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新宇
摘 要:西方素描造型艺术的导入使当代中国写意人物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20世纪初徐悲鸿、蒋兆武以西方素描造型方式变革中国写意人物画,且一百年来中国写意人物画不断地在变革,表现方式以人物客观的形象、动作、表情甚至衣着为载体,运用笔法的勾勒和笔触,传递出人物自身或画作者投射在人物画作上的情感表达。自古以来,意象思维是中国文化最具有特色的思维模式,它的表现以物象为媒介,以唤醒内心深处的情感,生发现实中不曾发生和存在过的情境。因此,包括写意人物画在内的很多中国艺术作品,都非常注重意和象之间的互动。本文重点分析写意人物画的艺术特征和意向造型特征,结合其艺术价值探讨写意人物画的意象表现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写意人物画;水墨人物画;意象美术;意象表现;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9-00-03
自南梁文学家刘勰首次提出意象的概念以来,后世艺术界始终在追求参透意象的真谛,逐渐形成了中国艺术美学中的意象理论。传统美学中,意象就是美和艺术的本体。我国的写意人物画,也被称为水墨人物画,虽然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经过20世纪特殊历史背景下的西方文化融合发展,达到了全新的艺术高度。新时代的写意人物画,在西方的写实主义与东方的写意主义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并在内在的造型观念以及外在的视觉沟通上不断磨合碰撞,追求更多的可能,使写意人物画作更具时代特征和创造性。
一、传统写意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一)意象结合
在绘画艺术的创造过程中,需要针对选定的创作对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然后结合画作者的情感表达,最终呈现神形兼具的写意人物画作品。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不必过分在意对五官、身材、肌理和服饰上的细节处理,要避免像写实素描那样描摹,凌驾于形与色的之上,抓住人物表情和肢体上所传达出来的心理、态度、精神,以此强调作品的态度和艺术性[1]。五代画家石恪的《二祖调心图》突破物象的束缚,以简单夸张的笔墨线条,在似与不似间达到聚气传神的效果,进而完成创作者对整体意象造型的诠释和表达。
有很多写意人物画的作者,也会尝试对照人物素材进行二次创作。我们不难发现,在欣赏写意人物画时,我们会本能地更关注人物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可以解读出画面中人物的情绪、思想和态度,同时也是作者在深层次表述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比如,作品《场上场下》(如图1所示)源以笔者在贵州岜沙看到苗族表演,一矮小的表演者精神饱满地走入表演区,而边上未上场的同伴,表现出不同神情,有讥笑的,有赞许的笑,有大笑的,这种笑在笔者看来观者心情有些复杂,但表演者自信地大跨步走向舞台。画面运用聚散的矛盾,突出了主体。画面是不是想告诉别人:我根本不在乎你们的态度,我只想做好自己。运用意象的表述,对思想精神層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表达。
(二)以线条造型突出主题
从写意人物画的创作方法来看,对画作者的基本功和对艺术的感悟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例如,画写意人物画,需要用到心手合一的笔墨语言,以此传递出画中人物的精神状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寥寥几笔,却可传神。中国绘画艺术中笔墨线条是中国画精髓,其中是描绘物象结构的骨架,是作者表达主观意识和情感的基本语言,中国画对线条有许多定义,单从线条质量方面有大量的论述,显然跟中国书法的审美是一致的,象形和意象在中国文化开篇中蕴含了文化基因和深刻内涵。中国画中往往用线勾勒后有大量的空白,以白当黑,以少胜多的理论体系,往往以大量的空白来体现意象表现。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画,只有用提按有致的线条,调整好线条的力度、墨迹的深浅和描绘对象的主次呼应,才能强调和突出创作对象和画作者所传递出来的情绪、心理和精神状态[2]。
例如,刘国辉先生在作品《张大千》中用寥寥数笔刻画了国画大家张大千洒脱飘逸的艺术家形象。例如,陈玉铭先生在作品《艺人韩贵山》中用线面结合的线条,用朴实的语言塑造了一个行进中散发出传承文化意志坚毅的民间艺人,在意象造型的传导中表达了作者想传达的意境。周京新的《人物写生系类》中用平面的笔触,运笔快准猛狠,能感受到画家对形与笔触的吻合度极高,人物不再局限于衣服和头像的塑造,运用极为干净的笔触和笔势塑造对象的精气神,线面结合的表现形式大大扩展线性语言的表现形式,同时张扬了意象表现的外在形式。
(三)以笔墨渲染意境
