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参与式健康教育干预对儿童抽动症的影响研究

2023-06-27 09:24张亚群陈志远
健康之家 2023年9期
关键词:影响

张亚群 陈志远

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参与式健康教育在儿童抽动症中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8月在医院就诊的50例儿童抽动症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实验组接受早期参与式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不良表现评分和不良情绪评分。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的临床不良表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儿童抽动症患儿进行早期参与式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缓解患儿抑郁焦虑情绪,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关键词:儿童抽动症;早期参与式健康教育;影响

抽动症是神经性精神障碍疾病,常见于青少年及儿童群体之中,具体临床表现包括发生抽动和肌肉运动抽动,患儿存在无法集中注意力、强迫性动作和多动症的临床表现[1]。该病在诱发抽动障碍的同时,还会导致患儿产生了行为及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儿健康成长和认知能力,导致患儿社会适应能力明显不足,威胁患儿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家庭增加负担。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参与式健康教育对儿童抽动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年3月~2022年8月在医院就诊的50例抽动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女13例,男12例;平均年龄(8.15±1.53)岁;平均病程(5.03±0.42)个月。实验组:女11例,男14例;平均年龄(8.57±1.59)岁;平均病程(5.54±0.7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

为患儿提供饮食干预、生活起居干预和心理干预。

1.2.2 实验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进行早期参与式健康教育

(1)针对性健康教育:在对患儿进行干预的实际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患儿的实际情况、治疗临床表现以及发病特征进行,严格调控健康宣教时间。若初诊过程中患儿出现眨眼、单纯性耸肩等临床不良表现,需要第一时间进行针对性以及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实际过程中,能够减轻患儿的心理负担,有助于患儿不良行为的改善。复诊时,需要综合患儿的实际特征表现,展开有针对性的强化性健康教育。待患儿相关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时,需积极巩固性健康教育。

(2)专人宣教:选用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的护士及医生构建宣传教育队伍,在宣传教育和治疗的实际过程中,要求小组成员加强对自身行为及语言的重视与规范,从而获取家长及患儿的信赖度。如果患儿出现不当行为,应采取相应措施吸引患儿的注意力,对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有重要价值。综合临床表现对患儿进行相反习惯训练,有效改善患儿的抽动症问题。

(3)提升家长配合度:保证双方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促进患儿和家长对健康教育的认知度。对患儿家属进行沟通技巧的健康教育,增强对患儿的了解,对于患儿的部分临床表现能够形成清晰地认知,有效避免患儿情绪受到不良影响,促进患儿恢复。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2)不良表现评分:噘嘴摇头、挤眉弄眼、四肢抽动。(3)心理情绪:焦虑、抑郁情绪。使用SAS与SDS评分进行评估,SAS评分在50以上的代表患儿存在焦虑心理,SDS评分在53以上的代表患儿存在抑郁心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結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表现评分比较

干预前,对照组噘嘴摇头(3.99±0.25)分、实验组噘嘴摇头(3.96±0.43)分,两组比较,t=0.301,P>0.05;对照组挤眉弄眼(4.03±0.48)分、实验组挤眉弄眼(4.07±0.45)分,t=0.303,P>0.05;对照组四肢抽动(3.84±1.17)分、实验组四肢抽动(3.63±1.07)分,两组比较,t=0.662,P>0.05。

干预后,实验组噘嘴摇头(2.13±0.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噘嘴摇头(3.09±0.25)分,t=16.171,P<0.05;实验组挤眉弄眼(2.87±0.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挤眉弄眼(3.17±0.39)分,t=2.650,P<0.05;实验组四肢抽动(2.57±0.6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四肢抽动(3.94±1.35)分,t=4.531,P<0.05。

2.3 两组心理情绪评分对比

干预前,对照组焦虑情绪(50.13±2.58)分,实验组焦虑情绪(50.15±2.47)分,两组比较,t=0.027,P>0.05;对照组患儿抑郁情绪(53.16±1.48)分、实验组患儿抑郁情绪(53.17±1.49)分,两组比较,t=0.023,P>0.05。

