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与发展路径的分析

2023-06-28 01:00贺捷
银行家 2023年6期
关键词:跨境区块贸易

贺捷

贯彻“互联网+”战略是金融业的必然选择,也是金融业实现创新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的有力手段。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商务、银行、保险等部门积极探索金融科技赋能跨境金融,在提升外汇服务便利化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2019年3月,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以下简称“跨境平台”)应时而生,一举实现了贸易融资和服务贸易支付的全过程线上办理,极大地降低了银行尽职审查成本和融资业务经营风险,提升了企业线上办理贸易融资和跨境结算的获得感,更成为打通中小微企业融资梗阻,破局“融资难、融资贵”历史问题的新路径。

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发展历程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在办理跨境贸易融资业务时普遍面临真实性核验成本高、融资信息缺失困境,企业重复融资、虚假融资现象屡见不鲜,业已成为银行展业的“堵点”,更成为制约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痛点”。跨境平台上线以后,企业报送材料、银行审核流程几乎全部实现电子化,企业融资周期及“脚底成本”得以大幅降低。更为重要的是,银行通过跨境平台可以高效便捷地核验交易过程中涉及的主体资质、交易标的及单证的真實性,查看质押品实际状态、有无被反复利用,进而对优质企业给予利率优惠与减免费用,切实降低融资成本。跨境平台的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试点启动期(2019年3—7月)

2019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利用区块链和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等新兴技术,引入税务、海关、工商等外部监管数据和出口信用保险等行业数据,搭建了多部门数据共享开放大平台,支持银行贸易融资数据信息全流程线上核验。首批试点地区为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的省会城市及上海、重庆。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民生银行等14家银行所属的400余个分支机构上线运营。试点业务一经推出就吸引了众多外贸企业的广泛关注,其全新的融资方式、高效的融资服务和优惠的融资利率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试点加速期(2019年7—12月)

在这一时期,跨境平台服务贸易支付便利化场景快速迭代更新且被大范围推广,银行纷纷入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跨境平台在线参与的法人银行超170余家,已扩展到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银行分支机构网点达到5600多个;累计为近2000家企业在线提供“无接触”金融服务,完成应收账款融资放款金额约140亿美元,其中七成以上为中小外贸企业。

快速发展期(2020年7月至今)

自2020年以来,随着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真实性审核、出口信保保单融资、西部陆海新通道融资结算、中欧班列应用等新场景陆续推出,跨境平台的角色定位、风险管理、技术安全等关键环节日趋完善,跨境平台迈入快速发展新阶段,日渐成为中小企业办理跨境融资和便利化付汇的重要窗口,有效缓解了银行“风控难”问题,极大地提高了银行授信业务的尽职调查效率。截至2022年末,跨境平台累计上线推广了9个应用类场景(其中融资类6个、便利化类3个),参与的法人银行机构达800多家,累计服务各类企业约8万家,办理融资放款超2000亿美元,付汇逾7900亿美元(见图1)。

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的主要应用场景

截至2022年12月末,跨境平台主要有两大类9个应用场景。

跨境贸易融资类场景。该类场景基于区块链信息透明可共同维护的技术特点,帮助银行查验企业信用实际情况,核实是否存在伪造变造、重复使用等异常情况及信贷授信查证等。跨境平台上线至今,陆续推出了出口应收账款融资、企业跨境信用信息授权查证、出口信保保单融资、西部陆海新通道融资结算、中欧班列“长安号”融资、中欧班列“齐鲁号”融资6种场景。此类场景是供应链金融应用场景的范畴,即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商流、物流和资金流数据与融资数据上链,以此解决信息割裂,实现信用打通,提高数据可信度,通过贸易金融产品创新,提高银行信贷资金发放效率。从场景应用地域看,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如陕西、山东的中欧班列、重庆的西部陆海新通道融资结算场景。

