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质量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

2023-06-20 05:50陈雨晴周毕芬
台湾农业探索 2023年1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农民工

陈雨晴 周毕芬

摘要:【目的/意义】通过实证分析就业质量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以期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助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方法/过程】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运用二元Logit模型,研究就业质量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1)就业质量会显著提高农民工的落户意愿;(2)工资收入、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障会提高农民工的落户意愿,而工作时长会降低农民工的落户意愿;(3)就业质量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与代际差异,对女性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更大。据此提出促进公共就业服务、重视工会等团体组织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性实施政策等措施。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质量;落户意愿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5617 (2023) 01-0057-08

城市化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而如今中国城市化“停滞不前”的关键在于还有大量农民工未市民化。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城打工,成为城市的常住人口,这部分的农民工虽然居住在城市里,但还未很好地融入城市,其户籍依然留在农村,出现了“人户分离”的现象,处于一种“半市民化”的状态。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人户分离人口为5.04亿人,比上年末增加115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3.85亿人,增加885万人[1],“人户分离”趋势还在逐年增加。农民工进城打工,保留着农村户籍,由此所导致的中国所“特有”的两个城镇化率,即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一直存在十几个百分点的差异。如何提高农民工的落户意愿,从而缩小“两个”城镇化率,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放开落户政策的今天,落户难不再是农民工市民化的最大障碍,而“进城易留城难”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一大新难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作为农民工进入城市的主要目的,也是影响其市民化的关键因素,其愈发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现如今有关就业质量与落户意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关于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个体特征、家庭因素、人力社会资本等方面[2-4]。刘长全[5]从新的角度指出,农民工个体的权利认知会提高其就业质量。从家庭因素方面来看,就业质量会随着家庭随迁规模的扩大逐渐降低[6]。从人力社會资本来看,工作经验丰富与较高文化程度都是农民工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关键[7]。农民工的社会网络资本越多,就业质量也越高[8]。并且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农民工这一群体进行细分.将研究方向转向就业质量与“女性”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关系[9-10]。(2)关于就业质量对农民工相关影响,农民工就业质量能够显著提升其获得感,就业中的职业身份、收入待遇、专业技能培训及职业地位评价都能通过提高农民工的获得感,从而加强其城市融人度[11]。就业质量高也能使农民工更好地融入社会,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是否参与社会保险等是其社会融合的基础[12]。同时,农民工就业质量能够显著提升其生活幸福感[13],劳动报酬高、有充分的工作保障的农民工幸福感更高[14]。相反地,就业质量中的劳动强度、工作压力会对农民工的精神健康造成不良影响[15]。(3)关于就业质量与农民工落户意愿。聂伟等[16]基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调查,得出农民工的入户意愿不强,但随着就业质量的提高,其入户意愿也会提高。同时,就业质量是影响农民工“定居”的重要因素,胡斌红等[17]研究发现就业质量与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显著相关,就业质量能够通过城市融入与住房质量正向影响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现有研究大多从市民化角度出发,研究就业质量对农民工人户意愿、定居意愿等方面的影响,并将落户意愿和定居意愿作为衡量农民工市民化的两大指标。在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背景下,落户意愿作为市民化的关键因素,就业质量与农民工的落户意愿是否有关?本文将基于CMDS2017数据,从就业质量的角度出发,构建包含工资水平、工作时间、工作稳定性与社会保障4个方面的就业质量指数,以此深入分析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助力农民工高质量就业,从而提高农民工落户意愿,推动农民工市民化。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就业质量不仅与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幸福感息息相关[14-15],同时还会影响其城市融入与留城意愿,从而对其落户意愿产生影响,故提出如下假说:就业质量会显著影响农民工的落户意愿图1。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大多农民工之所以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务工是追求比农村更高的工资水平。但是“进城易,留城难”,城市里的消费水平与房价也相对较高。工资薪酬是农民工来到城市生存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是农民工是否能留在城市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农民工所获得的薪资报酬越多,工资水平越高,物质基础越好,农民工的落户意愿越强。

假设1:工资水平越高,农民工落户意愿越强。

农民工由于自身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进城务工的行业大多集中在物流快递、餐饮服务、装修建筑等劳动密集行业,其签订劳动合同的意识不强,工作流动性较高,劳动权益经常得不到保障,长期处于劣势地位。而工作稳定性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农民工的永久迁移意愿,促进了农民工社会参与以及身份认同[18],还能增强农民工城市心理融入[19]。因此,农民工越稳定就业,其城市归属感也会有所提高,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落户意愿。

