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三星堆博物馆相关可视化设计为例,探讨信息可视化设计在博物馆文物宣传方面的可行性和影响,分析其如何实现文物的高效率宣传和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文章结合当下各种信息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优劣势,及博物馆宣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判断信息可视化设计在文物宣传方面能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用以三星堆部分出土文物资料为基础制作一整套适用于宣传三星堆文明的信息可视化海报来举例,并得出相关结论,即结合互联网及各类新兴媒介,对博物馆文物信息进行可视化设计,帮助文物及相关文化实现更高效的传播和发展。
关键词:信息可视化;三星堆博物館;信息图形设计;文物改造;文物宣传
中图分类号:G260.7;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1-0-04
1 当今博物馆在文物宣传方面面临的问题及其趋势
1.1 文物宣传的重要性
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场所[1]。在博物馆具备的几大社会职能中,服务功能和教育职能都要通过传播来实现,因此对于博物馆来说,传播便是能否将文物及其本身的内涵高效传达给大众的最重要一环。
1.2 文物宣传媒介和方式的更新
传统博物馆致力于为参观者营造近距离的教育推广、陶冶情操的文化交流环境,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场馆开放时间、展示空间或一些不确定性社会因素的限制,导致其很难为参观者提供全天候、无时空、无距离的服务。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博物馆数字化趋势愈发明显。利用多种媒体平台、融合媒体资源来实现博物馆资源的最大化传播,无疑是当下为博物馆引流,同时实现其传播文化效能的绝佳手段之一。例如,将静态陈列的博物馆文物所包含的知识利用数字化媒介进行展示和传播,通过陈列互动展示、残损文物复原、加工工艺展示、虚拟再现文物、复原出土环境等方式使用户在信息交互中通过感官行为触发信息反馈,而在数字化交互的基础上将文物的信息进行可视化设计,便可以更好地展示文物所蕴藏的历史和内涵。
2 三星堆博物馆对于文物宣传的新尝试
截至今日,有关三星堆的发掘已达37次,发掘面积近2万平方米。即便如此,目前发掘面积也只有总面积的2‰,不过是庞大三星堆遗址中的冰山一角。即使是基于当下已有的资料,对三星堆出土文物的相关猜想和研究也十分复杂。可以想象,在面对一批又一批新出土文物时,围绕三星堆的谜题和衍生信息只会越来越紧凑和繁杂。
在文化宣传方面,当下各类新兴媒介赋予了博物馆新的传播方式和活力,各大博物馆也在积极尝试结合跨媒介传播方式来推广场馆及文物,利用互联网等媒介的即时性和互动性,打破博物馆的场地和时间限制,并为观者提供沉浸式、交互式观展体验[2]。这种做法在巩固传统受众的基础上吸引了很多活跃于互联网的受众。
三星堆博物馆仅在新浪微博平台的关注者就超过400万人,其作为最早开设新媒体账号并为自己引流的博物馆之一,数年来只增不减的关注度离不开官方积极的宣传和数次的热搜。除社交媒体外,三星堆博物馆官方还与相关单位合作推出《国家宝藏》等以三星堆文明为主题的专题片、纪录片,且积极尝试与各种企业开展跨界合作,再加上近年来各式各样的三星堆文物IP形象的设计,无一不是三星堆博物馆推广宣传三星堆文化、古蜀文明以及自身场馆的尝试。
3 信息可视化及其理论依据
3.1 信息可视化
信息可视化是用来构建、传达和表示信息的图形图像手段,囊括了数据可视化、信息图形、知识可视化、科学可视化以及视觉设计方面的所有发展与进步[3]。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纷繁复杂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渗透进人们的生活。
而作为提高信息处理效率的一种方式,首先,信息可视化设计可以通过可视化的处理,将烦琐的文字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另一种更为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将语言苍白、篇幅冗长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图片、图形、符号等更加具象化、更容易被读者接受的形式。其次,可以把内容抽象、逻辑烦琐的信息转换为简单明了的视觉图形化信息形态,便于人们更好地获取和理解信息。
信息可视化设计应用于信息传播的首要前提是能够准确传达信息,一切由信息转化而成的图形、符号等内容要具有依据、来源或者科学性,再基于信息的主题、传播的目的以及受众需求传递信息。
信息可视化设计流程包括三个层面,分别是形式设计、内容设计及效用设计。首先关注视图的设计是否美观、直观,接下来判断内容,即传达的信息是否准确,最后便是分析传播的内容对于受众而言是否易于理解。综合考量这三点,并对设计加以完善,实现信息高效传播。
3.2 信息可视化对文物宣传产生积极影响的理论依据
信息可视化视图之所以能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是因为涉及部分特征。
首先是形式具有趣味性,可以抓住受众眼球,调节受众情感。其次是设计具有功能性,包括以下三点,即简化信息形成高效传播、消除语言文字障碍以打破受众局限、丰富信息使其更具针对性。最后一个特征是强调时效性,即快速在数据中发掘信息并传达给受众。
其信息可视化设计具有不同的形态,且各有优劣。可以分为静态形式和动态形式:静态可视化设计不受时间、空间及技术的制约,叙事方式较为传统,但不可替代;而动态设计在表现形式上更为自由,且可以帮助受众在接收方式上从被动变为主动。
