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崖
我刚刚搬到老城深处居住的时候,每天都能听到隔壁那对父子的谈话。
“爸爸,大多数的花朵只有春天才有,是因为它们对季节挑剔吗?”
“孩子,不是,是春天偏巧适合很多花开放。”
“爸爸,那是季节对花朵有偏爱吗?”
“孩子,季节从不偏爱某一种花朵,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金菊,冬有腊梅。”
孩子笑了,父亲也笑了。
应该说,这是一对心态阳光的父子。我决心看一看他们是怎样的人。
那一日,我在门前掇了条凳子,拿本书,边看边坐在门外等候。不多时,隔壁的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位父亲走了出来,然后回过头似乎在搬动什么,用尽全力却没有成功。我走过去,才发现是一副轮椅。他的儿子,就坐在轮椅上,满面春风。
我愣了一秒种,赶紧过去帮忙,合力把孩子抬出来。
“叔叔,谢谢您。”孩子笑容可掬。
“不用谢,你真棒!”我和孩子握了握手。
胡同悠长,那样一对父子,迅速地消失在巷子尽头。不知怎的,我始终觉得他们并不像别人推起轮椅时那样沉重。我也为拥有这样一家心里常驻阳光的邻居而自豪。
三个月后,我去一所中学讲授写作课。老师事先把几篇写得比较有文采的学生作文交给我,便于我在公开课上点评。
我从十篇作文中发现了一篇名为《陋巷里的春天》的作文。那位学生写到这样一段话:
“我身居一条窄窄的巷子里,巷子就是河流,父亲每天推着我,从河流里经过,我的轮椅就是我的船,父亲就是那位船工。没有浪花的一条河,沿途的两岸是高高的墙或人家的垂花门,时而有红梅、蔷薇、牵牛花从院墙上伸出来,那些就是汹涌的浪花了。”
我瞬间想起自己的邻居,那个坐在轮椅上的孩子。对照这段美得近乎诗意恣肆的文字,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一定是那个孩子写的。后面还有一句话——
“陋巷之陋并非贫瘠和简陋,而是一池洼地,洼地才能承载流水,才能映照万物。陋巷里,也照样有春天,相反,和开阔的公园相比,这里的春天别有洞天。”
我对写这篇作文的孩子特别期待,打算把这篇作文在公开课上作为范文朗读。
很快就到了公开课的时间。我边讲课边用目光搜索那个孩子。然而,并没有我那位邻居出现,我有些近乎失落的感觉。转念一想,这样也好,这反倒证明更多身患疾病的孩子内心都阳光普照,多好!
我近乎诵读式地朗诵了那篇《陋巷里的春天》,然后,我示意这篇文章的作者举起手来,让大家都认识一下。
然而,却并没有人举手。我再次强调一遍。这时候,老师走过来告诉我,这篇文章的作者并没有手,她的作文全部是用嘴巴叼着笔来完成的。
我瞬间出了一身汗,感觉愧对这个孩子。在老师的引领下,我走到了孩子身边。是个女孩,脸上并没有尴尬,洋溢着我的邻居少年一样的笑容。她说:“老师,虽然我无法举手,也没有应答,不代表我在伤心,我一直在笑,希望老师能够通过笑容辨识到:我就是人群中最美的一朵会笑的花。”
我几乎热泪盈眶,一整节课下来,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公开课结束,在我的提议下,全班学生都为那个笑容像花朵一样的孩子热烈鼓掌。所有人都覺得,她是花朵,因为,她的心里住着春天。
(选自《安徽文学》,文字有删节)
“季节从不偏爱某一种花朵,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金菊,冬有腊梅。”结合文章,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