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慧
“孙老师,快来帮帮忙。”区域活动快结束时,建构区的沐沐大声地喊我。我急忙走过去,问:“怎么了?”“壮壮把这块长条积木插到那个木盒子里卡住了,拿不出来了。”“我不是故意的。”只见壮壮拽着衣角站在一旁说道。
我想,这是培养中班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契机。因此,我没有直接帮助孩子把长条积木从木盒子里拿出来,而是召集孩子们讨论怎样才能把长条积木与木盒分开来。
筱筱说:“我知道,只要用力把长条积木拔出来就行了,我可以的。”说着,她弯下腰用力拔了起来,但没有成功。子越说:“一个人的力气不够,我来帮你。”于是,子越和筱筱一起尝试把积木拔出来,但还是失败了。
这时,孩子们有点不知所措了。我启发他们:“你们想一想,平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过了一会儿,阳阳说:“我见过我爸爸用锤子敲,把东西翻过来从上面往下敲,卡住的东西就会掉下来。”洋洋激动地说:“我刚才看到过一块像锤子一样的积木,我去拿来试试!”说着,他从材料筐里拿来了一块像锤子的积木,把木盒子翻过来敲,但仍然没有成功。
乐乐说:“可能是这个锤子太轻了,不够有力量,我们去多找些锤子来敲。”说着,几个孩子纷纷拿来像锤子的积木,正要把木盒子倒扣在地上敲时,阳阳说:“不能把木盒子放在地上敲,这样越敲就会卡得越紧的。”接着,他把木盒子翻过来,叫悦悦与他一起悬空握住木盒子,再让其他小朋友从上往下敲木盒子。我担心这样敲会敲到孩子的手,正要阻止他们时,听到思思说:“你们敲的时候要小心点,别敲到阳阳和悦悦的手。”没想到中班的孩子这么细心,能想到这一点,真是难能可贵。可是,这次他们依然没能成功。“怎么还是不行呢?”乐乐有点着急地说。
子越说:“我看到汽车轮胎卡在泥坑里时,大人们又推又拉的才能把车子开出来。我们也可以几个小朋友在上面敲,另几个小朋友在下面拉来试试。”
大家一致认同子越说的方法,便按照这一方法继续尝试,可还是没有成功。不过,孩子们没有气馁,他们继续积极调动生活经验,想办法解决问题。
筱筱兴奋地喊道:“我知道啦!”所有小朋友的目光都看向了她。她说:“上一次,我的手环取不下来时,我妈妈就在我的手腕上洒了点水,还涂了点肥皂,我的手腕变得滑滑的,手环就很容易地被取下来了。我去给积木弄点水和洗手液试试。”话音刚落,筱筱就拿着木盒子走向盥洗室。思思连忙阻止筱筱,说:“不能这样做。”筱筱一脸茫然,问:“为什么?”思思说:“你忘了吗?上次我们的小锄头柄掉出来了,老师就叫我们把木制的锄头柄在水里浸了一会儿,木头遇到水会发胀的。现在你在木头积木上涂上水和洗手液,积木也会发胀,就会卡得更紧了。”筱筱点了点头,说:“对,我怎么没想到呢!”
使用了多种方法都没能成功地把长条积木与木盒子分开,孩子们都沉默了。我发现孩子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把长条积木拿出来,而没有想到还可以通过拆开木盒子的方法把它们分开来。于是,我引导孩子们说:“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要把积木与木盒子分开,除了把积木从里面拿出来,还可以怎么做?”有几个孩子恍然大悟,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可以把木盒子拆开来。”阳阳发现木盒子四面是用螺丝连接的,说只要拧下螺丝就可以了。于是,孩子们在后勤老师那里借来了螺丝刀,不一会儿就把螺丝拧了下来。问题终于解决了,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在以往,孩子们遇到问题请求我帮助时,我多数会直接帮他们解决,或告诉他们怎么解决。这次我没那样做,而是从孩子遇到的问题出发,引导孩子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我非常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現出来的可贵的学习品质。例如,在多次尝试都没解决问题时,他们没有气馁,而是坚持寻找策略,尝试操作。又如,他们能迁移取手环、推汽车出泥坑等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这个案例让我发现了儿童的力量,也让我认识到,在孩子向教师求助时,教师不一定马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有些问题可以引导孩子自己解决,必要时给予适宜的支持,这样才能发挥儿童的潜能,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