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在阅读教学中,设计真实情境就是让学生基于真实的需求、真实的问题、真实的生活,开展阅读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理解与批判、联系与建构、迁移与运用,锻炼思维能力,培养核心素养。下文谈谈阅读教学真实情境的设计策略。
在这一设计内容中包含着文本语境和真实情境这样两个彼此关联的概念。文本语境,一般是从文本内容和文本形式两个层面来体现的:文本内容包括文本中蕴含的内容信息、思想主题、感情态度等,文本形式包括文体特征、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真实情境离不开对文本语境的揣摩与把握。
一要从文本内容入手。在文本语境中,文本内容通常与单元的人文主题关系密切,教师可以抓住文眼、中心、思想感情等线索,设计真实情境。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科普文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课文用关键语句提出的主要观点是“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第三自然段表述的相关内容“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创设真实情境,即让学生观察学校周围的池塘、小溪、河流的水质以及水里的生物,所住小区周围的植物生长、动物活动情况,向长辈询问几十年前的自然生态状况,真实记录观察与调查的情况。在进入课文内容学习时,学生根据自己观察、调查的现实情况,谈自己对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认识,从而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二要从文本形式入手。在教学中,教师从文本形式入手设计真实情境,通常需要重视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指向,尤其是指向表达的语文要素目标。如教学《穷人》,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编者在课后练习2提出的训练要求“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这显然是细化感受人物形象的目标;编者在练习3提出的訓练要求是“找出课文中其他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细化的目标明显指向关注环境描写。如何从文本形式入手创设情境,让阅读体现深度,就需要教师善于取舍。教师聚焦文本表达上的突出特点——心理活动和环境描写,结合“穷人”在文本中的独特表现,可以设计这样的真实情境:从文本的心理活动和环境描写中读出穷人的“真穷”与“不穷”。在这样的任务驱动下,学生深入文本阅读、批注,通过交流、思辨,最终理解了文本的内容。
真实情境设计要与学生年龄与心理的变化一致,学生才容易接受。教师在设计真实情境时,还需要认真研读学生的学情。
一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体现在积累、模仿和实践上。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语文学习的规律还需要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的支持。教师创设的真实情境中有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二要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创设真实的情境一方面需要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已有经验和学习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潜能,激励学生不断产生挑战意识,引领学生努力跳起来摘甜美的果实。如教学《小英雄雨来》,编者要求学生仿照课后练习中提供的范例,掌握拟小标题的方法。教师在学生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后,可以创设情境:你能不能抓住文本内容或表达上的特色,换一种方法拟出文本每部分的小标题。这就把学生推进了新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努力跳起来摘得新的果实,也是阅读向着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总之,设计阅读教学的真实情境,需要教师充分把握编者意图,紧扣文本和学情,才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的浅阅读局面,达成阅读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