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佳雪 王鹏 吴文骏 何富伟 周丹
作者简介:禹佳雪(2002- ),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研究方向:建筑消防。
*通讯作者:王鹏(1986- ),男,汉族,四川西充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安全与应急管理。
摘要:目前,高层建筑日益增多,楼层数也在逐渐上升,发生火灾后救援困难,如果不能及时逃生,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情况。本文在对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高层建筑火灾逃生进行了研究,就常见的逃生方式以及火灾逃生误区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无烟迅速逃生、浓烟退守救援、加强培训教育与应急演练等多个方面提出了逃生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事故;逃生方式;逃生自救误区;逃生对策
引言
受城市化加速、土地资源不足等因素影响,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同时,高层建筑火灾事故频繁,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近十年来,全国共发生高层建筑火灾31万起,死亡474人[1],直接财产损失156亿元[2]。根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数据统计,2021年全国全年共接报高层建筑火灾4057起、死亡168人,死亡人数比上年增加了226%[3]。高层建筑火灾起数在全年各类火灾(748万起)中占比仅为414%,但死亡人数在全年各类火灾(1987人)中占比却高达2385%[4],充分体现出高层建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层建筑火灾逃生的困难性。开展高层建筑火灾事故逃生研究,探索有效的逃生对策与建议,对保障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在对高层建筑火灾逃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层建筑火灾逃生的对策与建议,为高层建筑火灾救援与人员逃生提供智力支持。
一、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特点
(一)人员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疏散距离长,增加了人员疏散难度。在商用高层、民用住宅、高层酒店等建筑中,人员密集,发生火灾后人员疏散难度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疏散过程中,受困人员容易拥挤,高层建筑逃生通道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大量受困人员同时疏散,拥堵易造成人员推攘、跌倒、踩踏等其它事故与伤害,进一步导致疏散困难与人员伤亡;二是高层建筑人员密集且建筑楼层高,发生火灾后,普通电梯不可用,仅依靠疏散通道进行疏散,不仅疏散时间长,而且疏散速度缓慢。同时,火灾产生的烟雾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致使疏散困难。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可燃物聚集,燃烧后产生大量烟雾毒气,导致疏散变得更加困难。高层建筑中有多种通风竖井,一旦发生火灾,烟气和热流从竖井中往上升,产生烟囱效应。在烟囱效应的影响下,烟雾扩散速度快,其中的有毒气体四处弥漫,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会使受困人员窒息或者损害各器官功能,造成人员伤亡。
目前,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的疏散方式较为单一,也给人员快速疏散带来困难。发生火灾时,正常的通道可能难以发挥其疏散功能,普通客运电梯会发生断电中途停运或因火灾导致电梯故障停运,造成人员被困或发生烟火涌入导致人员伤亡。因此,发生火灾时,受困人员不能使用普通客运电梯疏散。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烟雾毒气极易进入楼梯间,人员通过楼道疏散困难,所以高层建筑火灾使得逃生通道失去了应有的疏散功能,增加了人员疏散难度。通过调研及查阅文献报道发现,大部分高层建筑人员对所在高层建筑的疏散通道、避难层位置等并不清楚,自身消防救援知识较为欠缺,火场自我保护与疏散逃生能力弱。同时,在火灾环境中,受烟雾、毒气、热浪的影响,受困人员极易产生恐慌、逃避的心理,在疏散通道有限的条件下,更容易造成通道堵塞,疏散效率降低,甚至发生踩踏事故,造成更多不必要的伤亡。
(二)火灾扑救困难
