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琐园村位于金华东郊澧浦镇北,距金华城区约10公里,因其环境风貌如古代一把吉祥长命金锁而取名“锁园”,后改名叫“琐园”。琐园村已有440多年历史,2019年6月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同年12月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现今保存着明末清初古建筑20余处,有旌节石牌坊、严氏宗祠、务本堂、怀德堂、聚义厅等,是金华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历史漫漫,犹如滚滚江河,在逐浪东逝的同时,总会遗落一些美好,在历经风雨洗礼后,沉淀出本真的古香古色,琐园古村落便是如此。前些日子,我出差到了金华市,朋友推荐去琐园古村,并陪我前往游览。
忠恕堂。琐园古村虽然历经战火,但是敦伦堂(严氏宗祠)、永思堂、崇德堂等10多座厅堂依然保存完好。沿着蜿蜒的石板路前行,來到木雕砖雕堪称一流的忠恕堂。厅堂中间用一道屏门将两个对称的四合院分开,厅内雕刻精细,梁架、窗棂腰板上的亭台楼榭、高山流水,无不展示着工匠们的雕功。四扇颇为厚重的门上,有着鸟雀、麒麟、鲜花等各式砖雕图案,仰头细细观察,我忍不住浮想联翩起来:它们已被风吹雨打数百年,依然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古人究竟是怎么雕刻出来的呢?
敦伦堂。敦伦堂俗称严氏宗祠,在古村里,其建筑面积是最大的,庄严肃穆,雄伟阔气。祠堂大门为八字形,门额挂一匾,据说是乾隆年代之物。静静地步入宗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严氏宗族生生不息的文脉传承。祠堂四进,依次是“高山水长”“严氏宗祠”“敦伦堂”和“先祖祭祀堂”,每进都有天井,天井的两侧建了厢房。“高山水长”四个字来自宋朝诗人范仲淹为纪念东汉高士严子陵所写的《严先生祠堂记》。宗祠的墙壁上,贴着《子陵公家训》:君子有所养,处富不骄,处贫不忧……
永思堂。古代只有男祠堂,就如女子名字不能列入宗谱,但在琐园古村,永思堂就是“女祠堂”。相传严氏家族有位太公严元善,前后有三任妻子,元妻范氏,并无子嗣,因病去世后,严元善娶了继妻陈氏,后又娶了妾室徐氏,生一子严舒泰,娶妻郑氏,生有4子。天有不测风云,严舒泰28岁英年早逝,郑氏一人撑起了这个家。郑氏持家有道,训子有方,她的4个儿子相继成才,除大儿子为贡生外,其余均为太学生。郑氏的两个婆婆相继离世,一条族规触动了郑氏的心,这一族规的意思是,妾、侧、副室卒后灵位不能置于祠堂正中的正龛里。郑氏提出此规极不合理,有失公允,既然婆婆不能进严氏宗祠接受供奉,那就另建家庙,这个家庙就取名“永思堂”。
打年糕。琐园古村的古建群是精美的,这里还保留着诸多历史民俗,比如打年糕、迎龙灯、编草鞋等。去往古祠堂的路上,刚好碰到有人家正在打年糕。有位年轻人把糕团放进石槽里,用形似锤头的木工具,用力持续捶打。年轻人热情好客,见我凑上来,便热情地跟我打招呼,还让我稍等一会儿,很快就可以品尝年糕美味了。不一会儿,年糕制作好了。我有些心急地捏一撮,又沾上了白糖,慢慢品嚼,绵软香甜,余味绵长。年轻人又指了指八仙桌上瓷盘里的梅干菜,说:“把梅干菜裹进年糕里,更好吃呢!”果然,清香的糯米和幽香的梅干菜在唇齿间交融,在舌尖上绽放出别样的味觉感受。
铜钱八卦。古村有一种独特的民俗工艺品——铜钱八卦。“铜钱八卦是女孩子出嫁时,娘家必须要准备的嫁妆,等娶到了婆家,还要在床头挂起来呢。”朋友说着,我们已走到一座老宅,木门虚掩着,轻轻推开,屋檐下,有位满头白发的阿婆,正在绣制铜钱八卦。绸布、剪刀、针线在她粗糙却灵活的手里变成了活灵活现的荷花,并装点在铜钱八卦中间的空洞里。阿婆很健谈,闲聊中听说,铜钱八卦在当地不仅有旺财、挡煞的寓意,而且也有祝愿新婚夫妇能够白头偕老、幸福美满的意思。
淅沥的小雨伴着我们一路游览,寂静的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更加光亮,在小巷里或窄或宽地延伸着,如画家信手拈来的寥寥几笔,便把古街古巷勾勒得层次分明,跌宕有序。一座古桥旁,店家设置了一排仿古茶座。走累了,可以进去喝杯热茶,稍坐片刻。河对岸,老屋的倒影在河面上颤颤巍巍,石拱桥及其倒影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再加上一串串火红灯笼垂悬着,以及不时穿梭往来的游船画舫,构成了一幅立体江南水乡图:古老的宅地,古朴的石桥,以及历史遗存的古祠堂……
在路上走着,一阵风拂过,耳畔隐隐响起清扬的说唱鼓乐声。循着乐声,我加快了脚步,在一座古厅堂里,有位鹤发童颜的老者,他怀里抱着一面渔鼓,手里拿着两根高高翘起的长竹片,神情专注地用当地方言弹唱着。“这就是金华的道情表演。”朋友低声对我说,“唱句似说似唱,通过叙事或讲故事,当地男女老少都很喜欢。”弹唱的内容,虽然我听不懂,但我安静地靠在迂回的廊檐下,手捧一杯当地产的举岩茶,伴着袅袅清香,把眼睛微微闭起来,沉下心,静心倾听韵律和节拍,无尽美好渐渐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