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航 张园园 庞杰 阮晓菁
摘 要:【目的/意义】针对福建粮食物流、储备问题与痛点提出福建省数字化粮食物流体系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优化福建省数字化粮食物流体系提供参考,切实扛稳筑牢粮食安全的重任。【方法/过程】通过对福建省粮食需求、物流现状进行分析,探究福建省数字化粮食物流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供应链、信息化、标准化、基础设施等方面问题。【结果/结论】为促进福建省粮食物流体系高质量转型升级,从“集”“转”“智”“融”四方面提出了:构建粮食供应链网络,强化物流全局意识;重视标准体系建设,实现运转智能高效;做好智能物流基建,强化粮库数字化水平;融合发展物流与信息化,搭建粮食物流信息平台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福建省;粮食物流;粮食储备;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F71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5617 (2023) 01-004405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中国在现阶段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总体上,我国粮食供求实现基本平衡,但全国不同地区之间粮食产量差距大,黑龙江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7867万t,粮食自给率高达617.6%,而福建省2021年粮食产量506.4万t,粮食自给率仅为30.05%[1]。福建省粮食产量低、粮食自给率低,填补粮食需求缺口就须依靠高产区粮食的转移来实现粮食供求平衡,而这个过程中粮食物流体系的作用十分重要。自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粮食物流体系在疫情大环境下变得更加重要,福建省在《福建省“十四五”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出推进数字储备建设,运用数字物流克服粮食产需之间的时空差异,填补粮食需求的缺口,解决粮食物流在产销地区之间的粮食转移及平衡粮食供求关系,实现粮食供求平衡,促进福建省粮食需求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对推动数字福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数字化粮食物流体系还处在初生发展时期,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粮食流通体制、粮食物流对策和粮食物流技术等粮食物流的某些具体内容和环节上。(1)粮食流通体制。如刘颖[2]基于比较国外粮食流通体制、实行的流通政策,提出了中国在粮食流通体制中应坚持市场取向化、坚持政府有效调控等;毛学峰等[3]基于对中国粮食结构、流通、贸易等方面的评估,提出了政府应关注粮食流通与贸易能力建设;符瑜[4]基于中国粮食物流现状,提出了中国现阶段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最大限度的“降本增效”。(2)粮食流通对策。如梁锡坤[5]基于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从体制机制、信息化建设、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等提出了应对策略;吴志华等[6]基于中国现有粮食供应链的整合,通过常州大米供应链整合案例分析,基于供应链理论提出了完善我国粮食物流供应链的方法;钱煜昊等[7]基于粮食的应急保供,运用查阅资料与数据分析的方法,在分析我国目前流通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突发公共事件下粮食流通体系的优化路径。(3)粮食物流技术。如李凤廷等[8-9]基于粮食物流网络的构建,针对轴辐式粮食物流网络的构成及特点,提出以驱动因素为动力来源,以竞合演化为协同路径,促进粮食物流通道的形成;并基于粮食物流应急,从演化与发展的视角系统诠释了物流如何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最后研究了在储备粮紧急调运决策框架下如何完善粮食物流体系。综上,学者们对粮食物流、储备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还缺少从供应链角度对粮食物流体系、网络和信息平台的进一步挖掘与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对福建省粮食通道、粮食运输、粮食仓储三方面现状进行分析,探究福建省在数字化粮食流通过程中呈现出的供应链、信息化、标准化、基础设施等方面问题,进而提出数字化背景下加快推进福建省粮食物流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 福建省粮食需求现状分析
福建省地处中国台湾海峡西岸,被稱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形多为山区和丘陵,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由于地形特殊,福建省是我国三大缺粮省份之一,粮食必须从省外运进,对外的粮食依存度很高。省内需求量最大的三种粮食是水稻、玉米和小麦,其中主要食粮水稻的需求约1/3都依赖省外供应。福建省在2016-2021年这5年间人口增加171万人,粮食产量增加59.12 t,全省粮食总需求增加,人均占有量日趋下降,导致福建省粮食供求结构矛盾突出。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粮食需求,解决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福建省每年要从安徽、江苏、湖南、浙江、江西、东北和国外调运粮食,成为全国粮食主销区之一。
2 福建省粮食物流现状分析
粮食物流是粮食从产、储、购、运、销、售等环节中的商品实体运动,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最佳运输路线,运输工具进行粮食移动的活动,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10]。本文所述“粮食物流”中的“物流”为广义物流,涵盖粮食仓储部分。
