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院藏张大千书画精品介绍――兼及张大千作品存世量统计

2023-06-25 12:07:49李琳
收藏家 2023年4期
关键词:书画作品张大千

李琳

关键词:张大千 四川博物院 书画作品 存世量统计

一、四川博物院藏张大千书画作品介绍

(一)馆藏张大千书画作品的数量

四川博物院现存张大千相关作品514 件(套),其中:1. 临敦煌壁画成品和未完成稿共179 件,粉本共220件。2. 山水人物花鸟画等作品109 件。3. 书法作品6 件套(含信札)。

(二)馆藏张大千书画作品的来源

1. 主要系张大千委托其亲属捐赠。张大千自1949 年离开大陆以后,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虽然远离故土几十载,但他对故乡怀有一份深沉的爱。虽然因各种原因,他最终没有回到故土,然而在他去世后的梅丘坟头却撒上了一捧故乡四川的泥土,聊以告慰其思乡之魂。张大千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中国大陆民众误解,认为他不爱国,不爱家乡。其实并非如此,他在离开大陆后还委托何香凝向毛泽东赠画,并且托人向家乡重庆统战部的领导和四川师范大学的李少言等赠送画作。他对家乡的热爱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四川的峨眉山、青城山、剑门关、蜀栈道都成为他作品描绘的对象。四川博物院收藏的就有此类作品。据原四川省文化局文物处高文同志回忆,受张大千的委托,1951 年、1953 年、1955 年其大夫人曾正容及三夫人杨宛君先后向四川博物院联系捐赠张大千作品事宜。1955 年6 月曾正容、杨宛君将张大千存内江大风堂的临摹敦煌壁画、书画作品等405 件,捐赠给四川博物院(原四川省博物馆)。这批作品占四川博物院收藏张大千作品的主要部分。特别是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完成稿总计276 件,此次捐赠给四川博物院的就有179 件,占其临摹敦煌壁画总数的65%。他留给家乡的这份宝贵财富,不可谓不厚重。

2. 另外109 件藏品来自于社会捐赠和本馆历年的征集收购。

(三)馆藏张大千作品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四川博物院所藏张大千作品均为1949 年以前创作。属于张大千创作的三个阶段――“师古人、师造化、师己心”的前两个阶段的作品,其中不乏上述阶段的精品和代表作,下面将择要予以简介。

1. 师古人的早期阶段――学习前代大家

张大千早年习画,从文人画风入手。他的山水画主要学习明代的八大山人、石涛、渐江等,写意花卉画则师明代徐渭、陈淳,仕女画则主要师明代唐寅、吴伟、张大风和清代的费丹旭,这些文人画大家的绘画风格对张大千影响深刻。张大千在20 世纪40 年代以前的绘画风格主要继承了元明清以来的文人山水画的风格,以清新俊逸为主,线条细腻流畅,此阶段也主要为师古阶段,并没有形成鲜明的个人绘画风格。

四川博物院藏张大千创作于1938 年的《看山图》(圖1),水墨设色纸本,长131.5厘米,宽55 厘米。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大千早期清疏淡雅的文人绘画风格,气韵清新有余,雄厚遒劲的力量则略显不足。同样创作于1938 年的《江南小景》(图2),水墨设色纸本,长95 厘米,宽44 厘米。这幅张大千早期的青绿山水,色泽青绿浓艳,笔法细腻,构图简洁,取景自然。此时张大千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传统青绿山水的基本技法,但是细看之下仍然带有浓重的“石涛家法”、文人清逸的笔意。

创作于1939年的《龙门山水》(图3),水墨设色纸本, 长103.6厘米,宽40.3厘米。20 世纪30 年代后期,张大千长年隐居在灌县(现都江堰)青城山。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张大千常居此地,心境清幽,创作氛围非常适宜;他所擅长的中国传统文人画风经过长期的历练,已经达到了非常娴熟的程度。这幅《龙门山水》层次丰富,有一种清新温润的气韵。

