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雨欣
春风,拂过湿润的大地,轻轻推开季节的门扉。转眼,便进入了人间最美的时节——春天。阳光明媚,气候温和,百花盛开,微风和煦。人们约上三五好友,踏青、赏花、游湖,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今天,我们可以在春游时用镜头拍下一些美好的瞬间。而在古代,人们则常常通过诗词和绘画来记录春天。让我们翻开这一页页画卷,透过笔墨,一起来欣赏书画里的春天,感受春光的无限美好吧!
初春意境:《早春图》
北宋著名宫廷画家郭熙创作的这幅《早春图》敏锐地捕捉到了山水四季变化的情状,用笔墨渲染出山中冰雪消融后草木萌发、万物复苏的景象。
构图上,前景的松树与中景、后景的山峰呈中轴线分布,给人一种稳定、平衡的感觉,而蜿蜒的山峰和虬(qiú)曲的树木又给画面增添了一丝动感,动静之间,宁静的早春山林充满了灵气。
再看细节,画家用笔灵活多变,有像“卷云”一样的皴(cūn)法,还有像“蟹爪”和“鹰爪”一样的线条勾勒。远处的山峰高耸、雄伟,近处的石头层层叠叠,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林间泉水淙淙而下,房屋、桥路掩映在山崖树丛间,传达出春天的讯息。
仔细观察,我们能在画面左侧角落找到“早春”二字,但画家好像并没有刻意画出早春明显的季节特征,而是用富有变化的墨色层层渲染,体现空灵、缥缈的氛围。我们仿佛能看见早春山间雾气在慢慢向上升腾,冬日的寒气还未完全褪去,山峦在动,大自然的生灵正在被唤醒。整个画面仿佛被朦胧而神秘的光笼罩着,这或许就是画家想表达的春天最美的样子。
中国画的题材分类:
历史上不同的时期都曾对中国画作过分类,目前比较常见且得到普遍认可的说法是中国画“画分三科”,即人物、花鸟、山水。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花鸟画所表现的是大自然中的各种生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山水画则是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盛春出行:《八达春游图》
赵喦(yán)的这幅《八达春游图》描绘了八个贵族青年骑着骏马一起出游的场景:青年们头戴官帽,身穿红、紫、绿色的官服,骑着骏马在恣意地驰骋。八个人神态各异,有的在回头召唤,马上谈笑;有的在挥鞭促行,相互追赶。
踏青出游的主题主要集中在画面的下端,畫家非常注意区别每个人物与马匹的姿态,我们可以看到马匹之间的距离有远有近,错落有致,富于松紧、疏密的变化。作为陪衬的树、石、栏也同样刻画细致,太湖石布满蜂孔,造型别致、典雅。当我们把目光移到更远处,是一片空茫的景象。猜想一下,是湖水还是清泉?这幅画对人物、鞍马的描绘,形象生动,神态毕现,呈现出皇室特有的富丽风格,我们可以从中一窥五代时期人物画、鞍马画的精彩面貌。
春满人间:《杏花春雨图卷》
看过了早春山水和纵马春游的欣欣向荣之景,现在我们来欣赏不一样的江南春景。
这幅色彩斑斓、水墨淋漓的江南春雨图是中国画家张大千的作品。构图上,张大千采用传统的平远和深远相结合的方式;在用笔上,则打破传统,采用泼写相兼的技法,创造了一幅可居、可游的梦中江南景象。大家是否发现,画作没有具体刻画山体细节,取而代之的是随意泼染的青绿、汁绿、胭脂等色彩。细细体味这些墨彩和线块,可见亭台楼阁隐于山林之中,漫山盛开的杏花被迷蒙的春雨滋润得娇柔欲滴,而林间吹拂的春风则挟着黛绿的山色,送来阵阵新雨的清新与湿润。
画作赋诗曰:“一片红霞烂不收,更霏微雨弄春柔。水邨(cūn)山店江南梦,勾起行人作许愁。”张大千通过画作深情地抒发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不吝于用尽所有美好的笔墨元素来赞美春天。从早春的生机盎然到盛春的欢乐出游,再到江南的蒙蒙细雨,我们欣赏了不同画作里的春天,感受了不同人眼中春天的美。春天多姿多彩,美不胜收。不同时段的春天,有着不同的风味,也有不同的模样,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