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间音乐文化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较高,是一种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文章首先介绍南通民间音乐的概况,并以南通号子和海门山歌为例,对南通民间音乐的价值意义进行分析,阐述目前南通民间音乐保护和传承困境,最后对南通民间音乐的传承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环境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1-00-03
我国不同区域的民风民情和风俗习惯孕育了风格各异的音乐艺术,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时代不断进步的今天,我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但要促进经济和科技进步,还要注重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等传统文化。南通地处江苏东部,长江北侧。海安的花鼓音乐在民间歌舞音乐中享有盛誉;南通的僮子戏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民间戏剧形式,受到当地人追捧[1]。充分认识南通民间音乐的艺术价值,并加以保护和传承,是当地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南通民间音乐概况
南通拥有极佳的地理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南通独特的民间音乐。海门山歌、南通号子、吕四渔号都是当地民间音乐的杰作。南通的民歌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通号子和海门山歌是南通地区的两种传统民间音乐。
1.1 南通号子
南通的民间号子,首先由朱友民演奏,随后为吴尧等资深音乐家收集整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车水子。南通号子中的打麦号子也很有特点,其凭借浓厚的地方色彩,加上强烈的抒情性与节奏感,还融入了小调调式特点,演唱时达到一领众和的效果。南通号子以作品众多和题材丰富而闻名,与众多音乐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除了传统的打夯、搬运、航船、迎亲等号子外,还有许多独特的劳动号子,它们的节奏、风格和韵律都十分独特,且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2]。
1.2 海门山歌
由于海门东北濒临黄海,海门山歌不仅表现了沿海风情,还能让人体验到江南小调悠远绵长的韵味。海门山歌的歌词具有独特的风格,能够充分表达歌者的想法。海门山歌的歌词由于没有受到特殊限制,内容丰富且变化多样,有形象生动、比喻到位的特点,其歌词经常会采用夸张的手法来充分释放歌曲的魅力。海门山歌以其独特的旋律和小调为主,具有自然、流畅、平缓、圆润的特点。这种音乐风格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形式[3]。
2 南通民间音乐的价值和保护意义
2.1 促进对民间音乐文化的深层次研究
我国历史悠久,在数千年的演变中,传统音乐文化已成为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证明,只有加大对民间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才能保存文化记忆,传承我国的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南通的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逐渐减弱,忽视了传统音乐的价值。传承和发展传统音乐文化,还可以为我国的音乐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源。此外,传统音乐文化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南通民间音乐兼具地域性和民族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研究南通民间音乐,对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义重大[4]。
2.2 推动构建民间音乐文化保护系统
通过近些年的努力,相关单位和个人在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文化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并初步构建了框架体系,为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保护南通民间音乐,可以积累更多的民间音乐文化保护经验,为我国民间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承系统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南通民间音乐种类丰富、历史悠久,无论从保护还是传承的角度出发,都给我国民间音乐文化保护系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可以进一步推动民间音乐文化保护系统的构建和完善。
3 南通民间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承困境
3.1 城市化发展以及生态基础的破坏
南通当地的众多民间戏曲诞生于乡村庙会活动,借助民俗活动,民间音乐得以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传统的农村社区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传统的节日和庙会的兴趣减弱,导致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面临传承和传播困境。受城市化的影响,许多老艺术家不得不搬离原来居住的地方,因此难以再欢聚一堂演出。这对民间音乐的流行和普及造成了巨大的阻碍。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音乐受人忽视,甚至冷落。早期,南通地区民间音乐的参与性较强,并且这一音乐活动的成本不高,使南通民间音乐广受追捧。但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南通民间音乐传统文化活动的普及和开展受到极大的影响,南通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难以为继。
3.2 工业化带来传承方式的改变
南通的民间音乐源于当地的农业活动,许多民间音乐都是在日常劳动中创作出来的。因此,这些音乐的节奏、旋律、歌词与当地的农业活动密不可分。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逐渐取代人力,人们在田间劳作并哼唱民间音乐的情景越来越罕见,这无疑阻碍了南通民间音乐的发展[5]。
快速发展的IT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民族音乐逐渐消失,而新兴的音乐形式兴起,并对其发起挑战。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使传统的音乐传承方式难以为继。现在的很多音乐活动常常流于形式,而难以起到普及民间音乐文化的作用,而原先极为常见的传承途径在城市化背景下已难觅踪迹。
3.3 观念态度的改变以及流行音乐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适应外界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年轻人对民间音乐的重视度明显下降,甚至认为民间音乐与当下的文化背景格格不入,这导致民间音乐在新时期的传承面临危机。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音乐资源日益丰富,吸引力不断增强,人们越来越青睐短视频和综艺节目,没有意识到民间音乐的重要性。随着流行音乐的迅速崛起,民间音乐遭遇沉重打击,传承者的数量急剧减少,而年轻人对民间音乐的热情也大大降低,这使得民间音乐的发展前景变得更加晦暗。
4 南通民间音乐的传承策略
4.1 政府部门加大扶持力度
民间音乐是一种源自人类日常生活和劳动的艺术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历程。受现实因素的影响,民间文化保护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政府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对民间音乐文化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地保护民间音乐文化,应当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出发,制定有效措施,加强对其的监管,建立完善的制度,以确保其有效传承与发展。南通政府可以积极探索适合当地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政策,并加强对民间音乐文化的宣传,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珍贵的文化遗产。
