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优美的川藏高原风情画

2023-06-26 19:51:50周琪芝
艺术大观 2023年3期
关键词:素描

周琪芝

摘 要:《川西高原素描》在1986年“第四届全国音乐作品评奖活动”中荣获大奖,国际、国内不少钢琴家在音乐会上做过专门介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多次播放和评价过这个作品。作品从川西高原藏民民俗文化生活的“谐”——牧歌与对歌,“雀”——寺院佛事,“卓”——村民舞蹈,三个不同则面描写高原藏民的佛事生活。主题土而不俗;和声简洁而雅致;曲式通俗而逻辑严密,织体凸显民族舞蹈特色,整体音乐展现出一幅浓郁的风情画。

关键词:风情画;素描;崔炳元;钢琴组曲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3-00-03

原陕西乐团团长,国家一级作曲、西安音乐学院教授、副院长崔炳元先生的音乐创作,[1]以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为立足点,用敏锐的艺术嗅觉、宽泛的艺术诉求,创作出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其中包含交响乐、舞剧、民族管弦乐、影视剧音乐、艺术歌曲等。《川西高原素描》是崔炳元先生学生时代的代表性钢琴作品。该作品在1986年“第四届全国音乐作品评奖活动”中荣获大奖,从此广为传播,成为国内外不少钢琴家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该作品产生的素材来源于四川,在国内尤其是川内很多钢琴演奏家通过多次研读乐谱,多次在不同的音乐会上演奏,通过各种方式诠释了作品,再现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笔者通过长期在钢琴演奏和教学中的实践,对该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介,特别对作曲家崔炳元先生的创作手法体会颇深,对笔端的妙笔生花之处进行深入的实例分析,以飨读者。

一、新颖的创作构思

由相关资料了解到,崔炳元先生在创作《川西高原素描》之前做了较长时间的准备和酝酿,作曲家翻阅了大量的西南少数民族风情资料,特别是有关西藏少数民族文化相关的资料,深入了解藏民的民俗与文化生活。1984年奔赴西藏高原体验生活,在四川与西藏交界的石渠县亲身感受到了藏民那种勤劳勇敢、粗犷豪放的性格,目睹了藏民的文化生活,体验了藏民的精神需求。川西高原的文化娱乐形式丰富多彩,藏民们常常披上节日盛装在山头上、树林里、篝火旁、小溪边逗趣、拉“谐”、狂舞。这些扣人心弦的感慨激起了作曲家的创作灵感,以钢琴组曲的形式,从藏民文化生活的三个不同侧面(“谐”——牧歌与对歌;“雀”——寺院佛事;“卓”——村民舞蹈)描写藏民的心声欲歌、隆重的佛事、逗趣狂舞。三个标题言简意赅,风趣而雅致,将藏民的风俗文化生活刻画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勾画出了一幅优美的风情素描——“川西高原素描”,这种画龙点睛的构思方法和现代派创作手法值得青年作曲家学习和借鉴。

二、土而不俗的主题

组曲的“谐”(藏语为歌的意思),选取古老的藏语“牧歌”和“对歌”。“牧歌”主题的节奏较为自由,具有即兴吟唱的特点,音调低沉、忧郁、叹息,表现出不安的情绪。在琶音的铃铛声中引出主题,开始出现在e羽调上,之后做变奏处理回到主调a羽调上,这是“牧歌”主题的第一次呈示。“牧歌”主题在旋法上很有特点,开始动机连续上行级进,在长音上出现减五度装饰大跳之后继续运用装饰音级进,给主题注入独特生机,表现出藏民粗犷豪放的性格(见谱例1)。

“对歌”的主题,节奏紧凑,音调明亮欢快、乐观而富有朝气,与“牧歌”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见谱例2)。

在弱拍上引出这个主题,以角音为轴上下进行,并连续停留在角音上。这个主题仍然是多处带有装饰音,均以变化伴音装饰,具有民族乐器滑奏的效果。音调简单且有感召力,主题开始的连续跳进表现得果断有力。连续上行的音调更加朝气蓬勃,象征性地表现了藏族青年男女在节日里的狂欢。

