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凤 张洪伟 张晓飞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年降水量349.2~970.1 mm,年日照时数1 787.2~2 566.7 。耕地面积11.38万hm2。其中,水浇地面积10.54万hm2,占92.62%;旱作地面积0.84万hm2,占7.38%。农业生产灌溉条件较好,农作物产量水平较高,适宜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生长,同时也是重要的小麦种子生产基地。
一、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
鹤壁市现有农业科研院所1家,院士工作站1个,农作物种业企业35家。截至2022年底,全市通过审定农作物新品种81个(玉米新品种49个,小麦新品种32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的新品种29个。全市各类农作物制种面积常年保持在1.33万hm2以上。小麦年产种子量1亿kg以上,花生年产种子量800万kg以上。全市制繁的各类农作物优良种子在保证本地用种以外主要销往本省及山东省、河北省、安徽省、江苏省等地。
(一)有农作物品种选育推广的扎实基础
近年,鹤壁市以程相文为代表的农作物育种团队,着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品种。先后承担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良种重大科技专项等。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培育了“永优”浚单系列玉米品种,荣获科技成果奖53项,其中,国家省部级13项,浚单20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永优”浚单系列玉米品种累计推广2 666.67万hm2,推广面积位居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第一、全国第二。
(二)有稳定的种质资源与先进的试验条件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建有中长期低温种质资源库,能够保存5万多份作物种质资源材料。现有玉米、小麦各类遗传群体、稳定种质资源1.2万份,涵盖了玉米、小麦不同性状和种质类群的遗传和育种材料。鹤壁市农业科学院还建有分子育种实验室,配备了分子生物学研究和遗传育种的各种先进仪器设备,设立生理生化分析、基因操作、电泳分析、DNA分子检测等10个工作室。
(三)有成熟完善的农作物品种试验基地
以鹤壁市农业科学院、种业企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一批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生产经营为主的单位和企业,长期承接国家、省级和有关企业联合体各类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任务。农作物品种试验基地主要集中在淇滨区钜桥镇,示范区王寨村、刘寨村和淇县等,试验地块平整,肥力均匀,加之试验人员田间试验设计科学、管理精细、数据资料记载规范,最大程度避免外因对试验造成的影响,降低试验误差,真正让各试验品种在统一的外部条件下充分表现出其自身的品种特性。
二、存在问题
(一)科研人才不足
目前,农作物种业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开展农作物品种选育或具有科研意愿的种业企业里专业人员力量不足,存在一线科研人员年龄偏大、人才断层、种业科研缺乏核心竞争力、后续科技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
(二)硬件设施有待加强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的实验室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和優势,但在尖端生物育种方面,现有设施条件还存在一定差距。其他育种企业几乎没有品种选育方面的实验设施,品种选育过程中人工投入大、效率低。
(三)种业企业多而不强
鹤壁市的种业企业存在多、小、散的问题,原有的优势种业企业因多种原因经营陷入困境,多数种子企业只制种、繁种、销售,不进行新品种选育,存在品种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三、关于种业发展的思考
要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处于种植业前端的种源做到自主可控是前提。种源安全已上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民族种业的振兴与崛起将势不可挡,种业发展也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一)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助力种业行业发展
近年,政府对种业的扶持力度与监管力度均不断加强,国家在顶层设计上,将种业振兴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生物育种列为强化国家战略力量重点发展的八大前沿领域之一。2021年,国家又相继出台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等专项文件,提出了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等五大行动及加快改善提升现代种业基础设施条件,加紧推进种业关键共性技术和种源核心技术攻关等一系列种业发展规划。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在种业发展上也寄予厚望,制定了《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在种业发展方面必将大有作为。
(二)种企转变发展理念,提升行业发展内生动力
纵观国际、国内种业发展历程,种业发展都经历了农民自留种子,作物产量品质无法保障,到种子高度商品化,作物产量品质飞速提升这一过程。由此足以看出优良品种,以及种子商品化经营的重要性。但种子作为农作物的源头产品,并不能脱离种植需求和市场需求而单独存在,种业发展也一直在不断扩展其外延。种业企业意识到单一开展繁育经营,在未来市场上竞争力将越来越弱,只有转变经营理念,积极整合各种优势要素资源,不断提升自身良种培育、繁育、推广能力,拓展和完善与下游相结合的农业服务,将企业培育成综合性种业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种业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三)种业市场需求旺盛,推动行业加速发展
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作物种植的主要是传统农户、种粮大户、大规模土地流转种植基地管理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政府部门多年来种业法律法规普及、种子选购知识宣传,种植户选种用种更加理性科学,更注重品种本身的品质与产量。种粮大户与种植基地管理人受种植规模影响,选种用种更加谨慎,对于各方面性状表现优良的品种青睐有加。特别是近年粮食价格逐年攀升,粮价上涨提升了农民种植积极性,优良品种需求量不断加大,促使品种利用分化加速,进而推动种业行业优良品种选育步伐。
四、发展建议
(一)抓住机遇,全力推进神农种业实验室鹤壁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
根据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调研时对鹤壁市种业发展提出的“要融入全省种业发展大盘,积极对接并纳入神农种业实验室建设发展”等相关要求,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支持鹤壁市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市的意见》相关文件中对种业发展的支持为抓手,以玉米、花生等种业科研培育为主攻方向,健全良种培育体系,促进培育、繁种、推广一体化发展,积极推动新品种培育。稳步推进玉米、花生等基地工程建设,将神农种业实验室鹤壁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打造为鹤壁种业发展的新引擎。
(二)加大扶持,合理利用政策激发种业创新发展活力
1.资金扶持。政府部门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育种技术创新进行扶持,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推出一批市场信誉度高、影响力大的优质品牌。
2.信贷扶持。政府部门创造宽松的金融支持环境,对种业公司在设备购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尤其在种子生产经营季节,短期内资金需求量较大,建议信贷加大扶持力度。同时采用贴息、无息等方式,给予资金和信贷支持。
3.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制种单位积极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引进高素质科研、经营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使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同时,政府部门加强本地科研和经营人才的培养发掘力度,从政策待遇等方面创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三)夯实基础,实施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升
1.配套机井沟渠,提升农田灌排条件,有效提高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提升农业抗旱减灾能力。
2.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等措施,提升耕地地力质量,保障良种繁育质量和产量。
3.开展土地整治,提高灌溉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升小麦良种繁育效益。
(四)多措并举,示范推广本地农作物优良品种
1.加强宣传推介。利用全市农业信息化优势,线上通过新媒体平台扩大品种推广覆盖面,线下结合夏秋两季新品种观摩活动,邀请相关专家、种子企业、经销商、种粮大户对优良品种进行推广,提高本地品种的知晓率和认可度。
2.促进科企联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企业和科研院所搭建合作共赢平台,实现资源充分有效利用,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從而促进本地新品种快速高质量向市场转化。
3.充分发挥全市小麦、花生制种基地优势,在提升制种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严把种子质量关,扩大本土品种在全市的市场占有率,并积极开拓外部市场。
(责任编辑 程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