假设2:工作稳定性越高,农民工落户意愿越强。

较高的工资经常伴随着过度劳动甚至严重过度劳动[20]。农民工希望通过“多劳多得”,延长工作时间来提高工资收入。同时,农民工因其所在行业的特性,工作时间较长,容易处于过度劳动的状态,不仅会对农民工的健康造成威胁,还会使其大部分时间花在工作上,对其社会参与产生“挤出效应”,阻碍其城市社会融入[21]。因此,农民工工作时间越长,工作强度越大,会降低农民工的落户意愿。

假设3:工作时间越长,农民工落户意愿越低。

越来越多农民工出于城市拥有较好的医疗服务和较高的薪资待遇的考虑流向所在城市,但其生活在城市中还面临着沉重的生活压力,相关社会保障的缺少,导致他们中的大多数选择年轻时进城打工,年老时回村养老。而社会保障是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具有重要影响,使其拥有一定的风险承受力,提高市民化能力[22]。并能够进一步缩小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非工资性收入差距[23]。因此,农民工参与的社会保障有助于其减轻经济压力、抵御更多风险,从而提高其生活在城市的安全感,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落户意愿。

假设4:享有社会保障的农民工,其落户意愿越强。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 CMDS),其调查地区涵盖了除港澳台以外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问卷内容包括了就业状况、健康教育、公共卫生服务、居留意愿等方面。本文根据“就业质量”这一核心变量,将16-- 65岁正在工作且是农业户籍的人口作为研究对象,从CMDS2017个体问卷中的劳动者基本情况、就业状况、流动及居留意愿等模块中筛选出有关农民工就业质量与落户意愿的相关问题,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剔除相关变量缺失的样本,最终获取有效样本观测值61594个。

2.2 核心变量设置

2.2.1 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落户意愿”,选取CMDS2017个体问卷中313“如果您符合本地落户条件,您是否愿意把户口迁入本地”的回答来对农民工的落户意愿进行赋值。将选择回答“愿意”的赋值为1,选择回答“不愿意”或“没想好”的赋值为0。2.2.2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为“就业质量”,是反映劳动者工作状况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关于就业质量的指标构建,许多学者针对其研究内容所采用的指标体系也有所不同,但大体上包括薪资待遇、工作稳定性、工作强度、社会保障等指标。结合CMDS2017个体问卷,并借鉴国内相关学者的观点[24],本文将“就业质量”分为“工资水平”“工作时间”“工作稳定性”“社会保障”4个维度进行测量,并运用等权平均法计算就业质量指数。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对4个维度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公式如下:

式(1)中, 为标准化处理后的农民工就业质量客观指标,i为农民工个体,,为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工资水平、工作时间、工作稳定性与社会保障4个测量维度,min j为,维度指标的最小值,max,为i维度指标的最大值。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工资水平、工作稳定性、社会保障与农民工就业质量均是正向相关关系,而工作时间与农民工就业质量呈负相关关系,需要对工作时间指标进行反向处理,具体做法为:1-标准化后的工作时间。而后,将就业质量4个维度指标进行等权加总,并对其结果乘以100,得到就业质量指数。具体公式如下:

2.2.3控制变量根据已有文献,将控制变量分为个人特征与流动特征两个方面,选取农民工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婚姻状况、流动范围作为控制变量。

2.3 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从控制变量来看,年龄方面,主要分布在23~45岁间,平均年龄为34岁,大多为中年农民工。性别方面,男性农民工的比例略大于女性。受教育程度方面,超60%的农民工为初中及以下学历,仅有0.2 5%的农民工为研究生学历。政治面貌方面,仅有3.81%为党员,大部分的农民工都是非党员。婚姻状况方面,已婚的农民工所占比例约为73%,未婚的农民工所占比例27%。流动范围方面,选择跨省流动的农民工所占比例约为样本总量的一半。从核心变量来看,落户意愿方面,愿意落户的农民工所占比例仅为36.lg%,总体落户意愿偏低。就业质量方面,农民工的平均就业质量指数为48.794,整体就业质量不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4 研究模型设定

由于本文的被解释变量“落户意愿”为0、1变量,因此本文采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如下模型:

Staywilli= ao+ 8equi十yZi+μ (3)

式(3)中,Staywill,表示农民工的落户意愿,equZ表示就业质量指数,Z表示控制变量,a0表示截距项,μ表示残差项。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基本回归结果分析

就业质量对农民工落户意愿影响的Logit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模型1為仅包含就业质量指数与落户意愿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就业质量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农民工落户意愿概率会显著提高11个百分点。模型2与模型3是依次加入农民工个体特征、流动特征等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虽然回归系数有所下降,但回归符号均为正,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就业质量与农民工落户意愿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就业质量能够提高农民工落户意愿,验证了本文的核心假说。