组曲“雀”描写藏民的文化生活。文化活动大都在音乐声中进行。这部分的主题a直接来源于文化生活的吟诵调,曲调轻柔悠长,情绪肃穆虔诚。主题旋律仅在五度音域中围绕“羽调三音列”做伴音进行。“雀”的主题a:“雀”的主题b直接派生于“雀”的主题a,音域仍然控制在五度音程之内,具有羽调式特点,节奏紧凑、动力感强,象征着藏民敲击木鱼等打击乐器诵经。“雀”的主题b:“雀”的主题c仍然派生于“雀”的主题a,开始动机还是一个“羽三音列”,引用了连续小三度进行,具有“三全音”暧昧的不安定感,律動性有所增强,显得活泼而抒情。“雀”的主题c:组曲“卓”描写藏民文化生活的舞蹈场面,开门见山地引出欢快的“锅庄舞蹈”主题:主题的音域仍然很窄,保持在五度左右,羽调是特点明显,只是不多强调羽音而强调了下属音,把属音降低不断滑向下属音,给音乐增添了俏皮逗趣的感情色彩。“卓”的另一个主题开始动机明显是前一个主题的逆行,还是在羽调式上,然而节奏拉宽,音乐舒展,使舞蹈情绪稳健,充满了自豪浪漫的幸福感。整个组曲各个主题在材料组织上都有内在联系,“羽三音列”起了主导作用,但音乐性格各异,各自形象鲜明,土而不俗,曲式结构十分严谨。

三、简洁而雅致的和声

组曲的三个部分曲式均未做大的发展,也没表现大的矛盾冲突。作者只想把它写得通俗风趣,反映民族生活的一个画面,所以在选择和声上亦不追求矛盾冲突,只求得风趣而淡雅。先排除了传统功能和声,作者不是在赶时髦,而是从民族旋律主题内部寻找风格协调的和声语汇,抓住了旋律运动的某些特征,采用“集合式和声”,把旋律音调做纵向叠置构成符合旋律特性的“音列式和声”。譬如“谐”的“牧歌”段落只用了两个和弦:这两个和弦以琶音形式持续在整个“牧歌”段落部分,给人一种洒脱、灿烂、仙境般的感召力。

把和声作为动态持续音贯穿在大的段落中,模仿某种打击乐效果,是组曲在和声运用上的一大特点。“村民的舞蹈”主题的几次变奏均采用这种动态持续和弦作背景。和声进行中的浓淡、紧张度亦有规律。连续采用三全音进行及模进,三全音和弦平行进行,暗示与象征寺院里藏民在优雅铃铛声中进行祭祀活动。作曲家运用了独特的和声手法达到了表现特殊意境与情景的良好效果。

四、严密的曲式与个性化舞蹈节奏的织体

组曲的“谐”部分为带再现的二部曲式。只有四小节的“牧歌”主题,经过调性对置扩充变化,插入三小节持续和声背景材料转入欢快的“对歌”主题。“牧歌”部分在织体选择上通俗简洁效果很好,自始至终只用了两个和弦在主题长音上做琶音呼应,烘托出主题独特的性格。“对歌”主题跳动音较多,上行四度的强进行给主题以内在动力,显得生机勃勃。织体亦有了大的变化,开始在左手运用持续动态和声,模仿一群打击乐效果,对主题进行节奏衬托,主题在不同的音区做变奏处理,连续出现了四次,最后一次利用三全音及半音进行把落音放在不稳定的商音上,造成开放性收束,而带进“牧歌”的和声和主题动机,以示前后呼应,两主题内容在这里做交融处理。不间断的和声一直保持着原来的节奏,贯穿至最后并结束在这个和弦上,同时还用了“牧歌”中的三全音大跳音调,形成寓意深长的感觉,手法简练,和声简洁,曲式严谨。

