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中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初探

2023-06-26 01:24:32王晨静
艺术大观 2023年2期
关键词:民族唱法声乐演唱

摘 要:民族唱法是我国传统唱法,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艺术智慧与文化的结晶,有着易于上口、通俗易懂,善于体现日常生活的特征。在新时期,我国声乐演唱领域受到西方声乐文化影响,正在逐步转型革新,为民族唱法提供极大机遇以及挑战,演唱者可以结合民族唱法优势特征,将其与通俗唱法深度融合,从声乐演唱形式以及技巧层面做出全新尝试,不仅可以全面满足人们需求,让声乐演唱层次更加丰富,还可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民族唱法,让其更多进入大众视野当中。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声乐演唱中通俗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声乐演唱;民族唱法;通俗唱法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2-000-03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高质量发展,人们工作形式、审美要求、文化修养等发生较大改变,从音乐层面而言,人们对音乐消费要求呈现出高质量、多渠道、多层次以及快速特征,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单纯满足于单一的声乐体验,而是需要通过多元、多样化音乐去满足其音乐要求。在这种发展环境下,声乐演唱形式必须与时俱进,将民族唱法、通俗唱法这两种符合我国听众音乐审美特征的唱法有机融合,精准掌握两者的异同,以此来不断扩大声乐演唱受众面,为声乐演唱深入、长远发展提供支撑,这也是新时代赋予广大声乐演唱工作者以及相关行业最重要的使命之一。

一、理论概述

(一)民族唱法概述

民族唱法是我国各族人民依托自身喜好和习惯,所创造以及传承的一种艺术唱法,其根植于我国土壤,是由各个民族居民共同创造的,展现着民族艺术欣赏习惯、特征、审美意识等,充分继承着民族声乐具备的优秀传统。在演唱形式层面有着多样化、多元化特征,主要包括说唱唱法、戏曲唱法、民族新唱法以及传统歌曲唱法等几种常见唱法,演唱风格存在语言生动、感情淳厚质朴的优势。因此,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精神食粮[1]。

(二)通俗唱法概述

通俗唱法又被称为流行唱法,涉及内容相对较多,包括民谣唱法、低吟唱法、欧美唱法、港台唱法等几种类型,在我国二十世纪得到全面流传,特征就是声音自然,完美利用真声演唱,自然轻柔,高声区域主要利用假声,中声区域则应用真声,演唱形式十分自由,因此采取这一唱法的歌手相对比较多。将此类唱法与民族唱法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加新颖的演唱艺术。

二、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异同

(一)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区别

1.民族唱法特征。我国民族较多,不同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风格各不相同,情感表达模式、音乐形式等存在十分明显的区别,当中有着十分突出的传统元素。从整体层面针对传统唱法进行分类以及归纳之后,可以将其划分成为说唱唱法、民族新唱法、民族唱法以及戏曲唱法等幾个类型。其中民族唱法特征主要为,一是民族唱法演唱时对于气息要求相对较高,气息特征主要为深沉、流动性较高,并且有着十分优异的存气量。二是民族唱法存在历史性特征,有着十分浓郁的民族特色,在演唱过程中合理利用声带是最主要的要求之一,即在民族歌曲演唱中,需要巧妙、合理地使用声带来发音,只有这样才可提升音乐质感,为人们带来一种坚实感,声音听起来十分明亮[2]。三是从共鸣层面分析,声乐演唱过程中若是想要运用民族唱法,就必须重点、深入调节音乐,科学规范地利用腔体,注重咽腔、口腔、胸腔的利用,产生一定共鸣,以此来保证气道顺畅。

2.通俗唱法特征。若是单纯从唱法层面分析,此类唱法与民族唱法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最为显著的就是通俗唱法并不会统一要求声音,也没有一个一体化标准,其重点追求个性化优势,演唱过程中声音必须要有特色。在声乐演唱过程中,通俗唱法发声特征主要为,一是演唱时会发出类似于金属被触碰声音,在声带振动过程中,就会出现此类声音,摇滚乐演唱时也会出现此类声音。二是发声过程中,单纯采用声带局部振动模式,会发出柔美声音,一般针对抒情歌曲进行演唱过程中会选择此类模式[3]。三是将上面两种发声模式整合,可以让发声具备可塑性特征优势,不仅能够有效演唱摇滚歌曲,还可针对抒情歌曲进行演唱,这也使得通俗唱法演唱具备多样性、传播速度相对较快以及娱乐性特征,任何人都可进行演唱,并不会受到自身身份或者机体约束,也不会受到专业限制。

