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循经推拿及悬吊训练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3-06-27 13:47刘巧娥卢甜甜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2期
关键词:肌张力脑瘫阈值

刘巧娥,卢甜甜,张 勇,芦 静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其特点是肌张力异常和运动协调困难。脑瘫发病率因地区、人群不同而异,全球范围内为1000个活产儿中发生2~3例[1]。脑瘫患儿常见并发症包括智力障碍、语言和沟通障碍、视力障碍、听力障碍、骨骼肌肉畸形和癫痫等[2]。脑瘫的预后因患儿的情况而异,一部分患儿能够恢复部分或全部运动功能,而另一部分患儿则可能需要长期的支持和康复治疗[3]。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脑瘫患儿的预后非常重要,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长期的支持和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并提高生活质量[4]。针刺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来达到治疗和调理身体的目的,常用于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等。循经推拿也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通过按摩身体上的经络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于缓解肌肉疼痛、调节气血、增强免疫力等。悬吊训练是一种体能训练方式,适用于脑瘫、脊髓灰质炎、运动神经元病等运动障碍性疾病患者[5],通过将患儿身体部分或全部悬挂在空中,帮助其进行肢体运动和站立,以增强肌肉力量、平衡感和运动协调性。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114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针刺、循经推拿及悬吊训练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于我院诊治的114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38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6]中关于脑瘫的诊断标准;②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评级Ⅰ~Ⅲ级;③无语言和视力障碍;④合并肌张力异常、感知障碍、姿势障碍及智力障碍。排除标准:①混合型脑瘫;②患有心肺功能不全;③有癫痫病史。A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2~6(4.21±1.05)岁,脑瘫类型:痉挛型24例、手足徐动型6例、软瘫型5例、共济失调型3例;B组男18例、女20例,年龄3~6(4.15±1.09)岁,脑瘫类型:痉挛型23例、手足徐动型7例、软瘫型4例、共济失调型4例;C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2~5(4.09±1.12)岁,脑瘫类型:痉挛型25例、手足徐动型5例、软瘫型6例、共济失调型2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学原则。

1.2 方法

1.2.1 C组 予以悬吊训练。具体方法:平板支撑,患儿取俯卧位,双足踝置于悬吊带上,双手撑地;骨盆旋转,患儿取仰卧位,腰部固定,单侧膝关节放于悬吊带上,另一只脚摆动旋转骨盆,交替进行;悬吊桥式运动,患儿取仰卧位,双手抱于胸前,膝关节置于悬吊带上抬臀、伸膝伸髋;单腿站立,抓住悬吊绳,一脚踩于悬吊带上,另一只脚单独站立,交替进行;步行,将悬吊棒调整至适宜高度,手扶悬吊棒步行。根据患儿情况,1次/d,周末休息,每次30~40 min,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2.2 B组 予以循经推拿联合悬吊训练。悬吊训练同上。循经推拿疗法:患儿取仰卧位,搓摩胁肋,攘揉腹部,四肢行按、捏、滚、拿手法,挛缩肌肉采用弹拨手法,随即改为俯卧位,点按大椎至腰俞的督脉诸穴,配合着力叩打,按揉膀胱经,横摩腰骶,完成后改为坐位,对双侧风池、天柱、太阳、哑门、百会、络却、后顶等穴行按揉摩点手法。上述操作1次/d,周末休息,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2.3 A组 予以针刺、循经推拿及悬吊训练。循经推拿联合悬吊训练同上。针刺:取神庭肩醪、曲池、肩鶻、合谷、外关、血海、手三里、内关、足三里、神门、殷门、劳宫、阳陵泉、承山、三阴交、解溪、商丘、昆仑、丘墟等穴为基础,再加以辨证治疗。下肢瘫痪者加针太溪、解溪、八风、昆仑;手功能障碍者加针八邪;语言障碍、流涎患者加针廉泉;智力低下者加针定神;癫痫者加针照海、申脉。取30号1.0~2.0寸毫针,捻转进针,留针30~40 min,1次/d,周末休息。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干预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GMFM-88项)D区和E区评估患儿运动功能,评分越高,表示该项能力越好。干预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估患儿平衡功能,该量表共14个项目,每项0~4分,评分越高,表示平衡功能越好。②脑血流动力学:干预前后采用先锋TC-2021型TCD仪测定两组患儿脑动脉收缩期峰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③下肢肌张力评定:干预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下肢肌张力,Ⅰ级计1分、Ⅰ*级计1.5分、Ⅱ级计2分、Ⅲ级计3分、Ⅳ级计4分、Ⅴ级计5分。④F波波幅及刺激阈值:干预前后采用丹麦Dantec肌电图仪及CountpointTM计算机肌电图处理系统测定。

2 结果

2.1 三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三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评分比较(分,

2.2 三组干预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三组干预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3 三组干预前后下肢肌张力分级比较 见表3。

表3 三组干预前后下肢肌张力分级比较(例)

