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琼
古代诗歌鉴赏题是历年高考必考的题型,其得分率比较低。在复习阶段,教师需帮助学生明确此类题的考查方向,帮助他们重新构建解题的思维框架,更加规范地答题。下面,笔者就举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
一、帮助学生明确试题考查的方向
古代诗歌鉴赏题主要考查什么?这是我们需解答的第一个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中指出:“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在鉴赏的过程中,学生要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评论。
江苏省的《考试说明》也明确表示:“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虽然现在采用新课标新高考卷,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方向与此前是一致的。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学生要重点把握其中的形象、语言、主题、情感、技巧等要素。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以教材中的文本为依托,适时引导学生学习课外的诗歌,扩大其阅读的范围,突破单篇的限制,让他们在相对复杂的情境中思考问题,鉴赏诗歌。
二、带领学生重新构建解题的框架
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的前提是读懂诗句。那么如何读诗呢?这是我们要帮学生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接下来,笔者以2021年新高考卷中的《寄江州白司马》为例,谈谈如何带领学生读诗,重现构建解题的思维框架。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 , 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环节一:正向判断
在这一环节,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标题、读作者、读注释、读文本(人物、意象、景物)来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和题材,以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在这一环节,学生还需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确定诗词的情感基调;咬文嚼字,推测诗词的主旨。
此诗以“寄”为题,可将其当作书信来解读。这是诗人写给白居易的寄语。结合白居易的遭遇,学生可以大致推测出诗人是在问候他、鼓励他。
环节二:逆向论证
在考查的形式上,新高考采用了“1+1”的模式——一道客观题和一道主观题。
客观题有如下特点:
①选项一般是按照诗句的顺序逐一进行解读的;
②选项的信息量较大,囊括了对形象、情感、语言、结构、手法等的赏析;
③选择题都是选非,即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且大多在细节上的设误。
这正好符合“新课标”中所提的“从多个角度鉴赏诗歌”。
我们可以先带领学生分析一下近几年新高考卷中诗歌鉴赏客观题中各个选项考查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帮助他们重新构建解题的思维框架。
还是以2021年新高考卷中的《寄江州白司马》为例。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分析各个选项考查了什么内容。
我们可以带领学生结合选项从反面论证,看诗句与选项是否相符。
A项主要考查考生对写作时间的理解。这首诗是否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的创作时间比较接近?学生可以根据标题中的“江州白司马”、首联中的“江州司马”及第一条注释,联想到《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由此可知,两首诗歌的创作时间比较接近,都写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刺史之后。湓浦,即湓江,《琵琶行》中也有“住近湓江地低湿”的诗句。这个选项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诗歌的熟悉程度。
B项主要考查用典。“湓浦曾闻似衣带”一句将“湓浦江”比作“衣带”,写出了江水的曲折灵动,是对江州景物的描写。“一衣带水”原本指只有一水之隔,水面狭窄,很容易渡过,后常指江、河、湖、海等水域不足以限制人们的交往。但从“题诗岁晏离鸿断”中的“断” 字,学生可判断他们之间的交往并不容易。
C项主要考查考生对句意的理解情况。此时的白居易远在江州,身边没有亲友,正如离群的鸿雁、孤独的病鹤一般。“望阙”,即仰望宫阙,喻怀念天子。白居易如孤独的病鹤般难再高飞,因怀念天子而望向长安的宫阙,却因天遥地远难以望见,不免伤感落寞。
D项主要考查考生对主旨的把握。“拘牵”是牵挂、牵制的意思。结合第三条注释,学生可以理解尾联的意思:虽然你现在的境遇不好,但你也不要被宗教束缚,意志消沉。你要相信,终有一天你可以平步青云,有光明的前途。在尾联中,诗人直接劝勉、开解了朋友。
结合全诗内容,可推断出这首诗的主旨是“诗人劝诫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依然可以青云直上”。
明确了主旨,再去解答主观题就会容易许多。
主观题: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作简要分析。
第二句诗的意思是“不知道你是否去过高僧惠远曾经住过的东林寺”。此句属不属于委婉的劝告,学生还不能确定。此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结合诗歌的主旨来思考。尾联直言“莫谩拘牵雨花社”,劝告友人不要被宗教所束缚,并以“青云依旧是前途”来开解他。而第二句诗提及了“惠远高僧”的典故,并以问句的形式委婉地表达了对白居易的关心及劝告,含蓄地劝诫友人不要轻易产生逃避、厌弃官场的情绪。
三、鼓励学生规范地答题
新高考卷中的主观题不同于以往的炼字炼句题、意象作用题、手法分析题,多考查考生对词语或句子含义的理解、对情感的分析、对观点的评价,答题的模式也略有不同。但是,不管如何考,都离不开意象、情感和手法这三个关键的要素。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规范地答题,不要答非所问。
针对含义理解题,学生可以先描述诗句的内容,再揭示作者的情感态度;针对情感分析题,可以先解释诗句的内涵,再归纳概括其中的情感,并分析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此种情感;针对观点评价题,可以先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再结合诗句给出相应的理由。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题目怎么变,学生在答题时都要紧扣具体的诗句作答,千万不能照搬答题公式,照抄答题术语,避免在应试的过程中死记硬背相关的知识点。
答题步骤:
第一步:速读题干,明确两大要素。第一个是指向要素,即“回答什么问题”,第二个是限制要素,即 “哪一联、哪一句”。学生需认真读题,看着题目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再结合问题和诗句进行分析。
第二步:细读文本,抓住突破口。找到相对应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分析。
第三步:整合要点,规范答题。
读懂诗,做对题,养成读诗词的好习惯。如何才能做到呢?总结歸纳为:信息要看全,抓住选择题、注释、标题、作者等信息;审题要准确,重新构建思维框架;要寻找规律,灵活运用答题模式。
理解诗意是基础,规范答题是核心,长期实践是关键。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读诗、解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帮助其提升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