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首城,何以宜“宾”

2023-06-26 02:49孙晓波
中国新闻周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宜宾宁德新闻周刊

孙晓波

从三江新区长江工业园动力电池特色小镇观景平台上向西北方向俯瞰,被称为“宁王”的宁德时代在宜宾的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的超级工厂第7至10期尽收眼底。“四川时代动力”几个大字矗立在在建厂区外围。

长江工业园管委会工作人员蒲秀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左手边已经建成的厂房,是四川时代第7期,即将投产。厂房不远处仅隔一条马路有两栋高层建筑,蒲秀红说,那是四川时代给员工配建的公寓。中间已经平整完成的还未建厂房的地块,是四川时代第8期,而右手边机械轰鸣正在平整的地块,是第9~10期。

被当地称为“电池小镇”园区规划图显示,四川时代7~10期项目用地为3400亩,紧挨着的配套企业占地3605亩,包括中材锂膜、科达利2~3期、震裕1~2期、荣骐锂电、祥鑫三期等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在此密集布局。

这只是宜宾动力电池产业链的一个缩影。

“动力电池之都”已经成为长江首城宜宾继“中国酒都”之后新的耀眼名片,宜宾“再造一个五粮液”的梦想照进现实。

截至目前,四川时代的产值已经超过五粮液。更为关键的是,围绕四川时代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相关的上游企业纷至沓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对就业、人才的拉动,已远在五粮液之上。

那么,宜宾这座以传统产业起家的内陆城市,究竟做对了什么?

真诚是“必杀技”

区位交通、资源禀赋、地方财力等优势,被认为是宜宾之所以能够崛起为“动力电池之都”的必要条件,但其中更为关键的是“人的能动性”。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83年前,战火硝烟中几近走投无路的同济大学寻找校址,位于宜宾城东的李庄16字电报真诚相邀,成就了一段“幸而有托,不废研求”的传奇佳话。

如今的李庄,依旧保留着当年同济大学办学的痕迹。而“一切需要,地方供给”,让国人看到宜宾的热情和真诚。

这份热情和真诚,经过岁月和历史的积淀和传承,在宜宾异军突起成为动力电池之都的历程中,再一次熠熠发光。

“真诚”是多位受访者提到的一个关键词。在当地干部口中,真诚是他们能够招引新能源企业到宜宾的“法宝”,也是他们服务企业的基本准则;对于企业和企业家而言,则是打动他们在宜宾落地生根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顾茅庐”式的招引企业方式,是宜宾新能源产业发展之初招商引资的常态。宜宾当地多位干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招揽奇瑞汽车旗下凯翼汽车项目落地宜宾时,时任宜宾副市长、现任市长廖文彬作为领导小组副组长,无数次与专班成员一起跑芜湖谈项目。

宜宾市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动力产业科科长周强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当时宜宾到南京的航班尚未开通,很多次都是半夜转道上海浦东机场,再乘车奔袭500公里抵达芜湖,到酒店时已经是凌晨四五点,差不多睡两三个小时,第二天一早又准时出现在谈判桌前。

宜宾市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汽车科科长沈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当时宜宾和奇瑞汽车洽谈的另一项目,本来谈得很好,由于当时其他城市给奇瑞“开出了无法拒绝的条件”,最终未能引进。但当时奇瑞汽车方面感受到了宜宾市委、市政府诚意,以及发展汽车产业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于是有整车生产资质的凯翼汽车整体异地搬迁至宜宾。

他说,当时整车企业异地搬迁建设,连资质和产能全部转移的案例,在全国范围内绝无仅有。

“三顾茅庐”式的招引方式,也体现在宁德时代到宜宾投资建厂的历程中。早在2017年,宜宾政府就有意招引宁德时代投资设厂,但无奈当年的宜宾“双轮驱动”战略刚刚起步,处于转型发展的初期,锂电产业几乎没有上下游产业支撑,宁德时代考察宜宾后并不满意。

但宁德时代终究还是被宜宾打动了。宜宾一名干部坦言,“他们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就解决一个,比如物流、场平、电价等,直到他们提不出问题。”

更为关键的是,为了获得宁德时代的青睐,宜宾政府先从上游原材料开始,加速锂电产业的布局,为宁德时代落户提供上游产业配套。

“663天”,从第一次接触到最后签约的准确天数,周强脱口而出。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三江新区有一个浪漫的说法,那就是“苦恋”宁德时代663天,终于“抱得美人归”。

回头来看,宜宾的真诚付出也收获了丰厚回报。就在宁德时代首期项目落地当年(2019年),宜宾GDP总量首次打破此前近20年未变的排位,从全省第4位升至第3位,超过德阳,仅次于成都和绵阳。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是宜賓新能源产业成功破局的关键密码。

“兑现比承诺更重要”

在宜宾动力电池产业链的构建之中,还有太多以诚动人的故事。宜宾以最大的诚意和力度,不断升级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最好的条件和服务。

宜宾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陶学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引进苏州天华超净氢氧化锂项目(现天宜锂业)时,按其他地方的做法,前期各项手续可能要跑一年,“但在我们这里,半年左右时间,手续就批下来了,很快就开工建设了”。

宜宾的办事效率也获得了企业的认可。对于在宜宾投资的感受,苏州天华和天宜锂业董事长裴振华坦言:“所有的审批手续这么快办好,政府没有这种服务意识和对企业的支持,怎么可能办到。这里的投资营商环境非常好,在宜宾,我们感觉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坚持兑现比承诺更重要”,“电池小镇”观景平台展示板上如此写道。“兑现比承诺更重要、解决比解释更重要、效率比笑脸更重要”,是宜宾从上到下一直在坚守的服务理念。

