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表达:童年里的习作创享课程

2023-06-26 13:47:16江新芳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10期

江新芳

摘要:三年级儿童,是习作起始教学的特殊个体。“任性表达”习作创享课程顺应童性、张扬灵性、彰显个性,开发了“缤纷童年”“稻香童年”“光影童年”“故事童年”等微课程,让儿童在“任性”表达中获得生命的成长。

关键词:习作创享课程;任性表达;童性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10-093-04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指出:“在中小学阶段,只要让孩子们在写作方面得到适当的指导,学会入门技巧,在各种因素触发下兴趣盎然,就会被训练得像那些有成就的作家一样去写作。”[1]与儿童对话,激发儿童习作的兴趣,提升儿童的习作能力和素养,彰显儿童独一无二的个性,是习作课程研究永远不变的主题。

三年级儿童,是习作起始教学的特殊个体。儿童習作,尤其是三年级儿童起步习作,应尊重儿童的自我生命与个性化表达。“任性”一词,出自《东观汉记·马融传》 [2],意思是听凭秉性行事,率性而为,放纵不约束自己。“任性表达,习作创享”,从表达动机入手,唤起儿童的表达需要;从表达内容入手,丰富儿童的表达经历。基于三年级儿童习作的心理发展需求,笔者对目前的三年级习作样态进行了全面审视与分析,以“三年级儿童”为研究主体,以“任性表达”为研究重心,以“习作创享”为研究样态,进行三年级儿童“任性表达”习作创享的实践探索。

一、“任性表达”习作创享的价值追求

(一)顺应童性

农村的儿童是一群充满原野气息的孩子,农村的山水给他们提供了自然的场域,父母的“散养”给他们提供了自在的生活,让他们成为“原汁原味”的儿童。儿童“任性表达”习作创享,强调儿童的主体存在,尊重三年级儿童在习作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聚焦儿童的生活与成长,理解并亲近儿童,让儿童的习作回归于儿童天性。

(二)张扬灵性

叶圣陶先生认为生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生活,写作就是无源之水。回归生活、积极活动是儿童最好的生命状态。儿童习作常常与实际生活、生命成长紧密联系,要解放儿童的天性,让儿童用眼睛观察生活,用手脚探索世界,用心灵感悟情感,用大脑思考人生,让儿童经历一次次生动、深刻的“任性表达”,让儿童在生命化的体验中自由舒展,在生命化的表达中闪耀灵性。

(三)彰显个性

教育家赞可夫说:“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完整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3]教师既要关注儿童习作表达的“当下发育”,又要关注儿童习作表达的“可持续发展”,让儿童习作在无拘束的畅享过程中抒写独一无二的情感,在多样态的创享过程中书写与众不同的故事,获得“个性”生命的成长。

二、“任性表达”习作创享的实践路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基于三年级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内容,师生一起开发属于三年级农村儿童特有的习作创享课程,构建了三年级儿童“任性表达”习作创享微课程系列实践内容:“缤纷童年”,感受校园七彩生活;“稻香童年”,体验“小农人”成长行动;“光影童年”,品味学科趣味活动;“故事童年”,传承中华美好文化。每一个主题的习作创享微课程都是儿童“任性表达”的充分经历,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和方式抒写自己的童年,童心在“任性表达”的创享过程中日渐丰盈。

(一)缤纷童年,任性表达——校园七彩系列

我校有丰富的“一月一节”活动课程,如三月“诗歌节”,四月“体育节”,五月“读书节”,六月“成长节”,九月“科技节”,十月“丰收节”,十一月“艺术节”,十二月“毽绳节”。我们基于儿童校园生活,站在习作课程的角度组织开展活动,帮助三年级儿童在习作“任性表达”中获得生命成长,找到属于自己的缤纷童年。这是三年级儿童“任性表达”习作创享微课程的实践愿景。

以五月“读书节”为例,我们立足于《安徒生童话》整本书阅读,开启成长系童话的“冰糖葫芦串”探秘之旅。首先,带领儿童一起去阅读《丑小鸭》,认识安徒生,读懂丑小鸭和安徒生的“春天”,学习成长系童话的“冰糖葫芦串”结构。其次,领着儿童沉入《安徒生童话》,穿越童话丛林,走进《野天鹅》《灰姑娘》《拇指姑娘》等文章的深处,解开“冰糖葫芦串”童话“并行”与“递进”的密码,品悟成长系童话的“春天”。最后,让儿童做一回高明的编导,运用“冰糖葫芦串”结构,写出属于自己的成长系童话。

(二)稻香童年,任性表达——“小农人”成长系列

在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精神指引下,我们找到农村儿童的特色坐标,依托学校东面的“农乐苑”劳动教育基地,选取儿童感兴趣、易操作的内容,开发了一系列有意思的“小农人”成长系列习作创享微课程,打造富有农村特色的稻香童年。