1可燃物多、火灾载荷大,火灾扑救难度大。高层建筑在投入使用时,装配了大量的易燃装饰品,例如墙布、沙发、窗帘、地毯等,同時还包括高层建筑外墙装饰以及楼道或其他地方堆积的易燃物。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可燃材料会被点燃且快速蔓延。特别高层建筑内部有复杂的专业电路,火势蔓延到电路致使其燃烧,还可能发生爆炸,这无疑给消防人员的扑救工作加大了难度。
2高层建筑空间结构较为复杂,增加了扑救难度。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的功能增多,其空间结构也更加复杂,内部设有复杂的管道井,火灾发生后,火势可能会顺着管道井快速蔓延,给火灾扑救带来诸多困难。
3消防灭火设施不完善,导致火势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控制。部分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后,内部消防设施设备的数量和品质未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火灾发生时,找不到消防设施或者消防设施无法使用,使火灾初期的火势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导致火势进一步扩大,扑救难度增大。
4火灾发生后,灭火供水存在困难[5]。高层建筑火灾火势猛烈,蔓延速度快,消防扑救需要大量供水。由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楼层过高,消防车水泵供水可能无法靠近着火点,消防队需要登高铺设水带。然而由于高层建筑火灾火势情况复杂,火势蔓延迅速,铺设水带工作更加艰难。
5部分高层建筑四周地形复杂,救援工作受阻。如正在修筑的高层建筑着火,因施工现场地形复杂,通道狭窄,修筑材料有可能会堵塞消防通道,使消防车难以接近着火点。同时,正在修筑的高层建筑缺少消防电梯和辅助登高设备,消防人员无法快速到达着火点进行火灾扑救,而且在扑救过程中,消防器材也无法获得及时补充。不仅在建高层建筑周围地形复杂,而且民用高层住宅周围地形同样复杂,建筑底层商铺集中,人流量大,部分车辆停放不规范,堵塞消防通道,若发生火灾,不仅人员疏散困难,消防车也难以靠近高层建筑,耽误灭火的最佳时机。
二、高层建筑火灾逃生
(一)常见的安全逃生途径
1利用建筑物内部设施逃生
高层建筑通常使用普通电梯作为运输工具,但是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普通电梯将不考虑作为安全疏散手段。火灾发生时,消防电梯能否作为安全疏散方式,需要检查消防电梯是否具备在火场中保持正常运行的能力。消防电梯的最小载重应大于等于800千克[6]、应具备防火防烟措施、内部空间充足、内部设置无线通讯设备等。在高层火灾发生的情况下,合理安全地使用消防电梯,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疏散效率。
正确使用建筑内部灭火器。高层建筑内部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和掌握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灭火器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当遇到火灾时,受困人员可以就近快速找到灭火器,并熟练使用。在使用灭火器时,注意将喷嘴对准火源根部喷射,直至扑灭火源。
2.利用消防通道逃生
通过消防通道疏散要确保以下四点:一是要确保疏散通道距离受困人员所在地点近,保证受困人员能够快速通过疏散通道,到达安全地带;二是要确保安全疏散通道有足够的宽度,能够同时疏散一定数量的受困人员,若疏散通道狭窄,火灾时极易发生踩踏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三是要确保安全疏散通道通畅,没有杂物堆放,没有自行车停靠等;四是要保证安全疏散通道口的疏散指示标志摆放位置合理,“疏散通道”的指示标志宜设置在疏散通道及转角处距地面100米以下的墙面上,通道疏散标志灯之间的间距不应大于20米[7]。
3.等待消防救援逃生
当高层火灾发生时,应尽可能采取自救逃生,远离火灾现场。若火灾现场未放置任何消防设施、不满足自我逃生的条件,应选择等待消防救援力量。这种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地面对险情,仔细分析火灾形势,包括火势大小、方向和救生通道位置等,尽量争取更多时间,找到安全空间,进行火场隔离。在等待救援期间,要做好自我防护,保护好眼睛、口鼻、身体,及时呼喊求救,或者通过醒目物品发出求救信息,引起他人注意,以便快速获救。
(二)逃生自救误区
1向下跑不一定安全
高层建筑着火时,往上还是往下逃生或者是原地等待救援,均应视当时火场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楼上着火,可迅速通过安全疏散通道往楼下逃生;如果着火点在楼下,切不可盲目逃生,最好的方法是等待救援,通过醒目物品引起他人注意,尽早脱离危险区域。盲目往下逃生,容易被向上喷发的火焰烧伤。在逃生时,一定要使用防毒、防烟面罩或湿毛巾捂住口鼻,湿棉被裹身,弯腰低姿前进,减少毒气的吸入,以防在火场中窒息丧生。
2躲进浴室“可逃生”