创作于1940年的《琐窗词意图》(图4),水墨设色纸本,长144.8 厘米,宽51.3 厘米。这幅仕女画是张大千赴敦煌临摹壁画之前的作品。此时的工笔仕女,用笔细致秀丽,设色十分的浓艳,但是在视觉上给人的感觉仍然承袭了明清时期讲求清雅纤细的格调,即所谓“林黛玉型”的“病态”审美,与后期临摹敦煌之后的仕女有着明显不同的风格。

1941 年春敦煌之行前为佩苍先生作《仕女执扇图》( 图5), 水墨纸本, 长66.3 厘米, 宽35.5 厘米。佩苍,应为孙佩苍(1889 ~ 1942),字雨珊,辽宁抚顺人,曾任驻法公使,东北大学教授、里昂中法大学校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被聘为国民参政会第一、第二届参政。毕业于北洋师范优级博物科、巴黎美术学校。旅欧期间,曾收藏了一批欧洲油画真迹。这幅画上有沈尹默作的题跋:“水墨旋成粉黛,浓抹不如素描,眼底风流人物,何分北国南朝。”还有冯飞的题跋:“昨夜凉飔节候新,低回纨扇伴吟身,张髯万变生花手,绝世丰神写美人。佩苍先生新得大千仕女神品,写此为贺,弟冯飞。”

2.师古人的成熟阶段――临摹敦煌壁画

敦煌,唐代称为沙州,距今一千五六百年前,此地是东西方文明的交通要道,唐代更是中国佛教最繁荣昌盛的时期。莫高窟300 多个洞窟中所绘的壁画彩塑,从北朝一直延续到元代,在这800 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凝聚了无数僧侣、信众、艺术家、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这些艺术宝藏不仅仅是先民们集体艺术成就的结晶,也是他们虔诚信仰的奉献。璀璨的敦煌壁画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张大千从1941 年到1943年,在敦煌2 年7 个月期间,带领团队共临摹敦煌壁画276 幅。从敦煌艺术宝藏中汲取了极其丰富的艺术营养。敦煌之行使张大千脱离了明、清以来文人画风的束缚,转向了唐宋古人浑雄大气的艺术创作风格。1从敦煌归来直至50 年代的十余年间,张大千的绘画风格致力于“工至精笔”,使其此后的作品在继续保持一定的“文人画”风格外,又吸取了职业画师以及艺术工匠们的滋养。敦煌壁画厚重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饱满的布局,也深刻地体现在他以后的作品之中。可以说,敦煌之行是张大千从“师古、师自然”到“师造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张大千晚年的泼彩画法也明显地带有敦煌壁画的艳丽身影,特别是中国传统色彩如石青、石绿的运用,更是敦煌壁画的绘画风格的延续和扩张。他晚年游历欧美大陆,广泛接触了西方近现代各流派的作品,特别是西方近现代画家对色彩光影的理解和运用,对他后期的创作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在他70 岁到80 岁之间创作的一系列泼彩作品中尤为明显,他的泼墨泼彩作品特别是在光影和色彩上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西方绘画的影子,2 但其泼墨泼彩绘画技法却是他自己结合传统绘画技法所发展出来的一套创新技法,也体现了临摹敦煌壁画在他艺术生命中所留下的不灭印记。

1944 年史学家陈寅恪在看完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之后评价:

敦煌学,今日文化学术研究之主流也。大千先生临摹北朝唐五代之壁画,介绍于世人,使得窥见此国宝之一斑,其成绩固已超出以前研究之范围。何况其天才特具,虽是临摹之本,兼有创造之功,实能于吾民族艺术上,另开一新境界。其为敦煌学领域中不朽之盛事,更无论矣。3

