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赏析

2023-06-27 04:05黄涌智
艺术大观 2023年16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赏析

黄涌智

摘 要:浪漫主义时期是指巴洛克时期与文艺复兴时期。此时期诞生了舒伯特与李斯特、马勒等诸多优秀的音乐家,他们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音乐创作,使作品具有民族色彩和思想情感、想象色彩等艺术特点,也是与古典主义艺术最大的区别。我们可从音色的变化和声音的连贯等方面去赏析,深入了解此时期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内涵等。

关键词: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赏析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6-00-03

古典主义追求平衡、稳定,而浪漫主义艺术在古典主义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浪漫主义注重的是超前、自由、随意,这种全新的思想浪潮和艺术风格很快席卷了欧洲艺术领域,但始终离不开现实的内容与追求。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是音乐家思想情感的宣泄方式,凭借独特的美学特点,深受大众的喜爱和认可,也为后续的音乐艺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值得深入研究。

一、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美学特征

(一)想象性

音乐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创作同样如此,融合了艺术家的生活体验和创作灵感以及长期的思考等。这就需要音乐家具备深厚的艺术功底、较强的想象力,以此赋予作品更多的美的元素。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创作,更注重与诗歌、绘画、戏剧作品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融合,也是音乐创作者的灵感源泉所在。创作者不会对各种艺术形式照搬照用,而是将提取的艺术精髓与自身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想象相融合,使其形成新的主题思想和内容。除此之外,古老传说和传统文化也是激发音乐家创作灵感的关键要素,使得浪漫主义时期创作的音乐作品极具浓郁的想象色彩[1]。

(二)民族性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创作,注重融入感情歌颂、伟大人物精神赞扬等方面的音乐内容,赋予了作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特质,也成为激发群众奋斗意识和自豪感的有效途径。尤其是革命风潮与民族精神的整合,借助独特的音乐创作和表达形式,宣泄自身的思想情感,也让作品具备了丰富的民族特色,有创新发展音乐创作体系和浪漫主义艺术领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抒情性

浪漫主义时期背景下的音乐创作,更重视自身情感的表达。无论是自然景物,还是人文内容,都可以是音乐创作者抒发自身情感的载体,顺应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大众对个性解放的要求。该时代人们更加追求自由与平等、博爱,推动了大众的个性解放与情感的抒发,也逐渐成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核心思想,主要是借助作品抒发个人情感,表达自身对生活的观点与态度。

二、浪漫主义时期所诞生的音乐家及其优秀作品

浪漫主义时期诞生的优秀音乐家,包括浪漫主义前期的韦伯、舒伯特等;浪漫主义中期的李斯特、门德尔松、肖邦、舒曼等;浪漫主义末期的瓦格纳、马勒等。创作了优秀的音乐作品,包括《卡门》《茶花女》《钟》《魔王》《野玫瑰》等。其中《卡门》,用轻松的旋律演奏出了当时法国社会对女人的限制,传达了一种对女性恋爱自由支持的观点。当时的法国社会环境并不开放,随着浪漫主义时期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理念的不断渗透,激发了女性争取和向往自由权力的渴望及观念。《卡门》作品融入了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理想中的爱情追求,但仍无法改变当时法国的大环境背景,也奠定了整个作品的悲剧。该部歌剧在当时的社会引发了巨大的轰动,也让民主的思想在法国生根发芽。由此可见,优秀的音乐作品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能够为大众带来听觉上的体验与反思,也是对历史发展的记录。

《茶花女》的音樂剧作品,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借鉴法国文学家小仲马的戏剧《茶花女》而创作的。《茶花女》近似于《卡门》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以及对民主的限制。《卡门》作品主要表现爱情与女性的平等自由,而《茶花女》作品将视角定格在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苦与困难,社会的贫富差距是影响恋爱自由的主要原因。等级制度的差异让相爱的人不能有美满的结局。作曲家威尔第将《茶花女》改编成歌剧,相对于小仲马的戏剧,更加生动传神地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大环境的黑暗,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继而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

李斯特的《钟》作品,是由小提琴演奏曲改编成钢琴演奏曲的经典之作。曲子用钢琴完美地重现出了小提琴断奏、跳弓等各种演奏技巧,用钢琴来谱写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新乐章。不断出现的轮奏以及极大音程的跳动,增加了演奏的难度,也对演奏者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赏析分析

(一)在音色方面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包含丰富的情感内容,让作品有着更鲜活的生命力量,使得欣赏者不自觉地融入音乐画面中。音色变化是造就此时期音乐经典的关键所在,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不仅在布局、形式上更加自由,更注重探索更为广泛的音调和力度变化、音色等,促使创作者的冒险和想象等个人情感的表达能够更加强烈[2]。