此外,从控制变量来看,无论是个体特征还是流动特征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从个体特征来看,农民工性别对落户意愿的回归系数为负,表明女性农民工的落户意愿更强。农民工年龄、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婚姻状况与落户意愿显著正相关;表明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民工其落户意愿越强,已婚的、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农民工其落户意愿更强。从流动特征来看,农民工流动范围的回归系数为正,表明相较于未跨省流动,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其落户意愿更强。

3.2 稳健性检验

3.2.1 Probit模型检验 由于本文的被解释变量落户意愿为0、1的二值变量,因此本文使用二元Probit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25]。由表3模型1可得,就业质量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回归结果依然在1%的水平上为正,与表2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的核心假说。

3 .2.2

Winsorize缩尾处理 为避免核心变量的极端值对回归结果产生干扰,本文进一步删除就业质量指数极端值,对就业质量指数在前后1%分位上进行双边缩尾处王里[17]。由表3模型2可知,对就业质量指数进行缩尾处理后,其回归系数仍然为正,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再次证明了本文回归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3.3 就业质量各维度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

本文进一步将就业质量的工资收入、工作时间、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障分别纳入模型对落户意愿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就业质量的4个维度均显著影响农民工的落户意愿,并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其中,工资收入、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障与农民工的落户意愿呈正相关,而工作时长与农民工的落户意愿呈负相关。从工资收入来看,工资收入能够提高农民工的落户意愿,本文假设1得到证实,其原因可能是大部分农民工离乡进城的主要目的是赚取更高的工资报酬,而工资收入是农民工在城市重要的物质保障。因此,工资收入越高,越能提高农民工的落户意愿。从工作时间来看,工作时间显著降低了农民工落户的可能性,本文假设2得到证实。由表1描述性统计可知,农民工的平均每周工作时长接近54 h,已经严重超过《劳动法》规定的44h,超时加班现象严重;而长期超时劳动会使农民工身心疲惫,城市归属感低,导致农民工不愿落户城市。从工作稳定性来看,签订劳动合同会对农民工的落户意愿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假设3得到证实;其原因可能是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劳动权益在法律层面上无法得到较好的保障,其利益时常受到损害,容易使其处于城市中的弱势地位,导致农民工的落户意愿较低。从社会保障来看,社会保障会显著提高农民工的落户意愿,本文假设4得到证实;其原因可能是社会保障能够为农民工提供工伤、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保障,是农民工落户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社会保障越完善越能增加农民工的落户意愿。

3.4 异质性分析

3.4.1 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为检验就业质量是否会对不同代际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参照已有文献[26],本文以1980年为界线,将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划分为新生代农民工,反之划分为老一代农民工,分别进行回归。表5模型1和模型2分别显示就业质量对不同代际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异质性影响,就业质量对老一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均有显著影响。但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稍大于老一代农民工,这可能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适应能力较强,更能适应当今城市的快节奏生活,而且城市相关的休闲娱乐场所较多,能够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娱乐需求。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落户意愿更强。

3.4.2 性别差异:男性农民工与女性农民工 为检验就业质量是否会对不同性别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将农民工分为男性农民工与女性农民工,分别进行回归。表5模型3和模型4分别显示就业质量对不同性别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异质性影响,就业质量对无论是男性农民工还是女性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均通过1%显著性检验。但从回归系数来看,就业质量对女性农民工的落户意愿的影响要稍大于男性农民工。这可能是由于女性农民工更容易受到家庭因素或其他方面的影响,更想要稳定的生活。因此,农民工的落户意愿较强。

4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就业质量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1)就业质量会显著提高农民工的落户意愿。在通过更换模型和Winsorize缩尾处理的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进一步分析发现工资收入、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障显著正向影响农民工的落户意愿,工作时长显著负向影响农民工的落戶意愿。(3)就业质量对农民工的落户意愿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和性别差异。相比于老一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落户意愿的正向影响更大。相比于男性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女性农民工的落户意愿的积极影响更显著。