2.1 粮食物流通道
福建省由于地处东南沿海,全省铁路运输有限,省际粮食物流运输主要依靠水上运输。随着近年来福建省粮食运输水路的着重建设,沿海港口中转库及粮食码头的快速推进,至2020年粮食跨省流通量约1700万t,水路占比从2012年的54.4%上升至70%以上[1]。福建省已形成了以省际航道为主要干线的粮食运输通道。
2.2 粮食运输方式
福建省由于适应“四散化”作业的物流设施设备比例不高,物流节点的接卸中转能力不足,所以省内粮食物流主要以包粮为主,包粮流通量约占全省粮食流通总量的80%,运输成本高,损失大,大部分重要物流节点不能适应大规模散粮的集散、中转和分运,导致粮食流通速度慢、成本高,物流设施难以协同配套利用。而与包粮相比,散粮生产效率高,运输成本仅为包粮运输成本的25%。可见,粮食运输方式的系统化和设施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
2.3 粮食仓储现状
目前,福建省以粮食增储为契机,粮食储备仓库逐年壮大,一方面根据福建高温高湿粮储难的气候特点,规划建设现代化标准粮库;另一方面加強粮食储备管理,全省每年安排10万t粮食实行储备加工融合的仓储模式,并结合新一轮的粮库建设逐步形成智能化、现代化粮仓。福建省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提升粮食应急能力,2016年即开始设置建立360万t规模的粮食储备仓库。截至2021年,在库粮食为355万t,稻谷与小麦的社会库存105万t,以上储备可以确保全省约7个月的口粮需求[11]。
3 福建省粮食物流体系数字化存在的问题
3.1 粮食物流链网络不健全
一方面,福建省粮食物流链网络存在盲点,目前泉州、莆田等沿海城市还未设有成熟的物流节点,主要的物流中心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产业链条短,集散中心规模小且分布不均,粮食的运输、分散、接卸货能力不强,各环节衔接不足。另一方面,福建省粮食物流系统化程度低,主要的粮食物流企业缺乏战略思维,粮食物流仍被视为简单的粮食储存、装卸、搬卸等过程。粮食物流供应链及运输链缺乏整体意识和布局,企业、政府与市场缺乏协作,国家无法实时控制市场和企业,难以实现长远发展。
3.2 粮食物流标准化水平低
粮食物流标准化水平低,福建省粮食物流体系中的农户和农企在粮食运转各环节中的规范意识未建立,且缺乏采集粮食信息的技术手段,无法有效采集粮食信息。一方面,受到硬件设施建设、信息衔接不畅,运输设施参数不同,省内外接卸设备参数不同,交易与信息交换数据标准不同等因素影响,不同环节、不同主体、不同设备标准化水平不一致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粮食流通的效率。另一方面,各环节对接都需要人工参与调整,人工标准不一,也降低了粮食物流的工作效率。
3.3 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福建省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主要体现在设施陈旧、仓储条件落后、设施标准化滞后、物流设施技术配置落后。一是部分地区仓容短缺,部分仓房设施陈旧老化,作业环境差。由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足,易造成粮食存放不规范,粮食安全无法保证,难以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2]。二是部分地区物流设施技术配备落后。由于物流设施技术的落后,长途运输粮食时,运输途中温度、湿度等差异,都会使粮食存在霉变的风险,影响粮食的质量安全。
3.4 粮食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福建省在2016-2020年间投资2亿余元推进“粮安工程”,进行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升级改造80多个智能化粮库建成省级粮食管理平台[13]。随着“粮安工程”的推进,省直属粮库智能化改造遍布省内13个地区,实现80个粮库之间的数据对接,该平台可以实时采集粮库粮情、库存等相关数据,基本上实现省级平台、基层粮库的数据互通共享、视频在线监控,提升了粮库业务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但由于国内没有设置企业和批发市场之间系统联网,粮食物流运输各环节无法及时传递共享信息,政府不能及时、有效、全面地从企业获取与决策有关的信息,物流平台体系仍未能完全地发挥作用,粮食物流信息化程度不够高,也导致了福建省粮食运输效率低。
4 福建省粮食物流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数字福建是数字中国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14]。福建省应以此《“十四五”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发展专项规划》为契机,依托数字福建的信息化基础,构建福建省保障有力的数字化粮食物流体系,对粮食物流全过程进行信息交流和全面质量管理,确保粮食物流过程的质量安全。
4.1 “集”——构粮食供应链网络,强化物流全局意识
提高对粮食供应链网络建设的认识,构建粮食供应链网络,一是着力加强福建省粮食流通主渠道和节点功能,加强融合粮食物流系统中的专业性设施与社会物流网络的通用性设施之间的协同运作,加快建设有效的多式联运粮食物流运输体系。二是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加强福建省与沿线粮食出口国的合作,同时通过《福建省“十四五”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发展专项规划》的政策,建立港口连接国外粮食主产区与国内主销区无缝对接的物流大通道,加速贸易流通,发挥福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重要的作用。三是引导企业走出去,培养具备国际化完整供应链和跨区域一体化运营能力的国际粮食贸易商,推动福建省粮食体系开放化、多元化,构建粮食供应链网络,引进优质的粮食品种,满足全省需求。
4.2 “转”——重视标准体系建设,实现运转智能高效
