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立足电网企业的特点和优势,强化学习成果转化,探索中央企业积极支持参与乡村振兴新实践,以党建引领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理论武装把方向。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增强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找遵循、把方向、理思路,强化能源央企的责任担当。
健全机制压责任。积极构建公司党委统筹谋划、各基层党组织细化推动,有部署必落实、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成果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年度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链条式强化对各基层单位的管理、督促和指导,充分发挥各专业职能作用,持续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工作衔接不留白,推进力度不松劲,聚焦目标不偏移。
系统谋划抓落实。深学细悟中央一号文件,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党组部署,认真研究系统谋划,制定涵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助力乡村组织振兴、提升农牧区供电服务水平等9个方面30项重点任务,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强化时效,高质量推动各项重点任务措施落地见效。
筑牢共建党支部。组织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通过与村党组织共同组织活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党建工作互访等,全方位探索实施村企帮扶的联建路径,充分发挥结对双方的工作优势,构建互帮互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有组织、有重点、有成效、有特色地开展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抓牢驻村主心骨。选派政治过硬、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的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抓实日常工作的跟踪督导,将地方政府党组织考评情况直接作为公司年度考评等级认定,有效促进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履职尽责,亮身份、担重任、想办法、解难题,从而树牢实绩、实干、实效的工作评价导向。广泛开展驻村帮扶人员的生活补助发放、健康体检、节日慰问等活动。
架牢党群连心桥。深化国网青海电力“三江源”共产党员服务队建设,依托网格化服务模式,建立联点村常态帮扶机制,广泛开展用电隐患排查、用电技术指导等服务。积极开展走访慰问、爱心奉献、扶弱助困,联点帮扶等活动,建立“共产党员服务队爱心帮扶”档案,定期义务开展线路排查、设备更换,架起党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打造服务乡村新模式。主动对接属地政府,积极构建“电力驿站”服务模式,为广大农牧民提供“办电服务更省心、志愿服务更暖心、用电服务更舒心、驿站服务更贴心、增值服务更称心”的一站式五心电力服务,助力公共服务向村社延伸。在联点帮扶村建设推广“电力爱心超市”,通过“村民参与活动得积分、积分兑换超市物品”的模式,助力乡村治理,促进乡风文明。
实施电力指数新应用。加强农村大数据应用,依托电力大数据资源,围绕人才、产业、生态等5个振兴目标,拓展15项乡村振兴电力指数评价因子,从产业发展、幸福用电、绿色用能三方面开展大数据分析,客观反映各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短板,为服务地方政府科学部署、精准施策、靶向聚力,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深化文明建设新实践。加强与青海省文明办的沟通,积极构建党企共建文明实践新模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建协作,整合电力驿站、供电营业厅等资源,重点从开展基于群众需求的志愿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各族群众绿色用能观念等方面入手,明确5项共建内容,推动形成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文明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广惠群众”的新实践。
盘活人员就业存量。注重扶志又扶智,把提高脱贫群众收入作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电气业务培训的力度,进一步为推动劳动力再就业做好专业技能储备。积极向关联企业用工单位推荐劳动力,着力创造多样化就业机會。通过内部集体企业、上下游企业用工等,吸纳和转移低收入群众就业,在电网基建等工程项目施工中优先使用当地农民工,有效促进就业增收。
用活人才招收政策。积极争取国网公司政策倾斜,在省教育厅、招生办的大力支持下,将“三定”培养招生范围由全省范围精准调整到省内17个五类及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县域,生源率提升至100%。结合招收政策和条件,联合定向培养高校制定《定向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属地供电公司跟班学习实践,持续提高人员岗位适应能力,累计招收乡村振兴及雨露计划艰苦边远地区学生177人。
激活产品销售动能。深化拓展消费帮扶,持续开展帮扶农产品进食堂、进工会和职工爱心订购等活动,在国网系统、兄弟网省公司中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消费帮扶活动,多形式拓展农牧产品的销售渠道。充分发挥“惠农帮”“爱如电”“央企消费帮扶”等电商平台作用,有效带动玛多县等定点帮扶县特色产业发展。
提升电网运行管理能力。统筹投资需求和投资能力,进一步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全面推动实施同仁330千伏输变电工程、玛多330千伏主变扩建、果洛当洛等8座35千伏主变扩建及10千伏及以下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覆盖全省8个市(州)42个县、287村(镇),进一步提升电网对乡村振兴发展的支撑能力。目前,青海农网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均保持在99%以上。
提升光伏收益保障能力。充分发挥省级光伏扶贫大数据中心作用,持续加强全省42座光伏扶贫电站信息监测工作。常态化开展电网侧故障研判、排查处理、应急响应,全面保证“电网侧异常治理率、抄表核算准确率、电费补贴支付及时率”100%,不断提升电站运行水平。稳定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截至2022年底,累计支付、转付电费和补贴费用26.73亿元。
提升乡村供电服务能力。把乡村供电服务能力提升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大力推广线上办电、线上交费等服务,乡村用户低压办电时间降至1.28个工作日。全力保障春耕春灌、秋粮生产可靠供电,有效推动电气化大棚、枸杞电烘干、清洁电供暖、电气化养殖、全电景区及绿色交通出行等乡村电气化项目,大力推进农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
责任编辑:于生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