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是我国志愿服务体系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文化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事业探索创新。全国各省相继成立了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总队,文化和旅游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同时,省域层面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问题不断涌现:第一,在省—市—区(县)分级制度下,省级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总队的影响力实质上多数只能局限在省会城市层面,面对全省的文化和旅游志愿者组织协调功能未能更好发挥;第二,省域的内部交流、互动和协调工作往往比较滞后,缺乏深入有效的机制构建;第三,省域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未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共建共享体系,未能与基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相对协调、同步发展。
一、省域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组织体系现状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七部门于2016年12月发布《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和志愿服务管理制度体系。”各级文化部门积极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推动构建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组织形式。
其一,各地按照行政划分、志愿者属地管理原则组建文化和旅游志愿者组织架构。省域层面建立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总队的单位一般为文化行政部门或文化单位,例如 2011年3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原广东省文化厅)正式成立“广东省文化志愿者总队”,文旅融合后,2019年更名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总队,组建了由分管厅领导任队长、各职能处(室、局)和厅直属单位负责人参与的总队领导机构,总队办公室设在广东省文化馆;各地级市文化部门负责领导和协调当地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建立了分工明确、上下通畅、执行有力、运转高效的组织机构;已建立起了覆盖全省的省、市、县(市、区)、镇(街)四级文化志愿服务网络。云南省文化志愿服务队在云南省文化馆、云南省图书馆设立总队,在16个州市文化馆、图书馆成立支队,在129个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成立分队,旨在形成省、市、县、乡多级联动的文化志愿者体系。
其二,各级文化部门积极搭建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组织网络,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协会相继成立,省域性的网络联动能力进一步加强。为搭建全国文化馆志愿服务的交流平台,2016年11月29日,中国文化馆协会文化志愿服务委员会在广东省文化馆正式成立。2021年5月10日在深圳市罗湖区又成立了新一届中国文化馆协会文化志愿服务委员会,打造了全国文化志愿服务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动我国文化志愿服务长效发展。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创新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模式,河北省成立了全国首个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的省级文化志愿者协会,之后山东、广东等地区也积极推进筹建,加强区域内文化志愿服务协同发展。如山东省威海市文化志愿者协会,全市注册文化志愿者总数达17000余名。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茂名市等地市相继成立文化体育志愿者协会、文化志愿者协会。
其三,各地还积极探索成立文化志愿服务联盟,推动区域性文化志愿服务网络联动发展,促进区域内文化志愿服务交流与合作。如2016年,福建省艺术馆成立了福建省文化馆志愿者联盟。2017年,上海市成立文化志愿服务联盟,联盟成员单位包括上海文化志愿者服务总队、日常巡查志愿服务总队、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艺志愿服务总队等13家公共文化机构。
二、省域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建立宏观协调机制——以广东省为例研究分析
2016年,原文化部印发《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中将当事主体分为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单位、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及文化志愿者。《办法》中提出“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单位,是指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文化行政部门、文化单位。”文化和志愿服务组织单位对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组织的指导、管理与服务的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计划、经费管理、活动开展、招募管理、培训指导、评价与嘉许、宣传交流等等。省域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总队应起提纲挈领、统筹协调、指导管理等作用,从顶层设计、组织架构、队伍建设、品牌打造、培训管理、经费保障、宣传推广等方面建立起宏观协调机制。
(一)加强顶层设计,为省域志愿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广东省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制度及办法。例如,2011年,原广东省文化厅出台了《广东省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暂行)》;2012年,广东省文化志愿者总队出台了《广东省文化志愿者艺术团管理办法(暂行)》;2016年5月,广东省文明办和原广东省文化厅联合印发了《广东省文化志愿服务规范指引》;2016年底,原广东省文化厅发布了《广东省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十三五”规划》等文件。这一系列规章制度有力地推进了广东省行业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进而保障了省域内文化和旅游志愿者的权益,同时,为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从2014年起至今,广东省相关文化部门每年印发加强和推进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的通知,结合全省工作实际,确定重点工作方向,着眼完善队伍体系建设,推动落实志愿服务规范指引。
(二)规范志愿服务站点建设,促进省域志愿服务协同发展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总队积极发挥联络协调作用,规范指导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建立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站点或成立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组织,促进地区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协同联动,形成合力。全省已形成省、市、县(区)、镇(街)四级覆盖的文化志愿服务网络。其中,已组建志愿服务团队的公共图书馆有121个、文化馆144个、博物馆120个、美术馆10个。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共建有文化和旅游志愿者队伍876支,其中在民政部门注册文化和旅游志愿组织64支。
(三)统一管理模式,推动省域志愿服务标准化管理
