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琴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培养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差异性,开展针对性的阅读任务布置,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阅读中的知识漏洞,有效提升其语文阅读能力,锻炼其思维能力,使自主阅读的学习成效更显著。
一、小学语文中应用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1. 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注重个性化引导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个性化阅读的引导是如今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创新学习和全面发展,更要注重学生在阅读时的自主思考和感悟。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要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核心,以阅读内容的理解为前提。教师要根据学生间的差异,不断丰富自己的评价标准,不能仅仅因为学生没能给出“标准答案”就判定学生阅读能力不行,而是要多多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能够收获从各种不同角度解读一篇文章的乐趣。
2. 以网络为媒介,在实践中培育学生情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语文的学习和阅读活动采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的现象越来越常见。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问题和场景创设,运用多媒体将个性化阅读教学落实落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相关阅读场景,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其自主思考,对其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网络技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进行融合教学,让学生把握语文阅读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深入开展语文阅读活动。
3. 以互动为形式,提高学生的自我感悟
个性化阅读更注重培育学生内心的情感,教师要增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互动性,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这里的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学生通过朗读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又通过自我创作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这使得学生在不断的阅读和创作中进行总结和反思,极大地提升了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不仅是一项视觉活动,更是提取、积累、总结、应用的过程。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通过语句赏析让学生学习文章修辞造句的手法,使其在阅读之后能够拓展思维空间,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中应用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具体意义
1. 加强情感共鸣
由于年龄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可以加强个性化阅读教学,在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备课环节,深化对课文的把握。教师在此基础之上制订可行的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综合效益。教师通过讨论和提问塑造语文课堂的轻松氛围,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自主性。同时,教师对于问题的答案要灵活运用,做到不死板不局限,让学生通过自由讨论理解文章,对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
2. 提高表达能力
个性化阅读不仅是一项视觉活动,更是提取、积累、总结、应用的过程。在小学阶段,由于课堂阅读教学片面注重教师授课,缺少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导致其想象能力逐渐削弱,学习方式逐渐刻板化。而教师通过个性化阅读教学,就能通过语句赏析让学生学习文章修辞造句的手法,使其在阅读之后能够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其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
3. 增强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学习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动力,个性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将文字化成一幅幅想象的画面。个性化阅读教学在丰富学生想象力的同时,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这类阅读教学的开展,将会激发学生的想象潜能,缓解其学习压力,为其提供更多的精神财富,舒缓心情的同时也能陶冶情操。只有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培育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小学语文中应用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1. 提高阅读学习素材广泛性
语文学习对知识储备量要求较高,而阅读更依靠于素材积累。语文阅读学习素材的质量,不僅对教师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有重要帮助,也能让学生保持阅读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扩大阅读数量和阅读范围。
例如,《松鼠》这篇课文是典型的关于动物的说明性文章,教师在教完这一篇文章后,可以引导学生去寻找更多关于动物的说明性文章。在搜集了足够的阅读素材后,教师可以挑选出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文章的共同之处。
2. 提高阅读教学内容综合性
个性化阅读教学不是片面地教学生阅读和感悟,开展独立性教学,而是将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赏析教学和听说教学等多个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越贴切生活实际,越能提高教学的真实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收获感。
例如,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这可以让学生熟练运用一些词句,并且语言表达需要学生进行逻辑分析,这些对于个性化阅读教学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当学生自己学会用复杂的词句和清晰的逻辑去表达时,他们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和逻辑结构。
3. 提高阅读教学手段科技性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想象力高速发展的阶段,教师要做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既要给学生阅读课文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又要提高其阅读兴趣和效率。
例如,在欣赏《山居秋暝》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用丰富的声音和画面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首诗中展现的美好画面:秋天,刚刚下过雨的山谷里空气清新,明月在竹林中隐约可见,清泉从石头上缓缓流过,河边浣女在洗衣,莲花轻轻晃动,原来是有渔舟经过……教师可以寻找和这首诗词相关的动画播放给学生看。动画不仅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示诗中描绘的场景以及想要传达的意境。
4. 明确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
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明确结合教学的主体和目标后,开展教学实践互动,有利于培育学生自我阅读的能力和写作主动性。这样才能提高课堂阅读的思辨性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葡萄沟》这篇文章时,教师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作者的情感倾向和思想感情,在听取学生回答过程中提取每一位学生观点中的价值,让问题的答案不局限在课本中的标准答案里。这不仅让学生在阅读中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会感悟。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文章写作布局特点和人物安排,不仅仅局限于文章,而是扩展到写作技巧上来。教师通过讨论和提问营造语文课堂的轻松氛围,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对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
5. 创设个性化阅读情境教学
情感培养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要要求,学生对于情感的记忆要比对场景的记忆深刻,教师设置情境的目的不仅在于对场景的重设,更要让学生体会情境中所蕴含的感情色彩,进而更加深刻地把握文章主题。
例如,在阅读《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课文时,教师在创设情境之后通过提问 “为什么文中的老屋不愿倒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其理解“老屋”这一情境所蕴含的对过去记忆的追寻和作者的怀念之情。让学生在对知识的回忆过程中联系情感,更好地在阅读中感悟文章情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理解和运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阅读内容的有效性,也要注重阅读素材的广泛性。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阅读方法,才能使其进一步理解人物情感,学会举一反三,提高阅读综合素质。教师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才能有效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