所谓笔以立骨、墨以传神,在绘画中加入笔墨的渲染,让笔墨形态更为丰富,同时空间氛围的营造也可以让人物更加传神。造境是中国画意象表现的重要手段,二者的呼应和配合,能够促使人物画的精神主旨更为突出和升华。因此,重视写意人物画的创作,需要选择西方造型方式、中国意象造型的创作逻辑,需要画作者在落笔之前,就已经对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态度了然于胸,心手合一的状态突出作者的个人意识追求作者的意象境界。
意象物体形感与笔法和笔形的融合,突出思想上的力感,才能形成形神兼具、主题突出的写意人物画作品。
二、当代写意人物画意象造型的特征
(一)由感生意,因意成象
刘勰先生曾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提出:独造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这也与苏轼提出的胸有成竹异曲同工。中国的艺术审美,必然是创作者先积累了一定的艺术修养和高洁品格后,才能提高自身对万事万物的感知能力,再创造出高格调的艺术作品。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式艺术讲求的是人在自然中所体悟到的精神、思想以及情感的表达。这是对精神生命和自然进行观照,也是中式艺术审美的独到之处。因此,绝不能本末倒置,为了创作而创作,在思想空洞时强凹意境,为赋新词强说愁。
(二)意与象的呼应和平衡
在绘画艺术作品中,其实也是一个国家的民族的文化名片。中国水墨写意人物画,在绘画工具的选择和情感表达上,无不沁润了中华民族所崇尚和传承的文化底色。易经中曾经提出“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说法,这里面说的就是意与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两者互为依附,也互相成就。如果有意无相,则无以传递和表达;而有相无意,则空洞没有灵气[3]。
这也很好地诠释了艺术作品中意象之间的依存和平衡关系。在中国人物写意画的创作逻辑中,客观事物与主观思想必然是相呼应的,讲究的是重神尚韵、重视心性、尚意重趣;必须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和肖像漫画以及素描具有不同,却形成了中和二者的美学效果。中式画作中,我们经常能读出一些隐喻,也就是韵和气。如果选择平铺直给,则显得无趣、不雅。也正因为藏象而呈韵,才让展示和读取出来的部分表达更为突出和动人。
(三)意象与虚实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意象思维是最具特色的思维方式,《周易系辞上》载有“圣人立象以尽意”,先贤通过“仰观俯察”把“象”难以言传地意会。物象的虚拟和空间的虚拟更能完整地传导整个意象表现。
绘画艺术领域几乎不存在无中生有的科幻和想象成分。即便是象征中华文明的“龙图腾”,虽然龙并非现实中存在的生物,但在龙的形象塑造上,人们借用了现实中存在的鹿角、驼头、兔眼、蛇项、蜃腹、鱼鳞、鹰爪、虎掌和牛耳。各种动物的特点组合成象,也借由不同动物在现实中的生物特性,刻画了龙的气韵和格调,兼有鹿的高贵、骆驼的坚毅和兔子的灵活等。艺术创造始终遵从现实生活的逻辑性,又高于现实[4]。
西方美术注重写实,物理解读物象,在求真的前提下忽略意趣,同样是人物画体现出两种文化的差异性,透露出文化内核区别。“观物取象”是思维主体对事物的总体及其关联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取义表达。而在中国的历代帝王画像中,个体的特征,取自其精气神,用最洗练的线条表述一个最真实的人物精神内涵。
因此,包括写意人物画在内的很多中式绘画艺术作品中,我们都始终坚持求真、传神,符合现实逻辑。挖掘对象内心的精神世界,同时搭载于画作者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二次创造。不求物象的表象,但求意境的超脱,在似与不似之间找到意象结合最佳的境界。
三、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意象表现意义和作用
(一)在艺术领域的作用
写意人物画是流传千百年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态。发展到20世纪,进入最为辉煌的新阶段。当然,这也归因于时代的巨变,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最早,是由徐悲鸿、蒋兆和等多位大师率先引进了西画造型,将西方和东方的人物画像艺术相融合,而形成的兼有传统水墨的形神和西方物理还原度的新中式写意人物画。正是因为先驱和师长们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辛勤探索,才成就了如今我国人物画艺术领域的发展。
