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娟,王 妮,黄 丽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河南驻马店 463000)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时可能存在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也可能无临床症状表现,仅在常规体检中检测出颈部存在不明肿块或结节,可引发顽固性腹泻、重度呼吸困难等并发症[1]。外科手术是早期甲状腺癌的首要治疗手段[2]。实施外科手术切除时,因甲状腺周围存在丰富的血管、神经,同时邻近重要的神经及器官,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多[3];而针对分化不好的甲状腺癌常使用甲状腺全切手术,可去除病灶,减少肿瘤复发[4]。但基于甲状腺癌的恶性肿瘤性质,受手术创伤性、术后并发症等压力因素的影响,易使围术期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负性情绪,进一步影响疾病预后[5]。美国护理理论学者罗伊提出的适应模式认为,人是一个整体适应系统,可通过提高人的适应性,有效改善健康状态;纽曼提出的系统模式认为,人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不断与环境相互作用,有抵抗现实生活中应激源侵袭的能力,两者联合为护理评估理论基础,利用其有科学性、完整性的特征联合应用于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中,并根据患者对压力源的应对反应,制订个体化心理护理方案[6]。本研究将适应-系统双模式应用于甲状腺全切术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中,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3月1日~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80例需进行甲状腺全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根据《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判定符合甲状腺全切术的指征[7],原发灶最大直径>4 cm,已有远处转移,多癌灶;②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异常;②伴有其他肿瘤疾病;③精神或认知功能障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23~69(39.58±4.25)岁;肿瘤类型:乳头状瘤25例,滤泡状瘤15例。观察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24~70(40.06±4.15)岁;肿瘤类型:乳头状瘤26例,滤泡状瘤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做好术前解释工作,告知患者病情处理及外科治疗的重要性,为患者讲述手术流程、后续护理干预、潜在并发症,降低患者因对手术及预后未知产生的恐惧感。对睡眠不足、精神过度紧张患者,适当遵医嘱应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使其以最理想的状态迎接手术。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适应-系统双模式下围术期心理护理。①建立适应-系统双模式小组。由1名副主任医生,1名护士长,2名主管护师,4名责任护士组成。副主任医师负责前期甲状腺全切术的理论指导工作,护士长负责罗伊适应模式、纽曼系统模式理论知识培训及考核,联合主管护师负责适应-系统双模式心理干预方案的框架制订,责任护士收集分析患者资料并实施该护理模式。②适应-系统双模式评估。结合甲状腺癌疾病理论指导,首先设计甲状腺全切手术患者适应-系统双模式心理评估量表。一级评估:生理概念、自我概念、相互依赖、角色功能;二级评估: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固有刺激对多方面的行为进行适应性评估。纽曼系统模式包括4个部分:与环境互动的人、压力源、人面对压力源的反应、对压力源的预防。③制订个性化心理护理问题。责任护士收集完成适应-系统双模式的评估结果,并进行分析及统计,由小组成员进行集体讨论,分析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如术后并发症、预后、康复指导等,提出患者心理问题,并对结果进行统计。④制订心理干预方案。小组成员根据个案化心理问题报告,针对患者心理问题,以理性的态度看待疾病应对方式缺陷及自身心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知晓自身应激反应状态,追溯应激根源,制订患者及家属所接受的心理护理计划。⑤落实心理干预计划。a.护患双方在各自角度,通过对各种心理刺激因子的控制,减轻心理刺激程度。如在每周三进行疾病教育知识讲座,邀请患者参与,责任护士讲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树立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b.引导患者倾诉其心理问题。医护人员耐心倾听患者需求,协助患者对疾病及手术建立正确认知,并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坦然应对手术及后续治疗,小组成员可邀请手术治疗成功患者,讲述克服内心恐惧的方法,如音乐疗法、看文学作品或视频,转移注意力,进而缓解负性情绪。c.疼痛护理。疼痛亦是患者应激来源之一,患者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一部分来源于手术及术后疼痛。护理人员适当给予鼓励,告知患者疼痛是术后正常生理反应,可通过调整呼吸、利用镇痛药等措施有效缓解,也可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有效转移注意力,使手术治疗能顺利开展,提高预后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8]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症状情况。主要包括躯体症状、强迫状态、人际交往紧张、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激、精神病症状9个方面、83项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法,计算各维度平均评分,分数越高说明心理状况越差。②心理韧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9]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韧性。量表包括面对疾病的坚韧性(13条目)、力量性(8条目)及乐观性(4条目)3个方面内容。每个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法,各维度总分越高说明心理韧性越好。③术后疼痛:术后疼痛采取数字分级评分法(NRS)[10]进行评价,取一根直线平分为10份,分别以0~10分进行标注,其中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在术后2、6、12、24 h各进行1次评价。④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喉头水肿、声音嘶哑、甲状腺功能减退、切口感染。
2.1 两组护理前后SCL-90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CL-90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前后CD-RISC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CD-RISC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不同时间NR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NR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受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不良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甲状腺疾病发生率日益增长[11]。由于该部位解剖结构具有特殊性,行手术切除时易损伤血管、神经等组织,影响患者预后。患者对手术及疾病的应激反应,易导致多种心理问题产生,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提高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导致血压升高,增加手术治疗风险。因此,围术期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利用适应-系统双模式进行围术期心理护理,有助于医护人员更精准判断患者病情及潜在压力源,并进行合理分析评估,进行个体化、全面的护理计划,并按照三级预防原则规划和完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时刻掌握骨折患者心理及生理动态变化,并调整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SCL-90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躯体症状、强迫症状、人际交往紧张、抑郁、焦虑、恐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CD-RISC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适应-系统双模式下的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心理韧性。当个体生理和心理状态失去动态平衡,在面对各种精神压力时,会通过调整自身行为模式来维持其平衡状态,而产生的负性情绪往往是影响此类适应性行为积极性的负性因子[12]。而适应-系统模式将患者看作适应性系统,认为各种不同刺激因素会对个人适应能力产生影响[13]。个体所表现出的特定适应行为与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等模式相互依存,关系密切。因此,适应-系统双模式从患者自身特征出发,设置双模式评估问卷,协助患者对应激反应和自我适应现状有清晰的认知,协助医护人员精确把握影响患者适应行为的因素,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使医患双方心理调适的认知与步调同步,进而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韧性。术后6 h,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利用适应-系统双模式中的二级评估,追寻产生心理压力的负性情绪,其主要刺激是对疾病的恐惧及手术预后的过度担忧,以该模式作为甲状腺全切术患者心理评估指导,可协助医护人员对患者压力反应有清晰认知,并制订围术期疼痛护理方案,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疼痛是正常术后生理反应,利用合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疼痛。王秀丽等[14]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干预能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疼痛阈值。基于该模式制订的心理干预措施,可对患者不良心理情况进行有效干预,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持患者心理系统平衡。
综上所述,将适应-系统双模式下的围术期心理护理应用于甲状腺全切除手术患者,可有效缓解不良情绪,提高其心理韧性,降低症状负担的负性侵袭效应,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疾病治疗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