宜宾市三江口。摄影/曾朗

在宜宾,招商最注重的不是承诺,而是承诺的兑现,并且真正落实了“一企一策”,集中全市土地、资金、能耗等要素,对重大项目实行“签约、落地、投产、达效”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全面保障企业落地投产,快速发展。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世界银行报告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就增加0.36%。也因此,越来越多的地方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工作重点,营商环境也成为宜宾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突破口。

在这一点上,企业的感受最为直接。谈到当初选择在宜宾落户发展的原因时,四川时代方面表示,宜宾政府具有非常好的大局观和战略定力,工作作风务实高效,服务和创新方面也做得非常优秀。

四川新能源汽車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副总经理董祯海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们经常加班到很晚,晚上十一二点很正常,然后我们发现政府(工作人员)竟然也这样。”

他说,来到宜宾之后,所有的政策都得到兑现,与很多年轻的、高学历的政府官员交流起来,“很能get(感知)到我们的需求,也能够很快务实地去推进、落实,我们的选择是对的”。

走进宜宾市政府大楼,“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八个大字第一时间映入眼帘。在市政府办公楼的一间会议室里,宜宾市副市长华淑蕊向《中国新闻周刊》展示了她手机上,为解决落地动力电池产业相关企业困难的微信沟通记录。

这是宜宾各级领导干部,以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最基本的日常。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中国新闻周刊》接触到的宜宾各级干部、普通的工作人员,对于动力电池构成都能脱口而出。

长江工业园到目前为止入驻企业有46家,其中动力电池企业有26家,包括中材锂膜、科达利等产业链配套企业。长江工业园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官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他们专门设立了“问题台账”。

她说,为了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他们拓宽企业服务范畴,帮企业去跑订单,为企业牵线搭桥解决供货、融资等问题,都成为他们的日常。

体制机制创新赋能

更为关键的是,宜宾还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条龙的服务,赋能产业发展。

2021年,宜宾市委、市政府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动力电池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市动力电池产业发展。

陶学周表示,“我们是实打实以最大的力度,最高的效率,从市到区全力以赴去做这个事(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不管是电力保障,还是补贴资金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与此同时,宜宾市还实施机构改革,整合招商和工业主管部门机构,组建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形成动力电池产业从项目招引到落地建设、培育发展壮大全过程的一条龙支持体系。

周强所在的就是动力产业科。他说,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负责两个产业——动力电池和汽车产业,从洽谈招商、签约落地、建设投产、企业培育等,“从头管到尾”。

他形象地称之为“产业专局制”,即一个局负责一两个产业,全流程、一条龙服务。每一个产业有一个局来领头,对市委、市政府负责,避免出现扯皮现象。

据周强介绍,在宜宾其他产业,诸如白酒、光伏、医药、建材等归口到经信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机构管理。他提到,数字经济局是今年才成立的,只管数字经济,但也是从头管到尾,从招商到企业培育全链条。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宜宾还实行专班工作制,组建分管市领导为主任,市级产业主管及要素保障部门、市级平台公司、区县政府为成员的工作专班,责任明确到人,实行周报告、月调度、季通报的市县一体共推机制。

华淑蕊说,“我们一产业一专班、一项目一专组,所以这些项目得以稳、准、快地招引落地。”

据了解,近年来,宜宾大力实施营商环境提升专项行动,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对企业招引入驻、生产经营给予全方位、全周期保障支持。可以说,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宜宾相关产业的持久发展提供了良好保障。

2022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营收突破900亿元大关,达919亿元。今年一季度,宜宾动力电池产值达188亿元,并有望在今年突破12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招引新兴产业的同时,宜宾推进大学城和科创城的建设,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培养高端专业人才,为宜宾传统产业的升级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宜宾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副局长张海生回忆,2016年为推进宜宾的产业发展,宜宾的招商团队前往深圳等地招商时,有不少企业家都有同样的疑惑:“宜宾有多少高校,有多少大学生,能提供多少人才支撑?”

“当时我们的领导很受触动,意识到要发展产业,必须要培养自己的人才,所以提出了‘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的战略,建大学城和科创城。”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短短5年时间就实现“平地立城,无中生有”,秉持产教融合的原则引入众多高校。

截至目前,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大、西华大学等12所大学均在宜宾建立分校,在校大学生9万余人;新入驻7个专家工作站和13所产研院。2021年7月,宜宾还上榜全国首批21个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也成为西南地区唯一的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如果说一些东部地区是‘产城人的发展模式的话,那么宜宾走的是‘人产城的模式”。张海生说,在宜宾每一个产业的发展背后,都有一个学科专业集群的支撑。这也为宜宾的产业持久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撑。

自2018年以来,宜宾GDP增速已连续4年居全省第一。2021年GDP总量更是一举迈上3000亿元台阶,排在全省第三位。2022年,宜宾GDP总量达到3427.8亿元,距离绵阳仅差不到200亿元,排位有望跃升至全省第二。

相关研究表明,全球动力电池产业将保持长期高成长性,形成超十万亿级的巨量市场规模。据欧盟预估,到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增长14倍。如同加载了满格动力电池的新能源航船,乘着动力电池产业高成长性的东风,“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正驶向无限可能的未来。

猜你喜欢
宜宾宁德新闻周刊
宁德: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
The New Trends in Graphic Notation After 1945
旅行的没落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The wave 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multi-layer vertical perforated thin plates *
宁德时代价值几何
Effect of the PTO damping force on the wave pressures on a 2-D wave energy converter *
宜宾(外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