组曲“雀”部分为“引子+a+b+a1”的小型三部曲式。开始六小节为佛事活动拉开序幕,左手很低的长音弱奏模仿一种“统钦”的乐器声音,上方的半音进行仍是吹管的声音,减五度上行琶音是在模仿寺院里的铃铛声,构成一种庄严、肃穆、至高圣洁的佛事画面。主题在这个背景上由“唢呐”引出徐缓、悠长、缠绵、忧心忡忡的旋律主题,好像在忏悔。引子的低音“管乐吹奏”始终作为“唢呐”主题的背景。主题在第二次出现时带了附加半音和八度音的旋律,突出色彩并进行了结构变化扩充,a段的尾声仍然用了引子中的三全音上行琶音以及下行模进,很快导入轻快的“打击乐”背景中的主题(见谱例3)。主题做平行声部进行,好像打击乐在演奏这个主题。主题尾音上加点“小铃铛的回声”,增添了诵经的情趣。这个主题第二次出现移到了左手,面貌形态有所变化,更加活跃,伴奏音型做了调整,在右手反复着上行二度进行的和声音型之后,左右手平行八度着三全音模进,继而右手采用平行多音和弦,左手做与右手平行七度的重复八度进行,音乐气氛更加热烈,造成极不稳定的全曲高潮。之后,平静在前一连接材料的三全音下行琶音上,回到第一主题的再现(a1),这个再现部分作者有意安排做结构缩减,使音乐情绪很快平静下来。

组曲“卓”的部分仍然是三部曲式,但这个三部曲式较前面的三部曲式各部分有所发展,尤其在再现部做了足够的发展和补充,作为组曲的最后部分作者在笔墨上比前面考虑得更加充分,使得这部分音乐更为精彩。轻快活泼的舞蹈主题在不同的音区做了三次呈示。主题每次反复伴奏织体都有所变化,情绪逐渐上扬,第四次主题呈示之后紧接着进行到中部,调性变化较大(在B宫调系统)形成较强的调性对比。伴奏音型随之变化为分解三全音和弦,民族特点很浓,音区不断变化,左右手的八度齐奏宽广而热烈,值得注意的是,中部主题又派生出新的小主题,在对比中求对比。

伴奏移到右手做后半拍点奏,由两音、三音、四音逐渐加强伴奏气氛,接着用右手和左手各自八度演奏原中部主题,气势逐渐激烈,把音乐推向了全曲高潮。调性从属系统转回到下属系统,在平缓的情景中再现主题。更有趣的是,在再现主题的织体中同时含有中部主题动机因素,给主題注入生机,以新的面貌出现。主题动机做八度卡农半音模进、双手八度半音模进、双手和弦半音模进,不断加大音乐进行的力度,强调主题再现的动力,由低音区逐渐走向高音区,形成高潮的最高点,突然采用下行刮奏(gliss)至“打击乐”性质的和弦上结束了全曲。

《川西高原素描》的三个部分各具特色,音乐起落有致,整体与局部衔接紧凑,形成了极为严谨的“格式塔力”,主体之间环环相扣,集中突出了川西高原诱人风情美景,刻画了藏族人朴实而善良的民族情感,塑造了十分感人的藏族音乐形象。由局部的美感构建了整体的美感,一个鲜活的优美风情音画展现在我们眼前。整个作品无论在选材、构思上,还是在写作手法技巧上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由此可以看出,著名作曲家崔炳元先生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和较深厚的创作功底,[2]他善于运用藏族特有的音乐元素,以中西方结合的创作技法为支撑谱写极具艺术特色的民族音乐作品。希望他在民族音乐探索方面更加深入,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杜乐琛.崔炳元丝路主题音乐创作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7.

[2]彭梦溪.钢琴组曲《西藏素描》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素描
《江南素描》九人谈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40
初夏素描
武汉素描
歌剧(2020年4期)2020-08-06 15:13:32
中国素描与国外素描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
艺术品鉴(2020年3期)2020-07-25 01:54:10
素描
雨露风(2020年8期)2020-04-26 19:55:51
人物素描
ViVi美眉(2020年1期)2020-04-26 10:09:49
女青年系列二
青年生活(2020年5期)2020-03-27 11:47:02
跟踪导练(一)4
凡·高的早期素描
读者(2016年23期)2016-11-16 13:27:55
素描陈谦
海峡姐妹(2016年6期)2016-02-27 15: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