便利化政策应用类场景。该类应用场景基于外汇贸易投资便利化政策推广要求,借助区块链的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及伪造的技术特质,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目前,跨境平台已先后上线了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真实性审核、服务贸易支付便利化、境内运费外汇支付便利3种应用场景,可以为银行快速完成线上核验发票真伪、对外支付税务备案查验、费用支付业务自动化处理等业务。上述场景在广东、山东试点推出后,有效解决了银行“防风险”和“促便利”难以兼顾的问题,展业审查变得更加安全和便捷,极大地节省了企业大量“脚底成本”。受访企业普遍反映,服务贸易结算时间由原来的1—2个工作日缩短为1—2个小时,资本业务办理时间减少80%以上。

存在的问题

科技赋能建设有待加强。区块链技术本身自带去中心化的特点,导致每个参与节点均需要存储相关数据,需要占用大量存储空间和网络资源。此外受性能、拓展性和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尚不能实现大规模应用落地。在目前尚没有明确统一的区块链应用技术标准的背景下,后续接入的银行技术兼容性将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此外,广大中小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科技基础、研发投入等方面先天不足,业务系统开发建设普遍采取技术外包的方式。上链跨境平台后的信息管理和信息开发能力亟待提升,急需引入专业金融科技公司,打造差异化的跨境贸易融资服务,让基于区块链的创新贸易融资方式惠及更多中小企业。

产品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区块链技术为金融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在数字票据和供应链金融应用方面,为破局中小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的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径并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当下跨境平台的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的金融产品还相对不足,难以充分满足企业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需求,同时,在平台推介、服务体验上还比较传统,离“让数据跑起来”和数据要素化目标还有较大差距。需要继续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进一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持续丰富平台的数据维度,把涉外经济数据、金融外汇数据、政务数据全部上链,加快供应链数据可信流转,让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

场景应用推广不及预期。自试点以来,跨境平台的应用场景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资本项目,但其中区域性特殊类场景占比达三分之一。缺乏足够多且可全国推广的应用场景和良好的客户体验成为影响基层外汇局、银行机构大范围推广使用跨境平台业务的阻碍。在现有基础上,需要各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快数字化转型,深化科技与数据赋能,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融资结算需求,立足地方特色兼顾全国推广应用,在贸易融资、跨境支付等重点领域,不斷推进创新金融应用场景落地,实现跨境平台共建共享共治。

发展建议

金融为民,科技赋能。银行应秉持服务实业、贴近主体的发展理念,为广大涉外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外汇金融服务。要坚守网络安全底线,坚持数字化转型,不断整合吸收金融科技发展最新成果与应用实践,优化和再造外汇业务流程,进一步提升跨境平台数据要素应用价值,以金融科技力量打通涉外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瓶颈,不断扩大外贸企业融资受众面,构建更加开放、合作、共享、共赢的外汇金融科技生态。

创新产品,精准对接。银行要重点研究以中小企业为目标,基于大数据和内部信息科技平台所具有的技术支撑、资源共享和个性定制等功能,研发更多普惠型跨境融资产品,借助跨境平台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融资支持,加快保函、押汇、新业态、离岸贸易等业务场景创新,满足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丰富场景,多元服务。外汇管理部门要对现有应用场景进行再梳理,加快改良符合跨境金融发展要求的场景,充分发挥数据要素资源价值。应会同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银行进一步加强不同行业领域区块链间的融合,使企业融资诉求能直达银行柜面,提升跨境金融便利化、智能化及协同化水平,增强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提升企业对外汇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持续扩大与保险、运输、物流等多行业、多部门的合作,强化涉外经济领域大数据信息流交叉验证和交易背景全流程审核,不断拓展更多险种融资、信用融资、仓库认证信息、数字仓单、订单融资等应用场景推广,助力企业动产质押融资,更加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金融业顺应时代潮流、实现创新发展、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重要抓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平台,应该通过扩大市场参与主体、扩充跨境数据维度、升级应用场景种类,引入金融前沿科技,构建更加广泛的跨境金融领域信用生态圈。可以预见,随着外汇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的加快,跨境平台将会在推动外汇改革与高效监管,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葫芦岛市中心支行)

责任编辑:董 治

猜你喜欢
跨境区块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