一是统一管理平台。广东省依托“i志愿”系统建立了“广东文化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畅通了互联网、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登录渠道,打造了集全省文化和旅游志愿者线上注册、登记、管理、培训、指导于一体的网络服务载体,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共建。通过统一建立省域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管理网络平台,明确省、市、区(县)各级管理权限。二是统一标识。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使用“广东省文化志愿者”标识,以广东省省花木棉花为样式进行设计,并统一设计、发布《广东省文化志愿者证》。三是统一服务。在坚持面向基层定期举办全省联动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依托各级公共文化场馆、重要节日纪念日、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对边疆民族地区对口支援工作等,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总队整合省内优质服务资源,精准施策、协同发力,2013年起每年联动21个以上的地级市文化馆开展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仅2021年就深入乡镇(村)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异地务工人员集中的社区、厂矿企业、学校、部队、敬老院以及残障学校等开展文艺演出、公益讲座、培训辅导、非遗传承等活动280多场,参与志愿者12000人次,惠及群众50多万人次。总队还指导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和广东美术馆等四大文化场馆联合举办“志愿童行”文化艺术公益夏令营,为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志愿服务。四是统一培训。以总队名义,积极举办全省乃至全国性的志愿服务培训,2020年8月、12月,分别在广州市、中山市举办2期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骨干培训班,全省各地级以上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负责同志约200人参加培训。2021年5月,在深圳舉办全国文化志愿服务数字化建设业务骨干培训班,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及地市级以上文化馆志愿服务业务骨干等近100人参加。
三、省域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建立宏观协调机制的工作思路与建议
(一)推动省域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共建共享体系
“推动省域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重要立法思想,也是我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省域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建立宏观协调机制应体现在推进我国省域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的过程中,建议以省为单位,以省级文化馆为中心,建立政策文本的资源库和交流平台,形成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专业培训与交流机制,构建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标准化与规范化的共建共享体系。
首先,同一省内的公共文化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由于文化背景等相似度较高,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共通性。因此,以省为单位的规范化、标准化共建共享体系的建立,既能保障省内文化和旅游志愿规范化、标准化相对同步、协调发展,又可通过不同省份间的经验交流,有效推进我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进程。
其次,建立省域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共建共享体系,有利于省域内的资源、经验共享。通过建立省域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共建共享体系,为省域内公共文化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提供了相对便捷的规范、标准等资源、经验共享平台,有助于省域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的协调、有效发展。
再次,促进省域内公共文化机构横向交流合作与经验共享。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的专长型文化志愿者数量、文化志愿者总体的数量均相对不足,通过面向同一地区公共文化机构建立统一的志愿服务规范、标准,并以此建立一支或多支基层通用志愿服务队伍,加强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队伍融通融合,可以有效缓解基层文化志愿者数量不足的情况,促进相关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同时,建立并完善省域内公共文化机构间的交流机制,加强志愿服务队伍间的经验交流与共享,也有利于推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推动省域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示范引领作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促进文化志愿服务特色化发展。发挥“春雨工程”等志愿服务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美好生活”系列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以省(区、市)为单位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志愿服务品牌,以市、县为单位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惠民生的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受到一定影响。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省域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建立宏观协调机制,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和网络技术,以“互联网+志愿服务”,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助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专业化、特色化和精准化。通过创新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惠民生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在省域内推广、复制,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省域性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品牌,将优质资源下沉,促进省域内志愿服务协同发展,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三)推动省域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融入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各省积极推进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立、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等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重要任务。但受人事和财政管理体制的限制,区域内公共文化经费、人员、资源统筹使用的政策落地仍然困难重重。推动省域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建立宏观协调机制应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个方面,广泛吸纳社会专业人士参与理事会工作、总分馆制以及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管理运行。例如,文化馆(站)普遍是各地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工作机构设置所在,以“文化志愿服务”为抓手,通过重新设计和塑造文化馆总分馆体系的运营和运作模式,推动上级机构向基层机构派驻专职文化志愿服务管理者,补充人力不足等问题。同时,在“建立文化志愿者队伍,文化志愿服务做到有制度、有项目、有成效”的基础上,充实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内容,丰富总分馆制建设标准。在总分馆体系之内的基层公共文化单位通过参考、借鉴上层级单位的先进经验等,实现省域内的资源流动畅通、共建共享,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1]《關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2016年印发。http://www.wenming.cn/zyfw/jj/201612/t20161204_3923068.shtml.
[2]《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2016年印发。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
2017/content_5189209.htm.
[3]王全吉.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与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4]《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年印发。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3/23/content_5595153.htm.
(作者简介:邓芸芸,女,广东省文化馆事业发展部副主任。职称: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