1941 年~ 1943年临摹的《盛唐菩萨头像》(图6),水墨设色绢本,长160.2 厘米,宽67.1 厘米。此幅临摹自敦煌莫高窟217 窟西壁龛内南侧画像。依次临摹四尊菩萨头像。菩萨发色乌黑,面敷淡色,唇上绘蚯蚓形胡须,神态安详。中间两菩萨正面,旁边的两尊菩萨是四分之三的侧面并露齿微笑。每尊菩萨头戴不同样式宝冠,分别有火焰纹珠宝冠、日月冠、莲花冠。后有七彩圆光,每尊之间有红色火焰纹间隔。整幅画作敷色浓淡结合,艳丽而平和,运笔熟练,风格沉稳。唐代文化空前繁荣,呈现多元融合的趋势,中原文化和西来文化不断地影响着敦煌。在敦煌艺术中,菩萨形象及其装饰也因此兼有中原和西域的风格。唐代前期的菩萨头冠形式最为丰富,如珠宝冠、日月冠、花冠、化佛冠、云纹冠等等。此图所绘最左侧菩萨装饰火焰纹珠宝冠,即冠前中央镶宝珠,顶珠上部饰火焰纹。火焰宝珠象征光明,在敦煌壁画中最为常见。此图中有三尊菩萨头冠中均出现火焰纹。其中左三菩萨头冠样式较复杂,冠左右为火焰宝珠和两朵未放莲花,冠中央为莲花纹,莲花顶端镶日月装饰;最右侧菩萨,冠左右两侧为两朵含苞待放的莲花,冠中央饰莲花纹珠宝,宝珠之上是三朵盛开的莲花。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临摹者功力上乘,人物形象勾勒得惟妙惟肖。

1941 年~ 1943 年临摹的《盛唐普贤菩萨赴法会之象奴图》(图7),水墨设色绢本,长115.4 厘米,宽65.1 厘米。这幅《普贤菩萨赴法会之象奴图》,临摹自敦煌榆林窟第25 窟,此幅壁画的内容描绘的是普贤菩萨赴法会的盛大场面中象奴的局部动态。象奴是负责驾驭普贤菩萨的坐骑白象的驭手。我们从画面中可见象奴的皮肤黝黑,体格健壮,左手向前伸,右手作扬鞭状,绘画技法高超,线描生动有力。

1941 年~ 1943 年临摹的《晚唐观音大士像》(图8),水墨设色绢本,长210 厘米,宽62.4 厘米。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幅尚未完成的临摹作品,莲座和身体的一些部位尚未上色;但也就是这样一幅未完成的作品,让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菩萨身体的白描线条。观音大士体态匀称丰腴,手足、五官、璎珞、宝冠、飘带、衣纹、莲花座等处无不体现出高超、优美、流畅的线条绘画手法,使人深深感受到隋唐人物画中的“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意境。

1941 年~ 1943 年临摹的《唐文殊师利菩萨》(图9),水墨设色布本,长231.51 厘米,宽134 厘米。从图中,我们看到此幅临摹壁画色彩浓艳,晕染醇厚,线条精美流畅,令人称赞。画中菩萨宝相庄严,头戴宝冠,身着华丽的璎珞配饰与环玉臂钏,坐在足踏莲花的青面玉狮上,两旁各站一尊手持莲花的胁侍菩萨,画面描绘极为繁复,展现出临摹者高超的绘画技艺。敦煌壁画的线条、色彩以及勾染技法给予了张大千深刻的影响,使他从文人画的路径中剥离,逐步迈入了职业画家的行列。

1941年~ 1943年临摹的《五代水月观音》(图10),水墨设色布本,长140.8 厘米,宽144.5 厘米。这幅五代时期的水月观音图临摹自敦煌榆林窟第二窟西北侧。从画面中,我们看到这幅水月观音像,身着天衣、头戴宝冠,佩戴璎珞钏环,凝首望天,背靠岩石而坐,神态悠然自得。整个画面主要色调以石青为主,间用朱砂、明黄配色,色彩亮丽和谐,旁边装饰奇石、翠竹、彩云、莲花,观音菩萨右手边的善财童子对菩萨顶礼膜拜,整个画面意境庄严而祥和。