总的来讲,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两者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此类不同之处决定着两者为听众提供的感受有着极大的区别。即音乐不同,在积极聆听音乐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整体层面感受和体会这一歌曲演唱倾向,如民族唱法有着较强音乐凝聚力,更加追求清脆、自然,相反通俗唱法音色则有着多样化特征,只需要动听悦耳即可;共鸣层面存在区别,在声乐演唱时,共鸣是一项十分关键内容,民族唱法一般采取局部共鸣模式,气息相对比较短,而通俗唱法演唱时,演唱者需要通过口腔获取共鸣,要求演唱者尽量多使用真声,少使用假声[4]。

(二)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共性

虽然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两者存在十分明显的区别,演唱模式各不相同,但是从其他各个层面分析,两者也存在一定相同之处,这也是融合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一是在呼吸方面,声乐属于一种呼吸艺术,无论何种声乐艺术在表达过程都只重视呼吸功能作用。我国古代在声乐演唱中就已经指出“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动则发声”等,现代民族唱法也指出需要应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模式,重点强调和指出气息的功能,这也是民族唱法中重点关注的内容。通俗唱法同样强调和证实气息具备的支持功能,“气声”唱法属于通俗唱法演唱中一个十分关键的发声技巧[5]。所以,两种不同唱法虽然对呼吸功能深浅要求有着差异,但是对呼吸要求有着共同作用。二是在咬字层面存在相同特征,民族唱法重点强调音乐通透明亮,一般情况下声音会反射在硬腭部位,要求嘴型保持“微笑”状态,让声音可以更加明亮清晰。通俗唱法有着与民族唱法相同的吐字模式,重点强调吐字以及语言清晰程度,要求保持亲切细腻情感,有时甚至有可能比民族唱法更加夸张。三是通俗唱法与民族唱法两者重点讲究和强调声音感情。民族唱法重点要求用情演唱,情感丰富。通俗唱法也十分重视对作品情感的处理,有时为深度表达情感,可以舍弃演唱技巧和方法,通过情感来打动人。

三、声乐演唱中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一)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创作風格深入融合

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两者之间融合是必然发展趋势,也是提高声乐演唱效果的最主要手段。对此,现阶段,大部分音乐创作者强调通过声乐创作,来深度、全方位融合民族与通俗唱法,即重点突出流行音乐相关元素,把民族元素融入流行元素当中,包括民歌、古诗词、传统歌曲等,都可融入音乐作品当中,在保证歌曲有着流行色彩的同时,具备民歌风格[6]。一是在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全面融合演唱与创作时,需要重点、全面突出自身存在的风格,其中音乐风格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音阶排列,民族唱法一般为五声调式,即首唱唱名主要为“do、re、la、mi、sol”。现代流行通俗音乐演唱创作时,五声调式主要在创作中合理应用,这其实是应用民族唱法的一种创作风格,可以让民族唱法在音乐演唱当中体现得更加直观。从创作内容层面分析,比较普遍的就是借助民族唱法特征,组织开展声乐创作,可以更加凸显传统文化,创新音乐创造,如《曹操》《贵妃醉酒》等,都是以历史人物作为主要叙事内容,而《花田错》《门前相思大碗茶》《北京一夜》等各类歌曲就因为创作过程中重点针对曲艺曲调以及戏曲的合理应用进而出彩。二是地方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深度融合,如可以依托地方戏曲以及各类民间艺术作品针对通俗音乐演唱风格展开深入改进,为声乐演唱提供一定的帮助。例如《贵妃醉酒》演唱过程中就充分保留各类京剧元素,需要演唱者深入掌握各类技巧,通过京剧唱腔模式,把流行风格深度融入当中,融合流行演唱以及民族演唱风格,让作品艺术感染力不断提升[7]。

(二)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声音走向融合

在声乐演唱中,演唱人员必须追求亲切、自然,不可过分应用假声,以此来激发观众共鸣。因为若是歌手在歌曲演唱时,无法全面掌握声音实际走向,也不可针对通俗唱法、民族唱法两者进行合理控制,极易出现跑调、错调等情况,不仅会降低音乐美感,对于声音演唱能力以及水平提高也会产生限制。所以,必须对声调进行重点关注,在两者融合层面做出创新以及改革。一是可以从声音处理层面进行改进与优化,通过将通俗唱法和民族唱法声调全方位、深度融合,在传递情感的基础上来提高演唱效果[8]。例如,《汉服青史》作为《芈月传》的主题曲,常思思在演唱过程中,歌曲前半部分有着较强节奏感,旋律主要以离调、半音等模式开展,是十分典型、多见的通俗歌曲风格,在声音处理层面,演唱者多使用气声演唱,咬字有清、轻特征,风格明显。在歌曲正式进入副歌部分后,音区快速上升,力度也逐步从弱到强,转变为民族唱法发声模式,声音明亮、高亢,将整首歌曲正式推向高潮。再比如歌唱家谭晶所演唱的《远情》,在融入民族唱法的基础上又保证声音婉转动听。二是在曲调当中合理融入现代化元素,在新时代,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两者融合时可以加入一定的新时代元素,此类融合可以重点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在传统曲调基础上改编配器,适当加入一些现代乐器相关伴奏,包括吉他、架子鼓等,或者组织开展短暂变奏、离调的改编;第二层面为全面适应社会发展以及居民生活节奏,可以逐步加快演唱节奏,提升演唱动感性。

