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舒婷
当前,世界儿童青少年出现抑郁高发和抑郁低龄化态势。为什么有些学生考上名校却仍然高兴不起来?遭遇挫折后,为何有人越挫越勇、有人却一蹶不振?
在公众的印象里,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除了智商,情商也很重要,而如今,学界提出了更科学的概念,即一个人的发展、成功和幸福,是认知能力和社会与情感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简言之,社会与情感能力,是影响人成功和幸福的关键。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从专业层面作了进一步解释:社会与情感能力,具体可分为任务力、情绪调节能力、协作能力、开放能力和交往能力等五大维度,其中又包含自控力、责任感、毅力、抗壓力、共情能力、合作能力等15 个子能力。这15 个子能力相互关联,某一种子能力的下降,可能会影响其他子能力的发挥。
与认知能力不同的是,社会与情感能力还可能发生退化。如果遭遇一些挫折或创伤,有些人会变得保守、特别害怕与人交往。因此,袁振国强调,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就要重点发展社会与情感能力,成人后也应纳入终身教育,作为贯穿一生的学习内容。
在社交媒体上,诸如“如何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等话题时常引发热议。在部分学者看来,如何面对精神压力,提升自己的抗压力,也是每一个当代人的必修课,而这也与社会与情感能力密切相关。专家发现,从神经科学角度来看,人的情绪是大脑的一种认知功能。相关脑科学研究显示,杏仁核在控制人类情绪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除了先天存在一定差别,更多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
如何更好地培养社会与情感能力?显然,现有的学校教育和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毛亚庆直言,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不能单看升学率,学生是否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和积极的情感,都应该纳入对学校的评价维度。学校的氛围、环境和文化构建非常重要,比如学生在学校里的体验、价值取向、人与人的关系等,都会对他们的成长带来显著影响。可以说,积极、包容和开放的学校氛围,以及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等,都将共同促进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