2.4 三组干预前后F波波幅及刺激阈值比较 见表4。

表4 三组干预前后F波波幅及刺激阈值比较

3 讨论

脑瘫患儿好发年龄段为0~3岁,其中大多数患儿在出生时即已存在神经系统相关的缺陷或受到了神经毒性的影响[7]。此外,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也是脑瘫的高危人群[8]。脑瘫患儿常见并发症包括智力障碍、语言和沟通障碍、视力障碍、听力障碍、骨骼肌肉畸形和癫痫等。脑瘫患儿常规护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人力资源不足、康复设施和设备不完善、治疗效果难以统一评价等[9]。此外,对于较为严重的脑瘫患儿,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其治疗费用较高,家庭经济负担较重[10]。因此,在护理脑瘫患儿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益,同时引导家庭和社会关注脑瘫患儿的特殊需求和权益。

针刺和循经推拿是传统的中医疗法,目前在中医院和康复机构中广泛应用[11]。而悬吊训练目前主要应用于脑瘫、脊髓灰质炎等运动障碍性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已经成为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A组GMFM-88项D区、E区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B、C组(P<0.05)。分析原因:针刺和循经推拿能够改善身体的气血循环,在经络穴位上进行刺激,可以调节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生理功能,从而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例如,对于脑瘫患儿的肢体僵硬、运动不协调、行走不稳定等症状,可采用针刺和循经推拿进行辅助治疗。悬吊训练是以悬挂为主体的一种运动形式,在避免了受力点问题和地形限制的同时,可以帮助脑瘫患儿进行肢体运动和站立,增强肌肉力量、平衡感和运动协调性,有助于促进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恢复。针刺、循经推拿及悬吊训练的组合治疗还可以促进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张力恢复。针刺和循经推拿在穴位上进行刺激,有利于调节肌张力,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而悬吊训练则可逐步增加下肢负荷,提高肌肉张力,促进肌肉恢复和康复。因此,干预后A组下肢肌张力Ⅳ、Ⅴ级占比多于B组和C组(P<0.05)。

Vs、Vm、PI、RI是用来描述脑血流动力学的指标,主要用于评估脑血管的供血情况和血管阻力等信息。当Vs和Vm较低,PI和RI较高时,表明脑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脑部缺氧,从而影响脑功能发育和神经系统状况,使得脑瘫患儿病情更加严重;相反,当Vs和Vm较高,PI和RI较低时,表明脑血管供血充足,有利于脑细胞代谢和神经信号传递,从而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症状和减轻疾病严重程度。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后,A组Vs、Vm高于B组和C组,而PI、RI低于B组和C组(P<0.05)。这提示A组患儿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要优于B组和C组。分析原因:针刺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根据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来选取适宜的穴位进行针刺,从而调节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容量速度和平均速度等指标,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症状;循经推拿是一种按摩、捏揉和拍打等手法,根据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来选择适宜的经络进行刺激,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容量速度和平均速度等指标,从而改善脑瘫患儿的症状;悬吊训练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通过让脑瘫患儿在悬挂状态下做运动训练,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容量速度和平均速度等指标,从而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F波波幅指F波振幅峰值与M波振幅峰值之间的比值,反映了神经肌肉传导速度和神经肌肉连接质量等信息。刺激阈值指在刺激神经时需要的最小电流强度,反映了神经兴奋性和肌肉兴奋性等信息。在脑瘫患儿中,F波波幅及刺激阈值高低可以反映出肌肉神经反射的状况,进而表达出疾病严重程度。一般情况下当F波波幅较小、刺激阈值较高时,表明神经传导速度缓慢、神经肌肉连接质量差,影响肌肉的运动功能,脑瘫患儿的病情更加严重;相反,当F波波幅较大、刺激阈值较低时,表明神经传导速度较快、神经肌肉连接质量较好,有助于肌肉的运动协调和控制,从而有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症状和减轻疾病严重程度。本研究中,干预后A组F波波幅低于B组和C组,而F波刺激阈值高于B组和C组(P<0.05)。提示A组患儿症状改善更佳。分析原因:针刺可以通过调节经络气血、促进神经肌肉传导等作用,影响F波波幅和刺激阈值的变化,从而达到改善肌肉运动协调的效果。循经推拿可以通过按摩、捏揉等手法,促进经络气血畅通和肌肉代谢,从而改善肌肉神经反射和运动功能,对F波波幅和刺激阈值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悬吊训练可以通过重力和运动刺激,激发肌肉神经反射,提高神经肌肉传导效率,从而有助于改善F波波幅和刺激阈值。

综上所述,针刺、循经推拿及悬吊训练应用于脑瘫患儿中,有利于提高其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下肢肌张力。

猜你喜欢
肌张力脑瘫阈值
小波阈值去噪在深小孔钻削声发射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基于自适应阈值和连通域的隧道裂缝提取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室内表面平均氡析出率阈值探讨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请您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