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臣
摘 要: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只有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才能激发出最强劲的发展力量。面对当前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高校要汲取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刻认识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重大意义,找准存在的短板弱项,从强化顶层设计、注重教育引导、打通关键枢纽、加强队伍建设、健全考核机制等五个方面着手,努力探索出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路径,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庞博动力。
关键词:高校党建;事业发展;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7.6;G64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3 — 0035 — 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2021年4月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業发展深度融合。[1]这是我们党系统总结近年来高校党建工作理论创新与实践经验,对高校党建工作规律性认知的体现,科学地回答了当下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为高校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指明了的方向。
一、深化对新时代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理解
(一)是汲取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同党始终坚持把自身建设与各个时期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密不可分的。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在理论创新与实践伟力的互动中不断推进基层党建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推动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2]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当下我国已经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高校党员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既关系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更关系时代新人培养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校要汲取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统筹把握“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推动党的建设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五大职能任务深度融合,激发起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活力,着力提升党在高校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创新发展。[3]
(二)是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条例》时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推动高校党建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4]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总结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瞩目成就的基本经验,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开始,就突出了党在高校中的领导地位;从新中国成立后到党的十八大,党对高校的领导体制进行了长期探索,最终确立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新时代以来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持续深化加强,特别是《条例》着眼于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从强调高校党委主体责任、充实高校党委主要职责、选好配强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完善高校党委常委会人员组成结构等四个方面做了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使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目标任务、实现途径更加清晰具体,为推进高校党建与高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标明了施力点,提供了方向和根本遵循。[5]高校党建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深度融合是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迫切需要、必由之路,是确保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翼。高校党建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指引和保障,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既可以为高校党建提供依托,也可以作为检验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高校只有坚持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才能扎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才能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才能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三)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6]任何一个组织都有政治属性,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学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中国的大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培养一代代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其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首先就是要讲政治,就是要旗帜鲜明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这就要求高校要把党建工作作为看家本领,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首要任务,要把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工作融合推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激励人,把好学校发展的方向、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红色基因、红色江山代代相传。[7]
二、新时代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问题及剖析
近年來,各地各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高校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政治统领,着力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推进高校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意识明显提升、办学治校工作取得新成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整体工作呈现出持续加强、不断向上的良好态势。但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需改进的问题。
(一)顶层设计上不同频,党建运行机制不顺畅
《条例》第三条指出“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党的委员会(以下简称高校党委)全面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保证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8]高校工作者长期将注意力专注于其专业研究领域,从而容易形成固化、单一的思想逻辑。这就容易造成对“全面领导”和“独立负责”等要求的简单化理解。中共中央政治局2021年8月召开会议审议《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时就指出,巡视的31所中管高校党委“在加强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从严管党治校、加强班子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还有不足。”湖北省委2022年5月公布的33所省属高校党委巡视反馈情况也指出,多所学校存在“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到位”等问题。可见当下有的高校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还存在薄弱环节,会议议事决策制度和内容、程序、要求不明晰,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管理体制机制未理顺,办学治校工作不够到位,还不善于把高质量党建推动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效能;有的高校党建工作体系不健全,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不够到位,党建责任落实层层递减、“上热中温下凉”。[9]
