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丽娟
本文中的记录是指在音乐教学中的文字记录,主要包括教学清单、班级表现、学生学习考核、教学生成(如好的点子,与学生碰撞出的创意的火花)、教学反思等,而非教学常规条文记录。
一、教学清单记录:保证教学的有序性
音乐教师有“班多课多”的特点,头绪比较复杂。同年级的班级授课内容即使基本一致,每个班呈现出的课堂效果也有一些差别。如果不对某月某日哪个班级上了什么做个教学清单记录,恐怕上节课完成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突发性事件、下节课这个班该继续什么内容都会记不清楚,这就对音乐教师的课后教学清单记录有了无形的要求。为此我专门准备了一个记录表——“音乐课堂教学进度表”,及时记录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因为是类似流水账的记录,一分钟就可以完成。但就是这小小的一分钟,能使我避免下节课的尴尬,使日常教学井然有序。
二、课堂表现记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研究证明,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能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课堂上建立班级的集体感,是培养学生纪律意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基于这一点,我对所教的7个班进行班级大星争夺赛,打造“活而不乱”“活而有效”的理想课堂也就不是空想了。
1.用小手说话——“动嘴先动手”。
上课时,有些时候场面很“火”,且伴着“我!让我来!”的声音,学生小手举得高高的,为了弄清一个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为了探究一个问题而离开了座位,但始终围绕着学习这个主旋律。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有点“乱”,实际上是“活”,但这种“活”也要有规范。我在音乐课堂上制订了不成文的规定:“动嘴先动手”——课上发表自己的任何看法或想法都可以,但必须先举手,经得老师的同意方可发言。如果一堂课有三个同学“动嘴后动手”,违反了规定,当天的班级大星就夺不到了。
2.用眼睛说话——“动手先动眼”。
我所教的三个班级开始学习竖笛这一乐器。孩子原本就比较好动,再加上竖笛,课堂上往往就多了好几十张“嘴巴”。就拿准备竖笛来说,最快拿出竖笛的学生总觉得特别自豪,争先恐后地叫 “老师,我最快” “老师,我好了”,课堂往往一片混乱。这时候,我要求学生:用眼睛说话——只要完成我布置的内容,不用举手,不用说话,用眼睛“告诉”我,我会给前三名用眼神与我交流的学生每人加一颗小星。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培养了学生温文尔雅的做事风格,还让他们养成了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用音乐说话——“动嘴先动耳”。
音乐课堂教学过程应该像一首美妙的乐曲,跌宕起伏,引人回味。我把所有用语言表达的口令,都设计成音乐片段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例如,钢琴响起《时间像小马车》的片段——整理竖笛,寓意:时间非常紧迫,要赶快收好自己的竖笛;《郊游》的片段——整理凳子准备下课,寓意:一堂课即将结束,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准备外出;《小机灵的歌》的片段——表扬,寓意:某名或某些学生被表扬了,全班同学会随着老师的钢琴弹奏一起唱响这首歌曲。为了激励他们,我规定,前三名完成指令的学生每人可以夺取三颗小星。
三、教后得失记录:促进教学研究提升
教后得失记录是一种有益的教师课后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学后的思考。如果一名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课堂经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他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对一年工作的几十次重复,也许只能停留在新教师的水准上。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名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音乐教师负责的班级多、学生多,每堂课总会给我留下一两件记忆犹新的趣事,用课后短短的几分钟时间记录下这些美丽的瞬间,能激活我的教学智慧,更好地探索教材内容,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教学新方式。我认为,这些记录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基石。
例1:
2009年3月9日 二(4)班 晴
今天原本二(4)班最吵闹的周正居然上课很安静,大概是对今天的音乐欣赏曲目比较感兴趣吧,他虽然坐在座位上心不在焉,但比平常无法自制、搅得“四邻不安”要好上几倍了。于是,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你想成为老师喜欢的好学生吗?”
“想!”
“今天你就做到了。潘老師相信,只要努力,你绝对可以成为大家都喜欢的好学生。”
随想:平时特别爱打闹的学生,今天有意外的进步。抓住这个契机,对他进行教育,希望他会慢慢改掉不太好的课堂习惯。
例2:
2010年4月30日 五(1)班 晴
五(1)班这节音乐课上下来,我感受颇深。这首歌是一首校园歌曲,也是一首贴近学生生活的歌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的重要动力。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三首歌曲——《童年》《蜗牛与黄鹂鸟》《捉泥鳅》,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哼唱着,有的甚至做起动作来,很是兴奋。歌曲引发了学习兴趣,学生踊跃举手说出自己熟悉的校园歌曲,边说边唱。有人提到了歌曲《歌声与微笑》,我顺势介绍了著名的作曲家谷建芬老师,她正是《校园的早晨》的作曲者,从而顺利导入了新课。
例3:
2011年3月18日 五(3)班 阴
今天的歌曲教学比较顺利,“哎嗨”这句有长音,较难,而且中间需要急换气。学生看着老师指挥,拍子掌握得也很好。在全班参与听辨旋律时,琴声一停止,哗哗一大片手即刻举起,学生的专注度非常高。听辨时我无意中少弹了一个附点,于是问学生有没有听出老师刚才弹错了,是音弹错了还是节奏错了。有几个学生都举手了,但说得不清楚,可能听得模糊,也不敢确认,只有沈骞竟然真听出来了!
随想:看来,老师的错误有时也可以成为考验学生课堂反应的利器啊!
我大致统计了一下,一学期下来,就有六七十则类似的“教学随想”,闲暇时翻开看看,回味无穷。这些记录的积累,真是我教学的宝贵财富!
四、结语
教育情境总是处于变化之中,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记录与思考。这样的记录有助于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创新意识,并在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上好音乐课,可以从拥有一本课堂“备忘录”做起!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小学)
责任编辑:刘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