圳只剩欢乐海岸一家门店,太茶也在深圳激烈的茶饮竞争中销声匿迹,精品咖啡和茶饮线并未形成其新的增长点。
转型升级要有更多作为
近些年的太平洋咖啡总给人一种“声量”较小、“圈地自封”的感觉,既没有像瑞幸一样频频推出爆款单品为品牌发声,也没有像星巴克一样通过密集铺开的店面来抢占消费者的眼球。
从价位来看,太平洋咖啡约30元/杯的价格已经属于精品贵价区间,同等价位的还有星巴克、M Stand、Costa等品牌,高性价比的咖啡品牌也有瑞幸、Manner、麦咖啡等品牌。因此,太平洋咖啡的价格本身并不占优势,在这个价位甚至以下可替代的品牌也有很多。从大众点评来看,太平洋咖啡的评价也不高,深圳门店的评分基本都不到4分。
2022年,在品牌成立30周年之际,太平洋咖啡宣布要对品牌、产品、门店、服务等多维度进行升级。不过在转型路上,太平洋咖啡还需要更多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