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促进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构建政府、企业、工会、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由于农民工的职业素质和劳动技能较低,自身竞争力不足,大多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工作流动性较大。因此,政府需重视公共就业服务所发挥的作用,整合相关就业信息,并联合企业、工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采取各项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多元主体以多种形式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针对建材、运输行业等农民工聚集行业,开设相关的资格证书培训班,从而让农民工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提升自身竞争力,使其能力与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相匹配,真正做到学有所成。(2)重视工会等团体组织建设,畅通监督投诉渠道,培养农民工维权意识。农民工过度加班、欠薪讨债事件频频发生,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工群体不了解自身的劳动权益,并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会等团体组织建设,保障农民工薪酬、合同签订、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安全性等。同时,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民工加人工会并畅通监督投诉渠道,使得农民工明白如何依法维护自身的劳动权益,严厉打击违反《劳动合同法》条例的行为,进而提高其就业质量,让农民工更愿意落户城市。(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升农民工抗风险能力。农民工的工作强度和风险较大,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其参加社会保障的比例较低;因此加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的宣传力度,提升农民工群体对社会保障的了解程度,并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努力提高社会保障的统筹层级,解决好异地转续难的问题,使农民工在异地也能享受平等的社会保障,让农民工感受到城市的福利,从而促进农民工落户城市。(4)针对农民工的代际差异,实施侧重点不同的政策,提高老一代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对于老一代农民工应该安排更加合理化的就业岗位,为其提供体力消耗较少的就业岗位,以及相关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提高其落户意愿。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应重视其就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其职业素质和劳动技能;同时还可以多开展同乡会、联谊会等社交活动,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交需求,促进城市融入,进一步增强其落户意愿。

综上研究,本文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基于研究数据可用性,根据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就业质量”与“落户意愿”,本文仅选取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针对农民工落户意愿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动态持续性,后续研究可通过自主设计问卷或使用面板数据作为研究以弥补不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IOI] (2022-02-28) http。Uwwwgov cn/xinwen/2022-0212 8/content5 676015 .htm

[2]周丹,李五荣,方劲平.非认知能力、社会包容度与农民T就业质量——采用2010 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5期数据的实证检验[J]西部论坛,2022,32 (2):47-62

[3]赵明霏,冯婧.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微观影响因素分析[J].学术交流,2020(9):102-111

[4] 肖小勇,黄静,郭慧颖.教育能够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吗?——基于CHIP外来务工住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35-143,169

[5]刘长全,权利认知对农民T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基于样本选择分位数回归的分析[J].人口与发展,2022,28(3):2-14

[6]罗恩立,方丹丹.家庭随迁、居留意愿与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J]人口与发展,2020. 26(3):117-128. 26

[7]周春芳,蘇群.国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就业质量差异及其分解——基于RIF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分解法[J]农业技术经济,2018( 6):3243.

[8]邓睿,冉光和.健康白评和社会网络资本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8 (2):58-66

[9]梁丽,王战,朱韦明,等,女性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政策因素研究进展分析[J].农业经济,2022 (2):7880

[10]郭庆.社会融人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差异[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 (4):56-66

[11]聂伟.就业质量、生活控制与农民工的获得感[J].中国人口科学,2019( 2):27-39,126

[12]徐延辉,王高哲.就业质量对社会融合的影响研究——基于深圳市的实证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4(2):101-111

[13]林晔,周毕芬.就业质量对农民工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基于泉州的调查数据[J].武夷学院学报,2021,40(8):43-48

[14]卢海阳,杨龙,李宝值.就业质量、社会认知与农民工幸福感[J]中国农村观察,2017(3):57-71

[15]朱慧劫,风笑天.代际差异视角下就业质量与农民工的精神健康[J].经济体制改革,2019( 2):92-98

[16]聂伟,风笑天.就业质量、社会交往与农民工人户意愿——基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农民工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6,37 (6):34-42,111

[17]胡斌红,杨俊青.乐业才能安居——就业质量对农民T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 5):59-67.

[18]周闯.农民工的工作稳定性与永久迁移意愿[J].人口与发展,2022,28 (5):148-160

[19]康传坤,李静涵.工作稳定性与农民工城市心理融人[J].社会发展研究,2022,9(3):143-161,245

[20]罗俊峰,童玉芬.流动人口工作时间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经验分析[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6(3):66-75

[21]祝仲坤.过度劳动对农民工社会参与的“挤出效应”研究——来自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经验证据[J].中国农村观察,2020(5):108-130

[22]张文武,欧习,徐嘉婕.城市规模、社会保障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J].农业经济问题,2018(9):128-140

[23]刘帅,郎敏,郭庆海.非农就业、社会保障与农民工市民化——基于双变量Probit模型的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1 (4):63-73

[24]明娟,王明亮.工作转换能否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J]中国软科学,2015( 12):49-62

[25]姜春云.就业质量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以社会态度为中介变量[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3( 6):79-87.

[26]李培林,田丰.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J]社会,2012,32 (5):1-24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农民工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值得期待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
如何认识新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能力问题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