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余热

2023-06-21 17:16阿金
检察风云 2023年12期
关键词:湘湖杨善洲吏部

阿金

明景泰元年,官至吏部尚书的魏骥告老还乡,对家乡萧山湘湖的水利设施特别关注。当时湘湖灌溉着周围14万亩农田,只是自北宋杨时筑湖到魏骥告老还乡已过去几百年时间。几百年时间让湘湖的河道涵洞阻塞,湖底淤积,更有人为的围湖垦种、制砖烧瓦,湖区面积日益缩小,蓄水量大不如前,仰赖湖水灌田的百姓深受其害。于是魏骥主动联系官府,发动乡民,清查私田,并主持修筑多处塘堰,使湖中蓄水增多,让湘湖更好地造福百姓。

在其位为民办事的官员不少见,但像魏骥这样“退休”了继续为民办事的就不算多。在其位这样做是责任,是理所当然。魏骥维修湘湖工程就是联系而非命令官府。

另一位官员海瑞“退休”期间,对琼州全府进行了一次清丈土地活动。负责此活动的官员叫唐敬亭,并未按照传统以里甲为单位的方法进行土地清丈,而是改为以每里百姓的粮籍作为依据进行清丈,且经常变动清丈土地的期限。海瑞曾负责过一些地区的土地清丈工作,在分析唐敬亭的新政策后,觉得如果照此清丈,肯定会影响百姓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于是,海瑞找到唐敬亭进行劝说,唐敬亭当然不服气,执意要实施新政策。海瑞经过数次谏言,才使得这次土地清丈工作按照原来的方法办理,百姓的权益得到了保护。要跟时任官员对着干,还要抗争数次,海瑞这余热能得到发挥实属不易。

魏骥和海瑞不仅发挥余热,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其位时做到一心为民。永乐年间,魏骥授职松江训导时,见读书人夜夜苦读,就常常半夜里送上茶粥,慰劳他们。后升任吏部考功员外郎、吏部左侍郎,多次巡视京城郊区蝗虫灾情,询问民众疾苦,予以救助。尤其每年除夕之夜,魏骥都会在大门外对空拱手道:“凡是无主孤魂,今天晚上没有地方吃住的,请到我家来过年吧。”并在大堂摆出丰盛祭品,其襟怀可见一斑。海瑞则是百姓口口相传的“海青天”,这一民送的赞誉,正是其为民办事最有力的证明。由古及今,不由想起一位退休后发挥余热的老干部——原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2009年4月,这位已不在其位的老领导把当時市场估值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杨善洲任职时和魏骥、海瑞一样,因其创造了“三岔九垄”插秧法和播种了“坡地改梯田”“改条田”、改籼稻为粳稻等各种试验,保山地区1978年至1981年,水稻单产在全省排名第一。1980年全国农业会议在保山召开,保山地区获得“滇西粮仓”的美誉,杨善洲则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粮书记”。

不难看出,发挥余热需在其位时打牢基础。发挥余热本质是为民思想的坚守,为民方式的更新,为民行为的延续和拓展。所以,发挥余热的人,他们心里想的依旧是人民。成化七年,明宪宗闻魏骥筑堤浚湖,有功乡里,特遣使犒劳。可使者还没到,魏骥已经病逝。但魏骥对儿子留有遗言,用嘉奖的礼金救济了饥民。保山市委市政府决定给予杨善洲20万元的特别贡献奖,经再三劝说,他收下了。就这20万元特别贡献奖,给保山第一中学捐了10万元,给林场建瞭望哨捐了3万元,给山下老百姓修建澡堂捐了3万元。自己只留4万元,还是给从未享过一天福的妻子准备的养老钱。

余热更见本色,更有温度,也更值得点赞。

图:王恒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欢
湘湖杨善洲吏部
明代吏部尚书群体构成及其特点
将湘湖文化融入初中美术水彩画的教学实践
从“皇甫吏部”与“元仆射”考辨《齐民要术》的成书时间与背景
杨善洲精神的内涵及启示
杨善洲精神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略论两晋南朝的吏部郎与官员铨选
一滴雨中的湘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湘湖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
清季官制改革中吏部裁撤历程考
栽树人——致杨善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