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3-06-25 21:19游庆华
天津教育·上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小学生教材

游庆华

小学是学生打下坚实语文基础的重要阶段,当前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核心素养是决定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相较于传统的局限于教学生认生字、组词、造句等教学内容,当前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生阅读能力逐渐成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方面。

一、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首先,聚焦于小学学习层面,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突破语文课本的局限性,认识到广阔的语文世界,更能通过欣赏世界文豪或散文名家的手笔,感受文学的博大精深,对培养学生文学兴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由于小学生普遍识字能力较弱,常会由于不认字而导致阅读中断的情况,广泛阅读的教学方式可以成为学生识字的重要武器,学生统一将不认识的字注音,达到识字认字的目的,对课内教学同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对教师而言,可以在明确不同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将其作为后续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摆脱教学内容的死板,增强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使教学氛围更和谐。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瓶颈

(一)小学生耐心程度不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从最初的文字为主的传播形式到后来的文字图片相结合、图片占主要版面,再到如今的短视频快节奏传播方式,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人们阅读文字的耐心逐渐减少,长文字已经不再是主流的传播方式。成年人尚且会在短视频的狂轰滥炸中迷失,而小学生接触事物较少,在纯文字阅读和观看短视频的选择中,纯文字的阅读被边缘化也就不足为奇了。加上小学生普遍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即使文字绘声绘色,但是由于小学生认知世界的程度远远不足,其生活经验并不足以支撑其理解文字描绘的事物,因此常会出现对文章的理解云里雾里的现象,这更变相减弱了学生的耐心,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极为不利。

(二)学生受教师影响较多

小学生由于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一篇文章中的重点把握不太准确,独立阅读难度较大,往往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学会分析文章的情感表达,领略文章的中心思想。但是过犹不及,一些经验相对欠缺的教师可能在引导学生方面代劳过多,导致学生对教师依赖程度过高,无法养成独立分析文章的能力,出现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向教师寻求答案,而不是顺着教师的思路总结规律。长此以往,很容易消磨学生的兴趣,对学生正确认识阅读并未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未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学生自由解读文章的包容度不够。语文阅读一直流行着“作者已死”的观点,即一篇文章可以被人自由解读,但是由于小学阅读仍然是语文考试的重点题型,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拿到更多分数,往往引导学生体会出题者的思维,尽量靠近标准答案,这就会让一些对文章敏感性较差的学生无所适从。而且部分教师会通过打分方式评判学生的阅读能力,尽管这种方式相对直观,但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的提升本质上与分数关联性不强,因此如何评价阅读能力仍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矛盾点,值得教师高度重视。

(三)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方式上仍然未能体现多样化的教学要求,经常由教师带领学生通读文章之后,标出文章段落,对文章逐字逐句分析,然后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中心思想等。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下,即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感兴趣,也会在长时间的分析中逐渐消磨耐心。而真正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如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一些弦外之音等,可能正是学生好奇的关键点,教师却因为教学任务的紧迫选择略讲或不讲,呈现本末倒置。

(四)阅读面未能得到广泛拓展

在当前很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围绕教材进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教材阅读可能更容易让学生得分,但是教材文章浅尝辄止,教学深度就会受到限制。在阅读广度问题上,部分教师对学生的约束过多,并未充分重视学生的兴趣和文章选择的自主性,而是将课外阅读作为理解教材文章的重要輔助形式,导致学生接触的各类文章都与课内文章类似,对调动学生兴趣帮助不大,更无法促使学生养成长期阅读习惯。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内容,拓展阅读资源

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接触的阅读资源相对有限,因此,教师可以在教授课内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拓展阅读资源,达到连锁教学的效果,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令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四时田园杂兴》和《清平乐·村居》为例,两篇诗词描写的都是古时候乡村农忙的时节,读下来犹如身临其境,感到乡村地区一片生机勃勃。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描写乡村地区的诗词,如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等,从而让学生通过不同诗人的描写,借不同视角、不同景物加深对乡村美景的认识。

(二)重视学生阅读耐心的培养

小学生的阅读耐心不仅与文章难易程度相关,更与小学生本身的阅读兴趣相关。很多小学生在最初接触教材中的文章时往往耐心不足,教师最好不要强行引导小学生读下去,而是可以另辟蹊径,让小学生接触与教材原文相关的内容,在比较的过程中,小学生自然就会带着问题重读教材原文,加深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少年闰土》为例,教材中的《少年闰土》经过节选,原文出自鲁迅的《故乡》,仅描写了闰土的少年部分,闰土与主人公分别之时即是文章结尾。教师可以为学生适当介绍之后的故事,讲述中年闰土见到主人公之后行为恭谨,满面沧桑,与少年时无忧无虑、谈天说地、不怯生的形象迥然不同,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旧社会特定的时代背景对劳动大众的影响。当学生了解了中年闰土的形象后,便会对课本中的少年闰土产生兴趣,并对其与主人公玩闹的场景印象深刻,相较于单纯让学生局限于教材课文阅读,这种方式的效果明显更佳。

(三)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

单纯让小学生深入阅读,对尚未产生阅读兴趣的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因此教师要改变沉闷的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多元拓展学生教学思维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成为备选方案。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小学课堂开展多媒体教学已经不是新鲜事,因此在硬件条件满足的基础上,如何保证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使小学生沉浸其中,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考虑的重中之重。

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京剧趣谈》为例,文章描写了京剧中常用的马鞭和京剧角色的亮相场景,京剧演员可以通过马鞭挥动的动作幅度表现剧中人物的角色。武生对打同样是京剧中常见的场景,或者双方对打,或者一方耍花枪,本质上都是为了在有限的舞台中央为观众呈现冲击性较强的视觉盛宴。由于文章画面感较强,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传统京剧的表演场景,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关于京剧的相关信息,了解京剧中生、旦、净、末、丑等不同行当的上妆和表演风格,调动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比对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词句的印象,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重点聚焦于小学生耐心不足、教学方式新颖度不够、阅读面未能广泛拓展等方面。为适应新时代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应对症下药,重视小学生阅读耐心和兴趣的培养,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涉猎各类文章,以期阅读教学效果立竿见影,实现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注: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2年度开放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KCA2022048)研究成果。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小学生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我是小学生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