(三)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声乐技巧作用融合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演唱技巧是歌曲演唱的基础以及前提条件,对于提高演唱效果有着极大的帮助。在通俗以及民族唱法融合过程中,必须保证技巧应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一是在通俗和民族唱法深度融合过程中,歌唱家必须重点关注呼吸作用之间具备的共通性,以此来将两者深度融合,实现声乐艺术发展以及创新改进,如《山路十八弯》《在那东山顶上》以及《天路》等作品,唱腔嘹亮高亢,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特征,其巧妙地依托民族唱法共鸣、呼吸等歌唱技巧,依托通俗唱法的呼吸语气以及具体表达手段对其展开诠释,全面实现演唱技法和技巧的跨界。二是通俗唱法一般情况下更加接近自然,人们在聆听时能够产生亲切感,把民族唱法中的精华有效引入通俗唱法中,不仅可以为通俗歌曲提供一些全新元素,还可让音乐作品提升韵味性。例如,艺术家李玉刚在演唱时,十分擅长使用“气”来对歌曲进行处理,值得重点推敲的是,李玉刚虽然使用戏腔演唱模式,但是其咬字较为清晰,在演唱到高潮时其声音就会充分通透,为人们带来一个良好享受,更好地满足大众的音乐审美要求。再比如《妹妹找哥泪花流》,演唱者就将通俗唱法与民族唱法技巧结合,有效管理流动的气流,通过“哑音”技巧来展现歌曲情感,让人们有更好的感受。

四、声乐演唱中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发展前景

通俗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融合无疑为传统民族音乐提供活力与生机,两者深度结合为音乐普及、传唱起到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也为民族音乐提供一定的商品价值。让艺术拥有商品价值虽然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但是音乐商品化以及价值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某种程度上可以为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提供正能量以及正向帮助。此外,民族与通俗的深度、完美结合让我国音乐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这不仅表现在商业化层面,还重点体现在艺术性价值层面,让声乐演唱艺术性更加深厚,这也是谭晶等各类艺术家演唱被大部分人所接受的原因。不过,听众就是市场是价值,在社会转型发展进程加快情况下,要想真正发挥民族与通俗唱法融合价值,就必须创作科学合理的民族、通俗唱法融合体系,以最合适的声音、形式以及舞台为欣赏者演绎最适合的歌曲,让民族以及时代流行可以混搭、接轨。

综上所述,在我国声乐领域当中,对于声乐艺术的快速发展有着更高要求,音乐只有做到互相借鉴、吸收才可全面发展,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作品。对此,需要将民族和通俗唱法有机、深度结合,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元的音乐作品,让群众可以获得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徐惠子.论声乐教学中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14):757.

[2]南振邦.通俗、民族、美声三种唱法对高中生的影响[J].学周刊,2021(16):173-174.

[3]张雪婷.民族风格歌曲演唱中的通俗唱法运用探讨[J].青春岁月,2021(13):72-73.

[4]杨徐.民族声乐大众化趋势下的审美教育路径探究——评《从零起步学歌唱》[J].中国教育学刊,2021(08):后插15.

[5]刘骅.高校声乐教学中歌曲演唱的艺术风格探究——评《声乐教学艺术与演唱实践》[J].新闻爱好者,2019(02):6-7.

[6]刘文静.谈声乐演唱情感表达中激情与理智的关系——以歌曲《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为例[J].戏剧之家,2021(09):47-48.

[7]颜娟.浅谈民族民歌唱法与戏曲唱法的融汇——以排练作品祁剧高腔《木兰辞》为例[J].科学咨询,2019(45):49.

[8]冷佩坤.论声乐教学中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8(4S):83-84.

作者简介:王晨静(1996-),女,河南焦作人,研究生,从事声乐表演研究。

猜你喜欢
民族唱法声乐演唱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联系
试分析戏曲唱腔和民族唱法的关联性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2:36:27
声乐演唱中紧张的心理现象分析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8:44:20
声乐演唱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8:36:03
浅谈美声的唱法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2:23:44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00:02:19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从歌曲《梅兰芳》探析中国民族声乐的戏曲元素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14:58
浅析元音训练在声乐学习中的特殊意义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