(二)推进落实上不共振,党建引领作用不突显
《条例》明确要求高校要将党建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五大职能深度融合。但是深度融合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相关要求都是松散、片面地出现在一些文件当中,且是多见于党内文件制度当中。而在高等教育的业务文件中,相关的党建引领要求还不够清晰,或只是从某一个角度、个体上给出一些零散的融合性参考建议,并没有给出系统性、具体化的实施意见和操作方案。这就造成一些高校或干部只是将党建与事业发展的融合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依然是党务部门的“主业”、业务部门的“副业”,而并没有因地制宜的制定自己的融合方案、实施细则。河南省委巡视组2022年6月向16所高校反馈巡视情况时指出,高校存在“组织建设不力,党建促学校发展有差距”“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发挥不到位”等问题。可见,有些高校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度依旧不深,还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组织生活、政治学习与业务工作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独立运转、自我循环,不能学以致用、知行合一问题,业务工作还不能充分借助党建之力提升质量,不善于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工作优势,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队伍建设上不共进,党建工作能力不突出
党务干部培养体系亟待健全,一定程度上存在数量不足、业务不精、待遇偏低留不住人等现象。陕西省委2022年3月公布的28所省属高校党委巡视反馈情况就指出,有的高校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够到位,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待加强。河南省委、湖北省委、浙江省委等近年来对当地高校党组织巡视时也均发现了此类问题。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党建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工作质量和工作数量都在急剧提升。而在高校等基层单位,由于过去“去行政化”“精兵简政”等要求,大幅缩减了党务干部的编制数,造成党务干部数量不足的现象普遍。高校组织体系有其自身特点,在校党委层面还能设置党务工作部门、配备专职党务干部,但是在院(系)党组织基本就剩专职书记和组织员,到了党支部就全是兼职党务干部。相较于高校教师岗位,高校党务工作岗位发展空间有限、可晋升层级少、待遇偏低、吸引力不强,一定程度上高校党务工作岗位成为“年轻人”进入高校工作的“跳板”。这也造成当下部分高校党务干部对创新理论学习不及时、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工作能力有限、跟不上新时代工作步伐要求,严重影响了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10]
(四)考核督导上不同步,党建工作考核不科学
考核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够科学,还没有很好地破解考核“重定性、轻定量”问题,多采用模糊性评价,对党建工作推进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中心工作的量化绩效考核不足,不能对党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中心、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科学评价;党建考核的方式方法还不够与时俱进,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还需进一步加强;传统的纸质打分或简单的计算机系统评价,或受制于工作量巨大或不能对考核数据反向智能分析,必然会限制考核的维度和精度,降低考核结果对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工作的指导性;党建考核结果的运用还不够同步,还没有与业务考核结果的运用实现无缝对接、同频共振。[11]
三、新时代推进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路径
推进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必须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重点从“融合”着手,坚持党建和业务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以党建促进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事业发展检验党建工作成效。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深度融合的领导机制
《条例》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党的组织体系和领导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根本遵循。
1.建立党的全面领导工作体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党委主体责任、班子分工责任、部门协同责任、支部直接责任和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党支部三级书记抓党建的“五位一体”党建工作责任体系,编牢织细党的全面领导工作体系。聚焦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党政议事决策制度,坚持党建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的“一盘棋”思维,确保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机制运行顺畅,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推进上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12]
2.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组织体系是党的力量来源和工作根基,党的全面領导、党建与事业发展的融合归根结底要靠广大基层组织去推进落实。要积极创新优化党组织设置方式、理顺隶属关系,勇于在科研团队、学生社团等新兴领域和重点难点项目组织上建立党组织,把业务工作的重点难点作为党建的施力点,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的全覆盖,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组织体系,强化党组织活动成效,在各单位部门实现党建与事业发展步调一致、同频共振。
3.抓牢党建工作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各级党组织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理念,通过积极推进行政部门党员负责人交叉任职、健全学校各级党组织班子成员抓基层党组织工作联系点制度、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等举措,推动“一岗双责”落实落细,努力构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一领导、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党建与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的新时代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注重教育引导,形成深度融合的政治自觉
要站在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的政治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1.要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
2.要坚持做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要及时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不懈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知行合一,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3.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人民立场,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面对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要和期待,要强化党建统领,发挥党建服务中心、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先锋模范作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锻造抓党建促发展的“深度融合体”,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补强短板弱项,打通深度融合的关键枢纽
