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娴
[摘 要]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中研究生数量不断提升,但質量下降的问题十分显著,试图以过程与方法论为基础构建科学的高校研究生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构建高校研究生质量管理体系模型,构建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使模型在优化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方面具有实操性。
[关 键 词] 过程与方法论;研究生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5-0161-04
研究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历,研究生毕业后担负着我国各类教育、科研等领域提升的重要责任。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共招收研究生124.25万人,与1978年第一届研究生数量10708人相比增长了一百多倍。但是,随着研究生不断扩招,研究生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一些研究生不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这导致社会对当前研究生培养结果的满意度越来越低[1]。这说明当前的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并没有针对社会需求进行培养,也没有真正让研究生获得与其学历相匹配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研究能力,研究生的质量管理水平亟待提高,需更好地平衡研究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一、理论基础
(一)过程与方法论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概述
过程是过程与方法论的基础,从研究生质量管理层面来说,过程就是按照社会需求对研究生进行质量管理,使其成为一个对社会发展有帮助的人才的培养行为合集。所以,对研究生质量管理的所有行为都是过程的一部分,对研究生质量管理的结果可以反过来佐证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方法是为了提高获得结果的效率、质量而设计的一系列有特定逻辑关系的行动和活动。方法既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种手段循序渐进或是共同施放形成的组合,其本质是为了提质增效[2]。
对于研究生的质量管理,还需要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以过程与方法论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研究生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目的是使研究生成为社会满意的人才。其过程包含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实现过程和分析改进。管理职责包含顶层设计、中层管理和基层实践这三个层面,顶层设计就是为研究生的管理构建全局性、战略性的内容;中层管理就是通过对顶层设计意图的认知来制订具体的质量控制计划;基层实践主要是具体执行质量控制计划。资源管理是指在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中需要运用到的所有人、财、物等资源。人才培养的实现过程就是根据社会需求利用各类方法、运用各类资源将研究生培养成社会满意的人才的过程,通过人才的培养可以加强人才培养机构自身价值的提升。分析改进是指针对质量管理体系不断优化的过程,使得质量管理体系能在下一个周期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研究生质量管理的特点
1.学术性
学术性是研究生能力培养的核心,具备学术研究能力和科研能力也是研究生与大学生之间的重要区别。对研究生来说,深入研究某一个专业领域并产生学术成果、专利成果或是完成一些发明创造就是其能力的体现。毕业论文就是一个研究生培养结果和其学术能力的重要体现。
2.创新性
创新性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要求,是我国各领域科研事业取得突破的不竭动力。创新性思维既是国家、社会大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研究生培养机构鼓励学生不断大胆假设、大胆创新的结果。
3.多样性
多样性更多是我国古代“有教无类”的现代内涵,它既体现了研究生研究方向的多样,又体现了研究生培养层次的多样性,在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上促进研究生的培养,能满足我国多样性的需求。
4.动态性
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随着当前各类高精尖领域对于科研人员跨学科的能力要求较高,这使得当前对研究生的培养更多着眼于一些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3]。
二、高校研究生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通过过程与方法论、质量管理体系理论结合当前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可以构建高校研究生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对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主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培养机构的条件来制订。图中的“招生”代表了对研究生的选拔、培养的顶层设计等。对研究生来说,教学与科研并重,学术与品行兼优,在培养机构资源支持、制度管理和研究生自我管理的合力下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并促进研究生的成长,使其毕业后通过就业成为社会满意的人才。该研究生质量管理体系框架的详细说明(如文末表1所示)。
人是顺应社会而存在的,人的需求与社会的需求是不冲突的。因此,在对研究生进行质量管理时了解社会的需求非常重要,社会对于研究生的满意度与高校的研究生质量管理水平成正比。
研究生是高校提供教育服务的对象,他们最能在直观体验中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不足。对研究生来说,他们既关注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也关注自身专业知识在未来是否具备足够的价值。另外,高校在给研究生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时,也给了他们毕业后的一些隐性资源,例如高校的校友会,而且对用人单位而言,一个影响力大、学术氛围良好的高校培养的研究生也更值得信赖。
因此,在识别需求后,高校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对社会需求、研究生需求进行分析,并改善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而对这些研究生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既包含了对研究生品德的教育,也包含了学识的教育。在研究生阶段,高校更注重对学生垂直领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外还有学术交流、科研项目、实验研究等一系列教育措施。然后通过对这些教育过程的评价来审查研究生是否符合社会需求。
高校对研究生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些类似于常用的PDCA工作术,都有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的环节。对一个高校来说,研究生的培养并不是一个千篇一律的过程,既需要因材施教,也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变化和高校自身资源能力的变化来调整培养细节,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三、高校研究生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
为了更好地对研究生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和优化,还需要针对具体的过程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对相关指标的数据获取进行量化。在这个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是需求层,二级指标是过程层,三级指标是结果层(如文末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一级指标的需求层中,设置了招生等9个指标,是高校研究生质量管理的需求层,也是一个以社会需求、研究生需求、高校需求为导向的过程。二级指标的过程层中,主要是对需求到结果之间的过程进行指标的细化,设置了生源、专业匹配等15个指标。三级指标是结果层,用以衡量高校研究生质量管理水平的直观体现,在结果层设置了生源质量、学生能力等46个指标。结果层的46个指标大部分可以直接获取较为客观的数据,与研究生满意度相关的指标可以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获得。
四、结语
基于过程与方法论的高校研究生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在运行中不断优化的闭环,从需求端的了解开始,运用过程与方法论对需求进行分析、制订过程和方法并付诸实践,通过各类考核和评价使研究生成为社会满意的人才。通过研究生进入社会后的各类反馈,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需求的变化和高校研究生质量管理存在的不足,进而对这个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
当前,我国高校的教育水平、师资能力、资源配置等能力参差不齐,因此不同高校的研究生质量管理水平也差异较大。高校的质量管理水平决定了一个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对其输送人才的信任度。提高学校质量管理水平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能更好地把握社会需求,吸引高素质的生源,利用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研究生探索新知,不断进步,最终达成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文辉,黄欢,刘俊起,等.2022年我国研究生满意度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357(8):21-27.
[2]任天助,辛万青,严晞隽,等.基于对象过程方法论的体系需求分析方法[J].导彈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2022,390(6):150-156.
[3]陈启杰,朱君萍.研究生教育质量及其多元性特征探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