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声声传民意 小区凉亭成“议事亭”

2023-06-26 20:14李俊康
上海人大月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凉亭联系点亭子

李俊康

走进黄浦区外滩街道第1片区人大代表联系点所在的山北小区,映入眼帘的是花团锦簇的“云之丘”园艺景观、修葺一新的垃圾箱房、一部部新加装的电梯,还有一座系满风铃的凉亭,微风拂过,随风摇曳的风铃叮当作响,那既是“铃”声,也是“邻”声。

向代表传递居民心声的风铃

“楼道里的灯好像有点暗?” “听说小区绿化可以认领,不知道怎么去办?”初夏的夜晚,居民们坐在廊亭里“嘎山湖”、聊家常,说到兴头上就拿出手机走到风铃下面抬头扫一扫。原来风铃下挂着的纸质书签上印有二维码,上面写着“我想对代表说”。

亭子上挂着的风铃看似普通,但每个“铃声”都不一样。风铃下面系着的书签很“考究”,有些印着联系人大代表的二维码,让小区居民随时随地能找到身边的人大代表;有些正面印有小区改造后的一幕幕场景,扫一扫反面的“二维码”可以获悉居民们最真实的感言:“电梯扶手全面安装到位后,让小区里腿腳不便的老人们出行更加放心”“以前出了小区就是街,孩子们没有地方可去,自从小区造了这片玩耍的场地,孩子们每天都玩得不亦乐乎,家长们也安心”;还有些系着透明书签的风铃,上面诉说着居民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心愿,“希望小区健身器材可以更加丰富”“希望小区的流浪猫能有专门的喂养池”。

从“铃”声听到“邻”声,也让“铃”声连着民生。社区通过这些风铃能对小区里的民情动态一目了然,也能便于人大代表收集群众的意见及建议,争取让群众提出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居民家门口的“议事亭”

在山北小区没有进行改造前,居民们的户外活动空间并不多,于是,这个既遮阳避雨又景色宜人的亭子便成了大家休闲娱乐、开展活动的好去处。久而久之,小小的亭子成为了家门口的“议事亭”。

去年,在山北小区实施小区改造工程中,街道听取居民的意见将凉亭原汁原味保留下来,并特意在亭子四周做了加固,还更换了座椅,让居民幸福感满满。

改造完成后,在街道人大工委和居民区党总支的引领和支持下,外滩街道第1片区人大代表联系点将这个凉亭作为人大代表倾听民声、收集民意、凝聚民心的一个重要窗口。前不久,联系点在亭子里组织了一场名为“如意廊亭聊家常,谈笑风生听民意”的活动,区人大代表和小区居民以及来自物业、业委会、周边商居联盟成员单位代表齐聚凉亭,大家一边吃着小西点,一边讨论社区的“大事小情”,一起为小区更美好的明天出谋划策。

“小”风铃发出“大”声音

微风吹来,风铃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清脆的铃声好像在说:“今天商量什么事情呢?”小小凉亭是民意的汇集之地,不拘束的环境让居民们可以畅所欲言,也让代表能更接地气、更了解民意。

值得一提的是,早前一些居民在风铃下许的微心愿已经实现了,居民们“希望小区里有个共享花园角、科普角可以介绍雨水花园、各种植物类型”,现在都已建成。小小风铃将居民们的声音放大传递给人大代表,让居民们的话有处说,居民们的事有人管。

山北小区的凉亭是黄浦区人大常委会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建设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平台作为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信息化操作,着力推动“家站点”从“建起来” “用起来”到“活起来”,建立社情民意信息一口受理、分类处理、跟踪反馈机制,形成工作闭环;鼓励各街道人大工委做优“自选动作”,推动实现“一街一特” “一站一品”,有效激发代表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网上家站点”服务功能,实现“家站点”24小时全天候开放,让居民群众切实体会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真实管用。

猜你喜欢
凉亭联系点亭子
大树亭子
超级头脑训练营(1)
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大作用
立法联系点:群众爹与立法新途径
把“亭子”随身携带
凉亭
去菜市口
做好地方立法联系点工作的几点建议
坚持包联系点 打造过硬品牌
外福来的葛藤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