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情绪(47.19±0.0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35±0.23)分,t=44.922,P<0.05;实验组抑郁(48.35±1.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抑郁情绪(50.19±0.56)分,t=7.243,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儿童出现抽动症会导致患儿产生抽动障碍症状,患儿也会因此出现行为和心理方面的障碍,严重影响身心健康[2]。儿童抽动症治疗困难,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导致面临着严重的家庭负担,患儿及其家属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3~4]。治疗过程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对患儿治疗依从性提升有重要的促进意义,能够减轻患儿及其家属的不良心理状态。早期参与式健康教育,对患儿临床治疗自信心提升有重要的促进意义[5~6]。

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抽动症儿童自信心的培养。儿童阶段是患儿心理和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抽动症会影响患儿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导致出现不健康人格特征,加重患儿病情[7~8]。因此,健康教育需综合考量患儿情况,纠正患儿不当行为,培养患儿健康行为习惯。不仅如此,健康宣传教育的实际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和患儿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医患配合度[9~10]。在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咨询和按时疗法的实际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充分结合患儿的实际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调整沟通和交流环境、方式和时间,认真倾听患儿和家属的需求,保证患儿和家属的叙述能够被医护人员准确掌握,进一步减轻患儿的压力[11~12]。若在临床中患儿产生秽语和抽动情况,切勿立即对其行为进行制止或严厉批评,需耐心吸引患儿注意力,将患儿的兴奋感觉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并充分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应用行为疗法,同时为患儿进行相反习惯的训练,有效改善患儿抽动问题。对出现抽动表现的患儿,需指导其按照节奏进行有规律的闭口腹式呼吸,可有效控制患儿抽动问题。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临床不良表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实验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早期参与式健康教育干预对抽动症儿童有着积极的正面意义。临床干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充分结合自身的技术特征和专业素养,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及交流,获得患儿及其家属的认可。适当向患儿家长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让患儿家长正确认识到该病症并非是无法完全治愈的,提升患儿临床依从性。临床治疗过程中,针对患儿的进步需给予适时的鼓励和表扬,如果患儿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进步,可以适当通过肢体上的拥抱和语言上的赞赏进行鼓励,提升患儿治疗过程中的认可度,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通常来讲,抽动症表现的程度不同,对患儿的认知和发育水平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也会受到影响[13~14]。早期参与式健康教育干预,可让家长能够准确掌握与发病患儿沟通和交流的方法,组织患儿通过愉快的集体活动和适当性的体育活动养成健康的心理,帮助患儿度过疾病矫正的关键性时期[15]。

综上所述,早期参与式健康教育干预应用在儿童抽动症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抑郁焦虑情绪,抑制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立霞.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早期参与式健康教育干预探讨[J].健康女性,2022(28):112-114.

[2] 张会英,杨红梅.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J].系统医学,2019,4(1):183-185.

[3] 王红歌,孙雪义,张玉,等.卡通游戏式健康教育联合团体辅导在儿童难治性多发性抽动症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20):2773-2777.

[4] 戴辉章,邓玫,林仙.早期参与式健康教育干预对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20):192-194.

[5] 冯启美,彭敏.儿童抽动障碍药物治疗及其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临床康复,2003(5):835.

[6] 谢红艳,郭亦男.儿童抽动症工作室健康教育措施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36):146-148.

[7] 李洪华,董涵宇,王冰,等.儿童抽动障碍的心理教育与行为干预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8,20(11):968-973.

[8] 吴莉城.儿童抽动障碍心理特征及家庭特点的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4.

[9] 岑素琼.卡通游戏式健康教育联合团体辅导在儿童治性多发性抽动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康颐,2021(15):41.

[10] 张会英,杨红梅.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J].系统医学,2019,4(1):183-185.

[11] 陈小央,任文,邱艳,等.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应用现状[J].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0):1755-1759.

[12] 石秋霞,王惠梅.儿童抽动障碍的心理治疗[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3):261-264.

[13] 彭榕,刘叶明,黄俐.心理行为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儿童抽动症的改善作用[J].当代医学,2016,22(15):91-92.

[14] 李吉意,连俊兰.近5年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医儿科杂志,2022,18(6):103-107.

[15] 谢红艳,郭亦男.儿童抽动症工作室健康教育措施研究[J].中醫临床研究,2022,14(36):146-148.

猜你喜欢
影响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影响大师
I Have the Right to Be a Child
Say 'No'Because It's Your Life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