发展到新时期,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和思想上的解放,让近代写意人物画领域突破了一系列的束缚和桎梏。国家在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持续对外开放,也让更多的新思想和全新的艺术形式走到国人的面前,让我国的水墨写意人物画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艺术家们的思路更加开阔,艺术展现手法也更加灵活多变,使得中国写意人物画领域迈向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代,艺术氛围更加包容和多元,持续地丰富我国水墨画和写意人物画领域的底蕴和内涵。同时期,还有许多沉寂数百年的传统艺术形式也随之焕发出新的生机,重新回到大众的眼前。经过多位前辈和艺术家的挖掘和創新,开拓出了全新的发展局面。
可以说,水墨画的改良和传承,开启了中国艺术的新纪元。也是自此开始,各艺术领域都开始大胆地尝试创新,实现了西为中用、破旧革新的全面化改革。在致敬和传承文化的同时,找到了符合当代中国人审美喜好的新型艺术表达方式[5]。同时,以写意人物画为首的中式艺术也自此走出国门,以崭新的民族语言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更多人了解水墨人物画,了解中国美学。
(二)意象表现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作用
用民族的语言渗透到教育中,中国绘画延绵了两千多年,继承与发展是当下重要的课题,外来文化的影响使部分人丧失了文化自信,全方位的西式教育,使民族文化精髓慢慢消失,“中医、中国的哲学思想”等都渐渐远去,因此,中国的文化一定要以传统文化作为主线,用外来的文化不断丰富自己。中国人物画对叙事性艺术表现更具表现力,用中国人物画去讲述中国故事,中国英雄,去讴歌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就,让这些绘画进入教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国传统艺术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坚持弘扬和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持续创新改革,为传统艺术赋予新的活力,才能让中华文化享誉世界,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爱国信念的重要发展战略。用中国水墨人物画绘制中国故事,用水墨插画形式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用美育来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绘画艺术贴近孩子们的童年和学习生活,不仅提高未成年人的艺术审美,也让未成年人从小就可以了解传统文化,建立强大的文化自信。
用中国人物画的意象表现,突出民族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让其在世界艺术中传播。一直以来,我国就有艺术外交的先例,把中国画赠送他国大使馆或领导人。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文化的交流本身就更具民族性和亲和力,另一方面,也是借物寓意、由象表意,向全世界传达了中华民族所秉承的谦虚、友好和爱好和平的文化理念。这种独特的、有内涵的外交方式,也帮助我国在全球树立了更亲和友好的国家形象,从而拥有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6]。
中国人物画意象表现是中国文化思想的精髓,意象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取象比类是意象思维的主要构成。在中国文化、艺术、中医等多方面形成了独有的逻辑思维。
四、结束语
当代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意象表现具有多样性,同时在传承前人精髓的基础上,也呈现出了多种创新形式。画家可以利用笔墨,在客观物象中表现出独属于自己的主观想法,进而促使画作产生独特的神韵。未来,我们应更加重视对中国写意人物画的研究和学习,使之具有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和表现力。坚持传承传统,优先立意;由象生意,意象相协;生活积累,凝聚意象。兼顾传承与创新,结合当下国人的审美喜好,创作出更多的写意人物画佳作。
参考文献:
[1]邓益民.水墨人物画造型方式探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05):173-176.
[2]于彩秀.探析当代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意象表现[J].美与时代(中),2022(08):24-26.
[3]王丹.浅谈中国人物画的“意象”与“写意”[J].大众文艺,2017(17):97.
[4]孙春龙.水墨人物画的写意性创作谈[J].丝网印刷,2022(12):46-48.
[5]胡艺熙.试论中国写意人物画的艺术特点[J].参花,2021(23):49-50.
[6]韩江涛.浅谈中国水墨人物画与意象造型[J].当代人(下半月),2008(07):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