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陷入“好学生心态”时

2023-06-27 01:58方少达
求学·理科版 2023年13期
关键词:恐惧关怀个体

方少达

如果我完成不了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就会觉得很羞愧;

如果父母对我露出失望的表情,我会无地自容;

如果同学对我的一个小小的失误调侃了几句,我就会发誓下次一定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有不少同学一旦犯点小错误,就会恐慌、焦虑、心跳加快,认为没把事情做好就是不好的学生;还有的同学,认为“好”就是忠实地听从长辈们的教导,因而无法拒绝别人的任何要求,即使他们自己认为有些要求是不合理的。

我们确实都应该追求向善向美,但同时也应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好学生心态”说白了就是过了,为了别人、社会眼中的“好”太过压抑自己,反而活不出真实的自我。

“好学生心态”在不少同学甚至成人身上都存在。同学们会形成这样的心态,一般情况下是在认知方面存在以下几点误区:

一、成功绝对化

部分同学属于是从小到大成绩都很不错的,对于这类同学而言,他们早已不是简单地追求分数,而是追求那种成功感,有时候可能会把学习成绩作为个人价值的体现。因而他们的追求比较功利,会用考试成绩的高低来定义自己的价值。

因此,他们在设立目标时,在潜意识里只有成绩目标,没有学习目标,或者是成绩目标高于学习目标。如果是单纯的学习目标,个体就会用“是否进步”来衡量自己,而不仅仅是参考分数的高低。所以说不少“好学生”的价值感不是扎根在对自己整体价值的认可上的,而是仅认可学习成绩这种单一反馈。

二、 认知简单化

“好学生”们往往会把自己的人生看成一个单一的、线性的简单题,而不是一个多元的、非线性的复杂题。哲学家詹姆斯·卡斯认为,世上至少有两种游戏。一种称为有限游戏,另一种称为无限游戏。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有限游戏的特点是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终结,一旦有人获胜,有限游戏便终结了。

如果我们把有限游戏的理念套用到高考上,那是不是高考考完了,从此以后就不用继续努力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高考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学习这件事,抽象来看,应是无限游戏。

三、 失败恐惧化

这是“好学生”们非常典型的一个特征,他们的努力不是源于内在的动机,源于个体对于做每件事情的热情和兴趣,而是源于对失败的恐惧。这类学生一直被一种自己可能也觉得莫名其妙的恐惧追赶着去前进,时间一久,内耗剧增,由此越发恐惧失败。于是他们不断持续努力,不敢停下片刻,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捍卫自己的尊严。

总之,失败恐惧化导致个体倾向于通过持续努力来稳定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并衍生出了习惯性吃苦的生活方式,相信靠个人努力可以实现一切目标,因而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美化并夸大了个人毅力、个人努力的重要性。所以有的班级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同学们上课在学、下课也在学,每天都是精神紧绷的,还经常自我怀疑,只要没做到百分百努力就自我怀疑。这让所有的同学都倍感压力,无形中也影响了人际交往。所以说,“卷王”们的自我怀疑,会一点一点蚕食他们的内在价值感,对个体的成长只有害没有利。

四、 自我苛责化

凡事找自己的原因,属于心理学上的内归因。“吾日三省吾身”固然有其道理,人也确实需要时不时反省自己。然而,万事过犹不及,过度反省的人生是缺乏乐趣的。如果一个人无论大事小事都去反省,那他内心深处就像有一个鞭子在时刻抽打着自己一样,告诉自己:“要努力,必须努力,应该做这个,不应该做那个……”他们被这种思维模式束缚自己。

我们应该在“他人眼中的我”和“自我”之间追求平衡,也就是说追求做“好学生”“好员工”“好女儿”“好儿子”等都没有错,但是如果因此太过压抑自己那就不好了。当然,如果你觉得什么都无所谓也不合适,重点是自己把握好度。笔者建议大家分以下三步走。

第一步,提高容错率。这个容错率不能仅仅体现在个体允许自己犯错,还须体现在社会、家庭、学校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犯错。其实,有时候学生原本并不是那么害怕失败的,是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的,然而由于社会各方面无死角的关注、议论、分析,让学生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的韧性也就随之越来越脆弱。

社会上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即现在的孩子都是怎么了,情绪上为什么不堪一击呢?其实不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变脆弱了,而是因为他们太害怕失败了,准确地说,是害怕失败后引发的社会隔离。在不少中学生的观念里,所谓的社会隔离,指的是个体只要失败了,就不会被同伴认可,会被父母瞧不起、被老师忽视,继而被周围的人疏离。所以他们有时候不是害怕失败本身,而是害怕因为自己的失败而附加的一些连锁反应,即人生价值感、存在感的丧失。

所以说,提高容错率是非常重要的。相对宽松的环境能够让个体从容地去应对失败,即不把失败上升到人格批判,而是把失败普遍化。我们须意识到任何人都会失败,失败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是人生的组成部分。个体还须进一步认识到失败是一种学习素材,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积极的能量。

第二步,从自我关怀入手。因为“好学生”们的典型特点不仅有自我否定,还有自我苛责,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关怀自己。

自我关怀不是自私自利,而是正确认识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寻求自己所需要的关怀。因为爱自己源于生命本身的崇高与珍贵,所以我们一来到世上就是独一无二的,是任何人都不可取代的,不能因为一时的失利而放棄自己。只有爱自己、永不放弃自己,我们才能够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才能理智地对待生活、对待他人,担当起自己生命“责任人”的角色。同时我们还要学会融入集体。人是群居动物,一个人的存在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没有群体便没有自我。我们并不是作为我们本身与他人有关系,相反,我们是与他人有关系的我们。

第三步,减少功利性思维。太过功利化地追求一些结果,就会呈现出一种“被生活裹挟,然后麻木地不停往前走”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可能就没办法去享受前进的过程,即心中只想着山顶上可能有的美景,而忽视了沿途的美景,亦失去了发现美的能力。可能对部分“好学生”来说,人生的意义就是获得一个成果,一个可以用来向别人展示的成果。但人生的意义也可以来自身边的各种小事,我们应该学会从一些具体的事情中去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知名心理学专家陈海贤曾经说过,生活的意义不能拿望远镜去看,要拿显微镜来看。因为用望远镜看的话,就只能看到大的轮廓,这么一看,那世上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而用显微镜来看的话,我们就会去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小细节,然后就会发现自己做成的每一件小事里面,都蕴含着成功与幸福。

猜你喜欢
恐惧关怀个体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