如肖邦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其创作的《降E大调夜曲》作品,有着传统的夜曲风格痕迹,整体上饱含诗意且恬静优美。

一是从不同触键力度下的作品音色变化入手分析。触键力度是指钢琴触键的发力点,在钢琴演奏中,基于腕部、指腹、指尖等不同的部位作为核心发力。肖邦要求触键力度规范到指尖,借助指尖触键力度的变化带动各种音色的变化,让通透的高潮音色、优雅的舒缓音色时隐时现。作品演奏对右手触键的要求较高,右手演奏部分的音色变化始终以轻柔舒缓为主,指尖贴键盘触键,控制触键的角度,精准控制各音符的触键力度,营造出各音符前赴后继的海浪叠加的感觉。第二乐章的音色上扬,右手部分需表现出兴奋的情绪变化,加大触键角度,通过大力度重音的形式,让柔和音色中带有清晰的节奏感并加速,有珠子落地般的清脆感和颗粒感。和弦部分搭配高力度触键进行,突出舒缓到深沉和透彻响亮等的音色变化,充分展现出作品浪漫大气的情感特征。

二是从不同触键速度下的作品音色变化入手分析。在作品的最后部分涉及快速的触键技巧,用手指的掌关节与第三关节灵活发力,调节指尖与掌关节的力量,借助柔刚不同的力量,体现出触键速度的变化,从而带动作品的音色变化。高速触键下的音符是干净、明亮、清澈的,有着饱满的颗粒感。随着触键速度的提升,音色的微妙变化也随之体现出来,利于营造尖锐与强烈的音响效果。触键速度的加快上扬,手指变化需确保节奏变化的张弛有度,流畅地表现出稳重感的情绪,快慢往复循环的触键速度,也影响着音色的变化,这都是演奏者需要注意的。

三是从不同触键高度下的作品音色变化入手分析。高手指触键可弹奏出清晰明亮的颗粒音色效果,反之营造出安静轻柔的音色效果。由此可见,触键高度也决定了洪亮大气或安静舒缓等音色的变化。作品中融入了大量旋律性强的装饰音,让音色变化更加明显,需要演奏者高手指触键,表现出洪亮的音色变化与高亢的情绪。而采取贴键的方法,会营造出过小与发虚的音色变化,无法达到演奏的要求。在最后仙女在田园间舞蹈徜徉的兴奋激动的情绪,需要借助高抬手触键去表达出来,赋予作品更加丰富的音色变化,以此增强演奏的艺术魅力,营造强烈的听觉冲击。

(二)在声音方面

美声唱法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唱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连贯性的声音更利于突出歌曲的高雅,缺乏声音连贯性的唱法,将无法展示出歌曲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要想确保歌曲演唱声音或乐器演奏声音的连贯性,首先,确保声音做到稳定与连续,尽量避免演唱音色不和谐的现象。其次,在演唱前充分了解音乐的内容唱法,控制好音乐的前奏内容,充分展示出创作者的情感与想要表达的内容。

如弗朗茨·舒伯特的《冬之旅》作品,写出了其对生活不抱有什么希望的痛苦心情以及受到疾病困扰的悲惨生活现状,需要用深厚与成熟的声音演唱,以表现出一个受尽人生折磨与饱经世事沧桑的流浪者失意情绪,也是舒伯特内心的真实写照。《晚安》是声乐套曲《冬之旅》的第一首作品。《晚安》歌词选自威廉·缪勒的诗歌,讲述了一个绝望的流浪者在寒冬的草地上独自流浪的心酸故事,为《冬之旅》的整部声乐套曲赋予了阴暗晦涩、悲凉的情感基调。《晚安》作为《冬之旅》一整套声乐套曲的引子,拉开了流浪汉在大雪冬夜痛苦旅行的序幕,虽然命运弄人,但未让主人公心生怨恨,绝望与无奈的背后,展现了音乐家内心深处保留着的一份至纯至爱。《晚安》作品在调式调性方面,采取和声小调,营造了一种压抑与暗淡的情绪,d小调是贯穿乐曲的基本调性,赋予了乐曲以忧郁的特质,描绘出流浪汉茫然且矛盾的心理。作者利用具有大调性色彩的乐句,乐思临时转向F大调与降B大调,在阴暗的情绪中透露出流浪汉对美好事物的遐想,让乐曲转为开阔与明朗的色彩。伴奏织体合唱式的形态,充分描绘出流浪汉内心那凄惨与悲凉的心境。

