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宝德
天地广袤,岁月悠悠,任何人都难经历世间一切,也难以穷尽人生所有,我所幸所嗜——读报、“爬格子”,笔耕不辍。在我的刊稿本里,最津津乐道的是采写了620多篇“小人物”,我要真心地感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对我的帮助,让我在思想政治工作这块阵地上有了更多的收获。
回想我在攀钢矿业公司兰尖铁矿从事30多年的新闻宣传文化工作,最让我难忘也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撰写了那些“小人物”。
我是1988年到攀钢兰尖铁矿宣传部工作,单位订了很多报刊,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让我眼前一亮,杂志里面的小栏目很贴切,文章可读性强,对工作有指导性。我去图书阅览室找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3年创刊以来的各期杂志,仔细慢慢阅读,越读心里越亮堂,这让我对《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爱不释手,从此,我专门收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学习其他单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学习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理论成果,受益匪浅。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而每个班组却是由若干个“小人物”组成的,正是这些“小人物”的努力,才有了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在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小人物”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按照《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雜志上所讲的理论和技巧,深入生产现场采访,时间久了,笔记本成了我采写新闻的材料库。夜深人静时,我总是习惯地翻看笔记本,细细体味所记内容,当发现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材料时,就兴致勃勃地伏案笔耕。
我写的这些“小人物”中,有苦练书法的一线职工和转变观念开钻机的女职工,有“兵头将尾”的班组长,有敢抓敢管的车间主任,有善于工作创新的党支部书记,也有后勤战线的红管家,还有依靠科技创效的工程师和双增双节的高级技师……这些爱岗敬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小人物”,让我在采写中一次次被感动。
采写“小人物”要想多见报,就得多付出。1999年8月,我到平峒采访职工雨季清渣的生产情况,在峒里泡了一整天,被干部职工的拼搏精神所感动,回到家里,不顾疲劳,连夜写出人物通讯《矿山职工“水帘洞”里清渣忙》,在《攀枝花日报》发表后引起较好反响。攀钢矿业公司和兰尖铁矿领导极为重视,为一线职工办好事,专门购回六台热水器,安放在峒里,解决了职工下班洗澡难的问题,矿业公司当年增加清渣奖3万多元。一些一线职工打电话向我表示感谢,说你的稿件不仅给我们营造了好的氛围,还给我们带来了经济效益。
攀钢兰尖铁矿学习借鉴《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上其他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经验做法,提炼推广了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在全国冶金系统号召实施行业“凝聚力工程”之前就实施,我们的经验做法在攀钢推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后来,我们编写了思想政治工作专集《魂铸兰尖》一书,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还被评为攀枝花市“五个一工程”奖。
我要继续运用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用手中的笔和镜头真情关注“小人物”,继续为“小人物”鼓与呼,甘为“小人物”书写春秋,总结思想政治工作新成绩新经验,为我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添砖加瓦和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作者单位:四川攀枝花市攀钢矿业公司兰尖铁矿宣传部)
责任编辑 闫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