一般情况下,发生火灾后,躲进有水源的浴室是不错的选择,但也不能盲目躲进浴室等待救援。因为浴室在保证其防水防漏功能的情况下,通常会使用大量塑胶材料进行防水处理,所以如果火势一旦蔓延至浴室,塑胶制品会发生燃烧,将产生大量毒气,这些烟气聚集在相对封闭的浴室空间,极易造成人员中毒和窒息。
3有救生气垫不一定能跳楼逃生
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时,尽管地面有救生气垫,也应考虑受困的楼层高度,再决定能否跳楼逃生。救生气垫对坠楼者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并非所有情况下都能使用。通常救生气垫所能承受的极限高度是15米至20米,大约是六层楼的高度[5],六层楼以上的受困人员想要通过救生气垫逃生,风险非常大,坠楼冲击力极易超过救生气垫的承受限度,致使跳楼逃生人员重伤甚至死亡。
三、逃生对策与建议
(一)无烟迅速逃生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受困人员在开门逃生前,應该先触摸门锁。由于门锁通常为钢铁制品,导热较快,如发现门锁温度不高且开门后发现楼梯内无烟气,应及时携带防烟面具或湿毛巾、湿被子等,弯腰迅速沿逃生通道向下逃生。通过逃生通道后,应顺手将打开的防火门关闭,防止身后火势继续蔓延。
(二)浓烟退守待援
当被困人员发现门锁温度很高或者打开门缝发现外部环境有浓烟,应立即退守待援,用湿床单、湿被子、湿衣服及时堵住门缝、窗缝,暂时安全后,及时拨打“119”进行求救。当着火点楼层高、人员无法马上疏散至地面时,要及时找到建筑消防避难层。高层建筑的消防避难层主要有敞开式避难层、半敞开式避难层、封闭式避难层。敞开式避难层结构简单,设置投入资金少,但是防护能力较差,不能绝对保证火灾烟雾毒气无法侵入。发生火灾时,若烟雾浓度极大,通常不进入敞开式避难层进行躲避,尽可能地往建筑外逃生。半敞开式避难层不仅可以防止烟雾毒气侵入,还具有较好的通风条件,可以较好地排烟,若发生火灾,可进行短暂地躲避。封闭式避难层四周及隔墙采用的是耐火防护墙,避难层室内设置有独立的空调系统和防排烟系统[8]。当高层发生火灾时,封闭式避难层可以有效地防止烟雾毒气侵入,保证避难人员的人身安全。但避难层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场所,它受建筑本身耐火等级限制,因此如果高层火灾发生在避难层以上,在具备安全疏散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尽快通过疏散通道或其他安全疏散方式及时疏散到室外安全地区。
(三)加强培训教育与应急演练
高层建筑内部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消防安全意识,了解该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模式,当火灾发生时,快速进行自救[9]。同时,相关部门应当对高层建筑内部人员进行火灾逃生教育培训,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消防应急演练,做到理论和实践结相合。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高层建筑的数量和类型不断增加,功能不断丰富,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和扑救难题日益凸显。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的救援具有人员疏散困难、火灾扑救困难等特点,这就要求高层建筑有关人员必须熟悉高层建筑的逃生途经,正确认识逃生方式,切莫主观臆断地闯入逃生自救的误区。同时,要正确掌握无烟与浓烟环境下的火灾逃生要求,日常工作中还要不断加强高层建筑火灾应急与消防有关培训教育与演练,提高人员应对高层建筑火灾的心理素质、灭火能力与逃生技能,尽可能减少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
参考文献
[1]段雅楠.强科技 建机制 促进消防产业全面发展——访消防技术创新联盟副主席兼秘长高伟[J].现代职业安全,2017(11):12-14.
[2]金福明.高层建筑采暖通风系统中防火防烟技术的应用探讨[J].建筑与装饰,2021(06).
[3]陈曦.用科技破解高层建筑救火难题[N].科技日报,2022 (06) .
[4]肖方.2021年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处置警情创新高[J].中国消防,2022(01):12-13.
[5]樊晓莉.高层建筑的消防隐患及防火监督策略研究[J].今日消防,2023,8(01):70-72.
[6]杨先刚.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38(05):286-288.
[7]钟晓.使用救生气垫该注意什么[J].中国消防,2007(09):51.
[8]霍月平.浅谈避难层(间)的设计[J]. 建筑安全,2001,16(07):1.
[9]席勇.贵阳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专业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应急救援,2023, 98(02):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