1941年~ 1943年临摹的《五代曹议金夫人像》(图11),水墨设色布本,长189 厘米,宽104 厘米。这幅临摹自敦煌榆林窟第16 窟的曹议金夫人像,描绘的是唐末五代时敦煌的行政长官曹议金的夫人的供养像。画面用深蓝色打底,搭配暖色调的橙色,设色大胆,画面色彩对比强烈。画面中曹夫人头戴步摇凤钗冠,身穿长袖翻领绣凤长袍,面贴细化螺钿装饰,双手作供养状,仪态端庄大方,表情庄重虔诚。衣纹与身体的线条完美流畅,脚踩绣花踏垫,旁边配以牡丹花卉,整个画面和谐完美。

1941年~ 1943年临摹的《文殊菩萨赴法会白描画稿》( 图12), 纸本水墨, 长180.5 厘米, 宽74.8 厘米。文殊菩萨是敦煌绘制最多的菩萨像之一,又称文殊师利。此幅临摹的文殊菩萨是汉地大乘教文殊,在“华严三圣”中是毗卢舍那的右胁侍,《维摩诘经变》中是与维摩居士论道的对手,象征着大智慧。画中文殊高坐于狮舆之上,前后上下扈从帝释、天王、力士、飞天、供养菩萨、执幡天女等数十人之多,形态各异,赴法会场面浩大,宏伟繁华。主尊文殊戴宝冠,面相圆润,眉眼細长,未点睛。唇边上下有胡须。长垂耳饰环佩,戴项链和手镯。袍袖宽松,衣带飘动,璎珞珠宝装扮华丽。菩萨身后、头后有圆形身光、头光。头顶上方幢盖高耸,华盖顶部饰摩尼宝珠,边沿饰璎珞垂幔,飞天在空中呈舞动之姿。文殊菩萨右手拈持枝条,左手施说法印,神态安祥。右腿盘起,趺坐于莲花宝座上,右腿伸出,赤足踩莲花。身下坐骑狮子,圆目张口,戴项铃,被昆仑奴执绳牵引。画面中,局部线条未勾勒完成。白描线框内有减字标识,表示应填颜色。整体线条勾勒流畅遒劲,用笔凝练娴熟,生动繁华。

张大千绘制于1945 年的《西园雅集》四堂屏(图13),设色纸本,长164.8 厘米,宽82.1 厘米,是他敦煌归来后的作品。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大千此时的绘画风格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变,他的个人绘画风格已经基本形成。因为张大千非常崇拜苏轼,故此图人物中突出苏轼,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图中苏东坡的脸型似有张大千的影子。

西园是北宋时期驸马都尉王诜的宅第,当时的文人墨客经常聚集于此,举办雅集。元丰初,王诜曾邀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蔡肇、李之仪、李公麟、晁补之、张耒、秦观、刘泾、陈景元、王钦臣、郑嘉会、圆通大师( 日本渡宋僧大江定基) 十六人游园。米芾为此事作记,李公麟为此作了两幅画作,一幅作于元丰初年王诜家,另一幅作于元祐元年赵德麟家。因西园雅集实乃文坛盛会,后世历代都有临摹之作。

张大千在敦煌精研古人设色的方法,并向塔尔寺的喇嘛学习了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的制作方法。他说,敦煌自北魏至西夏八百年间,“不管是哪一个朝代,哪一派作风,但他们总是用重颜料,即矿物颜料,而不用植物性的颜料,他们以为这是垂之久远要经若干千年的东西,所以对于设色绝不草率。而且上色不只一次,必定二、三次以上,这才使画的颜色,厚上加厚,美上加美”。4

3. 书法作品

张大千八九岁开始随母亲学习绘画,同时向四哥学习书法,其书法有着明显的苏体特征。后来从日本留学返回上海,拜著名书法家曾熙为师。张大千的书法艺术显著的特征是古朴大气,雄浑中不失清秀,内敛中犹见飘逸,诸种书体融合,形成了独具个人风格的“大千体”。大千书法字体秀丽流畅,刚柔并济。右肩高聳,翩翩欲飞,故世人称之为“风幡体”。5四川博物院所藏书法作品,均为其风格已定之盛年时期的作品。