清明前后,带着儿童去认识马兰、采摘马兰、做凉拌马兰;谷雨前后,组织儿童去观察辨别蔬菜;立夏到了,领着儿童去采蚕豆、剥蚕豆、卖蚕豆;夏至前后,茄子、青椒结果了,和儿童一起给茄树绑竹竿,让茄树长得更高、更壮……三年级儿童在真实的农田体验活动中感受农事与节气的关系,体验农事的趣与乐,劳动兴趣和习作热情得到激发,热爱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朴素情感汩汩流淌在笔尖。

(三)光影童年,任性表达——学科趣味系列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三年级儿童普遍认为日常的语文学科习作课程“不好玩、没趣味”,因此学科习作课程成为首要突破口:基于课堂延伸和学科融合,打造具有个性特色的“任性表达”学科习作课例和学科习作课程,记录儿童的光影童年。

我们从三年级儿童学科习作课程出发,用儿童最喜欢的表达方式,帮助儿童记录童年的“光”“影”痕迹,设计“有趣的影子”“种子放大镜”“多彩的树叶”“美好的秋光”“吹泡泡”“逆风追筝”等光影系列学科微课程活动,有树叶贴画、绘本歌谣的想象创作,有光和影的系列游戏故事,有种子实验的连续观察日记,有放飞理想风筝的心语书信,让儿童在游戏化、项目化的综合性学习中,走出教室,走到阳光下,细心观察、主动发现、自由创造……催发儿童“任性表达”的需求,让他们沉浸在丰富多彩的表达世界。

(四)故事童年,任性表达——文化传承系列

故事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我们遵循儿童的天性和成长的规律,把儿童最爱的故事与儿童“任性表达”习作创享联结,立足儿童故事生活,着力中国文化传承,注重学生素养提升,让“任性表达”成为三年级儿童乐于探究、喜于创享的趣味习作故事,成就儿童的故事童年。

我们的“任性表达”习作创享课程从三年级儿童故事生活出发,课程内容有神话故事、童话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课程形式有读书吧、分享沙龙、演讲展、辩论赛……课程活动以故事為主题,把文本故事迁移到社会生活,让学生带着故事走向更广阔的空间,与生活现实对接,为儿童生命成长拓展新的通道。每次活动都是一段故事,每段故事都是“任性表达”的故事经历,每次故事经历都是中国文化的印记。

三、“任性表达”习作创享的多样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三年级儿童“任性表达”习作创享研究始终从学生的成长出发,实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的多维科学、多元创享,构建活泼泼的三年级儿童“任性表达”习作创享评价场。

(一)评价主体多元

我们摒弃评价的唯教师论,开展“学生自

评+生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主体评价。例如:围绕“故事童年,任性表达”这个主题,先让学生自评:会用哪些方法讲课文里的故事?与小组成员合作编故事、讲故事、演故事,有哪些体验与收获?再进行生生互评:故事习作学习中,小伙伴有什么方面值得你学习,你又有什么建议给小伙伴?然后请家长评价:你和孩子在家一起讲有趣的故事吗?你认为亲子故事活动有意义吗?如果有,请你谈谈孩子的表现。最后教师进行评价:故事习作教学能否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师生合作设计的故事童年系列评价表是否能给学生带来有效的帮助?学生的活动成果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评价内容多维

我们摒弃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品质、学习成效等进行多维度评价。例如,围绕“故事童年,任性表达”微课程,师生多角度、全方位设计习作内容的相关评价表(见表1)。在“演故事”各个项目活动中,对个人表现、小组合作、项目成果给出综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在儿童习作过程中,编写、讲述、创作,宣传领导、动手制作、协商互助等都是评价的内容,给予评价的标准,关注儿童的习作过程,收获儿童的多元发展。

(三)评价形式多样

我们摒弃单一的作文成果评价,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图文、音画等多媒体评价。例如:围绕“光影童年,任性表达”微课程,评价形式呈现多样态。多样的任性表达环境展评:墙壁上贴的是学生创作的儿歌诗谣,走廊上挂的是学生创作的手影故事连环画,微信上推送的是学生创作的种子观察日记……多样态的任性表达成果展演:巧手厨艺比拼赛,童音光影“咖”秀,风筝追光心声筒……多彩的任性表达名号奖章:泡泡达人、手影故事王、光影记录者……学生自己给每个项目设荣誉称号,每个项目佼佼者的推选和诞生也由学生操作。多维、立体、个性化的儿童习作“任性表达”习作评价,为儿童语言表达的精彩成长提供了无尽的可能。

“任性表达,习作创享”,给儿童创设了自由丰富的习作生活,让儿童拥有欢喜的、舒畅的习作心情。儿童的习作语言形式是自主、自由、自然的,习作语言思维是自如、畅达、痛快的,习作语言内容是独特、富有个性、展现真我的。我们将深入研究如何把三年级儿童的习作创享串成一个系统的、连续的“任性表达”课程链,让“任性表达”扎根在儿童“习作创享”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瞬间。

参考文献:

[1]鲁斯·M.诺伊斯,刘春健,刘云祥.美国关于中小学作文指导的最新看法[J].外国教育动态,1981(5):20.

[2]王定康.说“任性”[J].新余学院学报,2018(2):66.

[3]陈小丽.快乐作文从这里起步[J].小学教学研究,2012(29):27.

责任编辑:丁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