高校党建工作的重心在基层,短板弱项也在基层。院(系)党组织是单位的政治核心中坚力量,师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的神经末梢,这两级组织是衡量一所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尺,也是目前高校党建工作的最薄弱环节。所以,夯实“中坚力量”、畅通“神经末梢”能有效推进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13]
1.强化院(系)党组织在推进事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健全完善党对院(系)工作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党委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做到边界明确、运行顺畅,决策议事规则明晰、执行到位,从而优化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发挥好把方向的“方向舵”作用、谋大事的“主心骨”作用、保稳定的“定盘星”作用、促发展的“催化剂”作用,把政治核心作用充分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等各项业务工作中,确保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政治把关作用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推动改革发展到位。
2.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推动事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同向同行、同频共振。[14]以“三会一课”为抓手、党日活动为载体,加强党员党性修养,激发支部组织活力;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红色文化为引领,凝聚正能量,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党建+”理念,进一步落细“师生党支部共建”“领导班子成员与党支部结对子”等举措,总结在“学科组”“课程组”“科研团队”等新兴领域和重点工作上建立党支部、党小组的有益经验,着力探索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方法路径,确保师生党支部做到“七个有力”。[15]
(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深度融合的人才支撑
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要求,建设既精通高校党建又熟悉高校业务的优秀党务干部队伍。[16]
1.足额配齐专职党务干部。认真落实《条例》有关要求,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坚持政治标准为先,不断完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注重专业化、职业化和常态化建设,确保专职党务干部总数不低于师生人数的1%,专职辅导员教师数与学生比不低于1:200,各院(系)至少配备1名专职党建组织员,专职思政课教师数与学生比不低于1:350。[17]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信仰坚定、业务素质精湛、工作作风优良、数量配备充足的党务工作队伍。
2.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尤其是选好党组织书记,校长是中共党员的同时任党委副书记,其他的中共党员校领导进入校党委领导班子;大力推进院(系)党政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建立健全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后备人才长效培养机制,选拔政治强、业务精青年党员骨干担任支部副书记或支委进行培养锻炼,及时把政治素质好的骨干教师培养发展为党员,把专业基础好的党员教师培养发展为教学科研骨干。推动立德树人和教学科研“双促进”,把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成新时代高校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中坚骨干力量,促进“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
3.加强党务干部教育培训。做好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和新任党组织班子成员业务培训,认真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从“双带头人”队伍全面覆盖转向作用全面发挥。探索“课堂+基地”实训模式,采取集中授课、案例教学、专题研讨和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大力实施党务干部“比内功、学榜样、赶标杆、超先进”计划,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提高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帮助大家成为党建行家、业务能手,实现党务和业务能力双提升。[18]
(五)健全考核机制,树立深度融合的鲜明导向
发挥好考核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坚持高校党建和事业发展联动式评价,推动高校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从“表面结合”向“深度融合”转变。
1.建全党建考评体系。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目标考核的导向作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任期考核等相关考核中,应当加大抓党建工作所占考核权重,坚持党建和业务工作同总结、同述职、同考核、同评价,各单位领导班子年度述职评议考核,统筹党建和业务工作合并进行,做到一个通知布置、一个场次安排、一个报告述职、一个时间评议。用考核的刚性约束促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有机融合。
2.优化党建评价指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科学制定党建工作评价指标,把抓上级方针政策执行情况、抓本单位本部门重大任务推进成效作为评价党组织作用发挥的“试金石”。用推进事业发展的实绩,来检验党建工作的成效。把业务工作难点作为党建工作重点,以业务强党建、以党建推业务,用业务工作的实践来充实完善党建工作的内容,引导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19]
3.提升党建考核数智化水平。充分借助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研发智慧党建考核系统,力争实现多维度、多角度考核党建工作,并借助大数据分析研判,实现考核结果数据对改进工作的精确指导,推进党建工作从“只能定性模糊考核”到“可精准可量化考核评价”的转变,从而整体提升党建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4.用好党建考核结果。党建考核评价结果要与业务工作考核同步运用、互占权重,考核结果与干部選拔任用、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绩效奖励和追责问责挂钩。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既要看党建工作实际成效,又要看业务工作完成情况。要把党委委员、党支书记等兼职党务工作人员开展党务工作情况作为其年度考核定级的重要参考。要将单位党建工作考核情况与“双一流”建设、资金分配、招生计划、学位授权、院校升格等工作有序衔接,实现党建和业务目标一致、任务统一、效果互促。
〔参 考 文 献〕
[1][3][8][12][16][17]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21-04-23(03).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4]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N].中国教育报,2021-02-27(01).
[5]张东刚.深刻理解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36(03):1-6.
[6]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01).
[7]周坚.在深度融合中以党建引领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10):3-8.
[9]江苏省委省级机关工委课题组.有效破解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研究[J].机关党建研究,2020(06):43-46.
[10]林明燕,傅慧芳.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职化建设研究——内涵式发展视域下[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22(02):112-116.
[11]朱灿鑫.国有企业基层党建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21(11):82-86.
[13]侯连涛.推进高校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J].山东教育,2021(22):18-19.
[14]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关于破解“两张皮”问题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意见[J].机关党建研究,2020(11):7-8.
[15]周建松.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党建工作的使命与担当[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2):5-9.
[18]沈建波.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N].人民日报,2021-04-20(09).
[19]李涛,戴洁.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19(01):44-47.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