1945 年为楷儒先生书写的对联(图14),水墨纸本,长165.4 厘米,宽27.1 厘米。上联“天地有闲人山水光中参意味”,下联“风月长酬酢功名余事且高歌”。落款“乙酉初夏大千,弟张爰大风堂下”。

张大千书法中堂(图15),水墨纸本,长161 厘米,宽67.7 厘米。上书:“逝波也带相思味,总付与消魂眼底。千愁唤起秋云媚,绰约风鬟十二。过朝雨眉消梦翠,顿减了襄王英气。人生头白西风里,况此千山万水。”款识为:“巫峽清秋倚杏花天,雅兄正律,大千初稿。”

二、张大千存世作品的粗略统计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其一生所创作的书画作品数量颇丰。目前作品存世量的具体状况众说纷纭,而大家采用较多的说法有三万件说和两万件说。然而经笔者收集掌握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分析,以上两说均缺乏令人信服的数据支撑。张大千生于1899 年,去世于1983 年,在其84 年的人生旅途中,除去十余年少年时光以及晚年眼疾之后,其一生创作时间约60 年左右。即使以每年有效创作时间300 天计算,其作品也不过18000件左右。此数量尚未剔除其大量的旅行及应酬等时间(可参考《张大千年谱》等资料)。如1941 年至1943 年的两年多时间里,张大千团队在敦煌也仅临摹了壁画作品276件。故笔者以为张大千书画作品存世量实际应在1 万8千余件左右,较为符合实际。

现将笔者掌握的张大千存世作品收藏的相关情况分述于下:

(一)博物馆收藏情况统计

1.四川博物院藏张大千作品:四川博物院现存张大千相关藏品514 件套。1949 年底张大千离开大陆之前的作品基本留在四川内江大风堂,50 年代张大千的家属向四川博物院( 当时的四川省博物馆) 捐赠了大部分作品( 包括:临摹的敦煌壁画、早期的作品、仿古作品等)。其中,敦煌壁画179 件,粉本220 件,绘画109 件,书法6 件( 其中1 件含4 开信札) ;

2.台北故宫博物院:临摹敦煌作品62 件,粉本和书法作品40 件,绘画作品50 件;

3.台北历史博物馆:绘画作品140 余件,书法作品11 件;

4.上海博物馆:绘画、书法作品100 余件;

5.吉林省博物院:绘画、书法作品200 件;

6.沈阳故宫博物院:绘画、书法作品10 件;

7.辽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绘画、书法作品10件;

8.天津博物馆:绘画、书法作品40 件;

9.故宫博物院:绘画、书法作品40 件;

10.首都博物馆:绘画、书法作品30 件;

11.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绘画、书法作品20 余件;

12.南京博物院:绘画、书法作品10 件;

13.苏州博物馆:绘画、书法作品5 件;

14.四川大学博物馆:绘画、书法作品5 件;

15.成都博物馆:绘画、书法作品10 余件(其中两卷张大千的白描草稿手卷共计18.5 米长,一卷长10 米,一卷长8.5 米,张大千先生49 年离开大陆之前的所有绘画作品的草稿几乎都在这18.5 米的手卷上能找到踪迹);

16.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绘画、书法作品4 件;

17.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地的一些博物馆也收藏有张大千的书画作品,数量不详。

以上收藏共计1300 余件。

(二)各类文化机构收藏情况统计

1.四川美术学院:绘画、书法作品25 件;

2.四川省文化馆:绘画、书法作品10 余件;

3.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绘画、书法作品5 件;

4.成都文史馆、成都档案馆:绘画、书法作品5件;

5.内江张大千纪念馆、张大千博物馆:绘画、书法作品6 件;

6.徐悲鸿纪念馆:绘画、书法作品20 件;

7.中央美术学院:绘画、书法作品10 件;

8.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绘画、书法作品30 件;

9.天津文物公司:绘画、书法作品20 件;

10.新都宝光寺、江油李白纪念馆、刘氏庄园博物馆、资中文管所、自贡盐业博物馆、峨眉山博物馆、乐山乌尤寺、成都文殊院、成都大慈寺等,均有数量不等的张大千书画作品收藏。