在演唱分析方面,一是把握悲伤凄凉的情绪基调:演唱《晚安》作品时,需了解整首歌曲悲伤与凄凉的情绪基调。演唱者的情绪需要在前奏的钢琴伴奏结束后迅速投入其中,融入流浪汉冬夜孤独旅行的画面意境中。起音时为避免气息的提起而导致声音僵硬,该起句的首个音是全曲的最高音和关键音,需要将首个音的正确声音感觉贯穿全曲中,在同一个感觉与状态中歌唱,要求声音线条连贯稳定且不能断。当流浪者回忆起“美丽的五月”时,利用F大调的旋律营造出明朗的情绪,自然地过渡到美好幸福的回忆画面中。再将第二十小节至二十三小节旋律上行移至降B大调上,提高旋律线,在演唱时需充分把握温暖而甜美语气的运用,体现出明朗中包含有动情因素的内心情绪变化。这两句起句为后半拍,但需要一气呵成。利用旋律小调和音量控制去调动“但如今世界多凄凉”的悲伤情绪,在演唱时也要注意情绪的微妙变化。二是高潮的情感变化:乐曲的高潮段为第三部分,利用改变调号的方式去营造与前面部分近似材料所不同的音响效果。明朗的大调调动了顿然开朗的情绪,借助怕惊醒美梦的轻柔音响去营造强悍的精神力量和感染性。中部再度响起熟悉的音调,将人们带入尘封的记忆中,表现出流浪汉时常想念心中的爱人。利用变更调号的方式,改变曲调的音程关系,用明亮的二级大三和弦取代原来黯淡的小调色彩,促使乐曲的色彩更加丰富。最终乐曲结束在小调上,让乐曲的氛围逐渐趋于深远和淡薄,让人的内心趋于暂时的平和静寂。三是尾聲音调的特殊处理:舒伯特对结束句采取属音上行越过主音的方式处理,主音的上方构成一个小三度后再下行,最后回到主音上,以此表现出一种变化了的、没有结果的过程,表示内心痛苦但又无法反抗命运、爱恨交织却原谅的跌宕起伏的情感。

(三)在气息方面

浪漫主义时期的歌曲对演唱者的唱功要求较高,需要歌唱者控制好呼吸节奏,避免在歌唱中出现频繁呼吸的情况,从而影响整个演唱效果。“谁懂得了呼吸,谁就懂得了歌唱”,进一步表现了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3]。

如舒伯特的《魔王》作品,演唱者要想充分展示出歌曲的内容,需把握好作品中父亲和儿子魔王的情感及语调,通过控制呼吸节奏,到位地表达出人物感情。歌曲中父亲角色演唱时的气息需要平稳,表达出父亲当时的情绪与忧虑。歌曲中魔王儿子角色的演唱难度较大,需掌握演唱中的技巧,控制自身演唱的气息,避免在演唱中出现憋气的情况,从而充分展示出魔王儿子的特点。

如舒伯特《致夜莺》歌曲,整体速度规定为中板,在演唱时不建议用较快的速度,需加强对气息的控制与延伸,通过“以气带声”的方法,营造出一种声断气不断的感觉。如第一个乐句中开始的弱起,利用气息带动声带的振动,发出柔和的声音。第三个乐节最后一个小节是一拍的休止,最后一个音需延伸出来,营造出旋律有继续进行的感觉。最后一个乐句中位于g2上的音延续四拍半,要求演唱前的气息准备充分,并合理进行分配,通过声带的规则振动使气息得到充分的运用。不仅需注意气息的延伸,还需灵活运用偷气的演唱技巧。歌曲虽然是中板,但在乐节间的衔接中未设置休止供演唱者换气,如第二个乐句第25个小节中,两个音符紧凑连接,之后的乐节大约持续5个小节,需合理运用偷气的技巧,但尽量避免明显的偷气动作,防止破坏整个旋律。这就需要做好偷气的充分准备,以免乐节过长气息运用不足。

四、结束语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在民主等新思想的影响下,逐渐褪去了古典主义时期的柔和,音乐更加慷慨激昂,也是一个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创作,再现了当时那个时代的社会大背景以及历史文化和生活环境等,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不同音乐作品的特点不同,但都对演唱者或演奏者的技术专业性严格要求,确保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内涵得以充分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张芮宁.从浪漫主义中期探究李斯特钢琴音乐的发展[J].民族音乐,2021(05):22-24.

[2]高佳欣.泰勒曼音乐作品在浪漫主义时期沉寂的主要因素探究[J].黄河之声,2021(13):134-136.

[3]刘远.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赏析与研究[J].明日风尚:下旬,2021(04):12-13.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赏析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书画作品赏析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黄虎威音乐作品中的复调因素纵览
步辇图赏析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