此外,还应提供财政支持,以促进项目发展。通过与民间音乐传承人合作,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赢得公众的认可,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协助传承人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有利于民间音乐传承和发展的舆论氛围,最终增强南通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效果。政府部门应积极履行职责,积极支持民间音乐“非遗”申报,加快审批进程,为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民间音乐文化提供助力。
为保护民间音乐文化,需设立民间音乐聚集地,并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集中保存、宣传和展示民间音乐文化,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在省级、地级、县级的公共服务场所设立特殊的展览区,展示民间音乐文化的精华,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从而实现有效传承和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民间音乐文化,应积极建立保护区,并精简审批和申报流程,以确保其得到有效保护。
4.2 建设民间音乐传承人队伍
保护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必须培养和尊重当地的民族音乐文化人,特别是那些能够将其发扬光大的传承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珍贵的文化传承下去。积极建设传承人队伍,可以有效推动其朝专业化方向发展。
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文化,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作为文化传承的主力军,传承人必须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才有动力和能力将优秀的文化传播出去。为了高效传承民间音乐,应积极支持那些始终坚守在一线的传承人,并且给予他们基本的生活和收入保障。这样,传承人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保护民间文化中,实现对民间文化的传承。为了让家传的民间技艺能够被更多的人接受,应为民间技艺传承人提供经济补贴,以此彰显其社会价值,并促进民间音乐文化发展。
要促进民间音乐文化发展,就必须大力培养新一代传承人。这些传承人应掌握多种技能,包括音乐表演、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等。只有不断拓展其知识面,才能真正推进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保护。通过将传统文化与当下潮流相结合,创作出更具创新性的音乐作品,为民间音乐注入新的活力。
4.3 加强民间音乐社会教育
民间音乐是一种源自民间的艺术形式,应由广大民众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文化保护,因此,应加强社会教育,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使大众自觉和有效地保护民间音乐。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应大力推广音乐课程,并邀请优秀的民间音乐传承人来校开展科普教育。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同时丰富音乐教育内容,强化教学效果。高校可以开设多种多样的音乐选修课程,并邀请优秀的民间音乐家来指导学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文化知识。
南通市正在大力推广海门山歌、南通号子,并邀请专业的教师和传承者编写校园教材,使地区民间音乐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机构的支持下,每年都可以举办海门山歌培训,邀请民间音乐传承者来指导教师,以此增进他们对地区民间音乐的了解。为了保护民间音乐,政府部门可以积极鼓励各个社区机构,通过宣传栏和组织群众活动强化民间音乐宣传效果,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民间音乐文化。通过邀请优秀的民间音乐家到社区演出,向群众展示他们的艺术才华,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在街道上举办各种民间文化活动,制作精美的海报,吸引热爱音乐的人参与其中。
4.4 积极建设数字化保护体系
现代科技的进步,为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重大机遇,应努力构建完善的数字化保护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的优势。引入VR技术,重现民间音乐文化,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促进群众与民间音乐深度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数字化保存。通过VR技术构建三维数据库,结合建模、网络等前沿科学技术,创造出一个虚拟环境,让原本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民间音乐文化得到更加生动的呈现。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将民间音乐的相关数据转换为矢量数据集。这些数据集将作为信息库,为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支持,从而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为了更好地传承民间音乐文化,要大力建设数字展览馆,以展示民間音乐项目。通过走访民间艺人可以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艺术的魅力。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音乐和艺术信息的永久保存。运用新媒体,可以更有效地推广和传播民间音乐文化,从而提升其社会影响力。
随着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社交平台,其覆盖的用户规模庞大,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向上百亿用户传递信息,不受时空限制,拓宽了信息的传播渠道,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为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5 结语
南通地区的民间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令人回味无穷。为了充分利用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源,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加大保护力度,构建一个完整的南通民间音乐文化保护体系,使其能够得到持续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雪.高校音乐教育推动民间音乐文化现代化传承的重要性研究[J].戏剧之家,2021(8):91-93.
[2] 余铮.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41(1):71-76.
[3] 叶松.海门山歌走进初中校本课程的现状调查与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7.
[4] 詹皖.海门山歌的艺术特征与传承保护[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3):102-105.
[5] 崔世莹.论南通民间地方舞蹈与地方音乐的融合[J].东南文化,1988(6):179-183.
作者简介:丰竞(1984—),女,江苏南通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