以上收藏共计130 余件。

(三)已知企业、公司收藏情况统计

1.四川省文物总店:绘画、书法作品206 件;

2.四川诗婢家:绘画、书法作品10 件;

3.广雅轩林百里:绘画、书法作品300 件;

4.海鑫集团:绘画、书法作品20 件;

5.新疆广汇集团:绘画、书法作品30 件;

6.上海龙美术馆、宝龙美术馆:绘画、书法作品30件。

以上收藏共计596 件。

(四)已知海内外个人收藏情况统计

1.台湾张群:绘画、书法作品80 件;

2.台湾张学良:绘画、书法作品30 件;

3.台湾羊汝德:绘画、书法作品200 件;

4.台湾王新衡:绘画、书法作品30 件;

5.台湾陈德康:绘画、书法作品100 余件;

6.台湾郝柏村:繪画、书法作品19 件;

7.台湾荣民总医院医生和护士:100 余件;

8.山西杨建新:绘画、书法作品80 件;

9.山西赵华山:绘画、书法作品60 件;

10.山西王立平:绘画、书法作品20 件;

11.广东萧息宁:绘画、书法作品70 件;

12.广东戴勤:绘画、书法作品30 件;

13.山东荆延亮:绘画、书法作品30 件;

14.山东张昕:绘画、书法作品15 件;

15.山东王安:绘画、书法作品20 件;

16.北京徐斗:绘画、书法作品40 件;

17、四川赵思千:绘画、书法作品30 件;

18.香港高岭梅:绘画、书法作品122 件;

19.香港王诗涛:绘画、书法作品60 件;

20.香港杨凡:绘画、书法作品30 件;

21.香港梅洁楼主人:绘画、书法作品30 件;

22.张大千家人及亲属:葆罗及子女收藏绘画、书法作品100 件,徐雯波及子女收藏绘画、书法作品200件,其他亲属收藏绘画、书法作品50 件;

23.美国李顺华:绘画、书法作品100 件;

24.美国王季迁、王芳宇:绘画、书法作品20 件;

25.新加坡黄曼士的“百扇斋”、刘作筹的“虚白斋”、陈之初的“香雪庄”、杨启霖的“袖海楼”及曾国和“秋斋”,五人共计收藏绘画、书法作品约100 件;

26.日本山田喜美子:绘画、书法作品50 件;

27.蔡孟坚( 住日本时期) :绘画、书法作品30 件。

以上共计1846 件。

(五)小结

目前国内张大千书画作品存世分布情况,按数量多少大体分布顺序为:四川、台湾、香港、吉林、上海、北京、山西、广东、山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海外分布情况为:美国、新加坡、日本、巴西和欧洲。

由于对张大千书画作品存世量统计可供参考的资料非常有限,加之一些机构和收藏家不愿意公布自己的藏品,所以对张大千的书画作品存世量的统计还仅是初步的、概略的,故笔者此次所提供的数据难以做到十分精准,疏漏之处在所难免,祈请方家及收藏家予以教正。

1 巴东:《大风堂新传述评》,《艺术家》2000 年第4 期。

2 巴东:《中国巨匠· 美术周刊076 张大千》,《张大千研究》,中国台北锦绣出版公司,1996 年。

3 陈寅恪:《观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之所感》,《张大千年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年。

4 张大千:《谈敦煌壁画》,《张大千纪念文集》,中国台北历史博物馆出版,1988 年。

5 谢家孝:《张大千的世界》,中国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2年,第116 页。

( 责任编辑:李红娟)

猜你喜欢
书画作品张大千
传奇大师张大千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3:00
张大千收藏古书画述略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少儿书画作品4幅
曾熙&张大千:得弟,吾门当大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24
少儿书画作品4幅
小读者之友(2020年9期)2020-10-09 11:16:24
“吃货”张大千
我的最牛老爸
少儿书画作品8幅
9月书画作品精选
张自启插图
连环画报(2014年2期)2014-03-26 14: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