信息可视化设计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还具有一大优势,即类型的多元化,分为空间类、时间类、属性类、思想类、叙事类等。根据信息主体、传播目的以及受众需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4 设计方案
4.1 设计思路
针对三星堆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目的是围绕已出土的文物并依据其分类,设计一套逻辑合理且形式和内容丰富的信息图形海报,并作为草图进行二次创作,使之成为网页等更具交互性的展示形式。在创作时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选择命题、归纳设计思路,整理分析数据,绘制相关元素、三维立体成像、界面设计及导航排版。
首先对三星堆遗址的历史及价值进行研究。通过查找、搜集、整理大量的线上、线下资料,构建思维导图,对三星堆青铜器及其余文物进行分类,围绕几件流量和认知度较高的文物,选择以文物的材质作为首要的划分元素,分为青铜器、金器、玉器、陶器和石器。再将每个类别向下延伸,比如将青铜器分为青铜人像、青铜动植物像、青铜宗教器物以及剩余器物。以已知出土文物的基础信息及相关的研究和猜想来构成各个板块。
将三星堆文物进行可视化设计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即展览内容中的版面内容、版面形式和版面逻辑的创新性。与传统三星堆博物馆陈列文物的展览形式和数字博物馆的运用网页对文物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的展示形式有所不同,文物的信息可视化模型构建同样应以文物自身为叙述主体,但文物相关内容的梳理和组织、导航编排、界面的视觉导向性和美观性的设计才是重中之重。最主要的目的是摒弃文物原有的物理形态对其进行探索和解析,将文物信息进行高保真的数字化复制,并利用互联网或虚拟现实等媒介来展示。
4.2 设计板块讲解
以青铜人像板块为例,主体物取用当前最大的青铜人像——青铜大立人像,板块主体是人像的基础信息,即名称、尺寸、挖掘时间及地点、造型、历史地位等,再延伸出有关它的研究和猜想,如人像各部位纹样的寓意以及其手部姿势的含义和猜想,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立人像。然后将青铜人像具体划分为青铜人像、青铜人头像和青铜面具三类,并辅以说明。
而阐述完各类别基础信息之后,便可以延伸相关内容,如器物的铸造及连接手法、各器具之间的关系等。再将各板块中有关联的内容进行二次排版,如青铜动植物像的浇筑方式和拼接关系;从青铜器皿和其余宗教摆件衍生出古蜀文明中的宗教文化的猜想。在各个板块都具有统一主题的基础上,布置每个小板块和器物间的位置来构成隐性的逻辑框架,丰富版面的同时加深观者对其的理解。
4.3 将三星堆文物信息进行可视化设计的优势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可视化设计与三星堆博物馆文物宣传有效结合起来,可以为博物馆宣传及创新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吸引更为广泛、庞大的受众群体。与线下的人工解说和官方网站的图文描述不同,可视化设计可以将三星堆文物的原始面貌进行高精确度的数字化复原、模拟与再现,将文物原本的枯燥数据和晦涩文字轉化成易于叙事、交互、传播的图像和符号信息,并通过优化排版来增强版面整体的美观性,实现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共享,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激发观者的兴趣,并加深观者的理解。
信息可视化让文物保护与传承从“有形”变为“无形”,将博物馆藏品进行展示,既能避免为保护藏品而将其深藏“闺阁”的尴尬,又能避免其过多与外界接触而导致不必要的损耗。信息可视化的优势在于能让文物虚拟内容无限扩展、延伸,使虚拟文物所提供的信息量远高于实体文物,用户可摒除时空概念,漫游于虚拟文物交互场域,近距离或零距离地“接触”文物,进行沉浸式参观、体验、娱教。
与传统展览不同的是,数字化后的文物展览能帮助用户更容易地构建一条清晰的视觉逻辑,在没有任何附加解说的前提下,利用视觉元素的力量准确传达展示主题,去除多余的信息,用较少的信息产生最大化的目标效果,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
并且,信息可视化设计在应用于三星堆这类未开采完全的古代文明时,已形成一定逻辑和体系的可视化信息资料库,在补充和修改信息时也十分便捷。在内容上不断更新和优化的同时,将可视化后的文物信息与各种交互方式或新兴手段结合起来,提高观者的参与度和理解度,顺应时代趋势。无论是理念还是形式,博物馆文物信息可视化的发展前景都极其广阔。
5 结语
信息可视化设计为观者提供了更新颖、更多元的信息呈现和成像方式,将信息可视化技术与博物馆文物的研究和传播相融合,多学科创造性协同整合,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也推动着文化的传承和与现代技术的磨合,同时改变着藏品展示的空间形态,为观者欣赏并读懂藏品提供全新的体验。其媒介功能的拓展使自身渐具艺术展示效应,构成全新的展示模式和体系,增大用户对文化遗产的信息获取量,让其感官体验更加丰富,使其选择更加多元化,在虚拟与现实结合的环境中,提升观察和理解文化的能力。信息可视化设计在提高文物信息的挖掘、整理与传播效率的基础上,为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方向,开辟了更广阔的思路,用一种更适合当今社会环境的节奏和方式,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历史。
参考文献:
[1] 赖亭杉.让文物活起来:数字化助力博物馆的融合传播[J].传媒,2022(4):34-36.
[2] 李竞.博物馆的跨媒介传播研究:以三星堆博物馆为例[J].出版广角,2022(2):82-85.
[3] 王泽,彭梦瑶,许宏巍.博物馆青铜器文物的信息可视化设计[J].湖南包装,2020(35):57-61.
作者简介:田皓坤(2002—),男,山西太原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