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实现粮食流通的信息化共享,促进粮食运转智能衔接高效。一是提高粮食数据元的标准化。在粮食流通过程中对粮食数据元的命名、格式、单位等数据进行标准化规范,按照统一标准的数据元规范进行粮食数据标准化,进而保障粮食流通过程中,针对不同数据集的粮食流通可实现资源共享。二是提高粮食流通环节的标准化。了解、统计、梳理国内现行的物流标准,与粮食物流企业沟通交流,结合粮食物流企业在具体运输、储藏、加工等环节总结的经验,整合制定适合国内粮食物流行情与特点、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配合一致的物流标准,实现粮食运转衔接过程中的智能高效。集合粮食物流设施,以粮食产粮地,如南平、三明、龙岩等粮食市场集中为中心,在统一标准的运输工具及运输相关设备的基础上,优化运输方案、运输路线,提高福建省粮食物流辐射的能力,扩大粮食物流辐射的空间范围。三是提高粮食系统的标准化和福建省标准系统与国内其他标准系统以及国际标准系统的衔接性。国内运转应对接“北粮南运”的粮食通道,实现粮食入闽、跨省粮食接卸的快速运转;国外运转应利用“丝路海运”优势,加强国际粮食的进口贸易,推动粮食的向外辐射。
4.3 “智”——做好智能物流基建,强化粮库数字化水平
推进智能物流基础建设、改善基础设施硬件条件,强化仓储设施的数字化水平。一是做好主销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智能物流设施。以科技保粮为基础设施的主旨,减少占地面积,优化粮仓布局,优化仓型配置,节约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保证生产和经验过程中的连续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在优化粮仓布局的同时,重点研究符合当代粮食仓储需求的数字化、绿色、安全、实用的科学保良的仓储技术,规范存放粮食,保证粮食安全,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实现最高的经济效益。二是对数字粮库全面实现智能化管理(图1)。在数字粮库内全方位设点检测,建造智能入库系统通过数字技术实时监管粮食入库、快速登记录入,自动称重、快速化验等,确保粮食在收购、入库、出库的全程的可控性,运用人工智能实现扦样自动化,完成粮食扦样、计量、入库环节,避免存在“人情粮”等问题,保证数字粮库数据的整体性、准确性、可追溯性;建造智能粮食仓储系统,实现监测粮情实时化,对仓库中温度、湿度、粮温等信息实时掌握,实现粮食监管“看得见摸得着”,运用智能换风、智能气调、低温储粮系统等,实现粮食安全存储和储粮品质管控;建造智能安全监管系统,实现远程监控监管,通过构建对全省数字粮库进行远程粮情监测和监管,确保储备粮存储安全。
4.4 “融”——融合发展物流与信息化,搭建粮食物流信息平台
政府引导资源配置,将已建有的省级粮食管理平台升级为一个面向全行业的福建省特色数字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图2),将粮食从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销售全部过程中所关联的企业均纳人数字化数据管理,以数字化技术保障粮食安全,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标准化的电子粮食体系”,实现粮食交易品质数量可溯源,将粮食物流体系数字化,粮食物流信息整合化,粮食仓储库实时上传粮食数量、质量等相关信息;达到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共享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推进实现全程动态实时监控和穿透式监管粮食产购销企业依靠平台数据对生产运输等环节,作出产能调控、产量调控、进出口贸易调控、储备调控等科学判断和决策,有效提升抗风险能力,确保供应链安全稳定。
5 结语
粮食历来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福建省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国一半,却是全国第三大粮食主销区[14],因此福建省的粮食物流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福建省粮食资源不足,粮食物流不通畅的问题,已成为制约福建省粮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分析福建省粮食流通及数字化存在的现状和问题人手,围绕“集”“转”“智”“融”四方面提出了构建粮食供应链网络,强化物流全局意识;重视标准体系建设,实现运转智能高效;做好智能物流基建,强化粮库数字化水平;融合发展物流与信息化,搭建粮食物流信息平台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实现福建省数字粮食供应链的目标提供理论参考。后续研究应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着重加快推动“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深度融合,尽快完成全省粮食储备信息化“一张网”工作任务,提升应急情况下的粮食物流的响应能力,推动福建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关于2021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N]中国信息报,2021-1207( 01)
[2]刘颖.市场化形势下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
[3]毛学峰,刘靖,朱信凯.中国粮食结构与粮食安全:基于粮食流通贸易的视角[J].管理世界,2015(3):7685.
[4]符瑜.我国智慧物流的发展趋势与提升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2018(1):9092.
[5]梁锡坤.我国智慧物流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6( 8):376-377
[6] 吴志华,胡非凡.粮食供应链整合研究——以江苏省常州市粮食现代物流中心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1,32 (4):26-32,111
[7]钱煜昊,罗乐添,王金秋.突发公共事件下的粮食流通体系优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6):70 -79
[8]李凤廷,侯云先.轴辐式粮食物流网络的横向协同:一个整合的概念框架[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3):75-83,112
[9]李凤廷,侯云先,邵开丽,等.突发事件下的粮食物流——基于情景应对的储备粮紧急调运决策框架[J].中国农村经济, 2016( 12):60-75
[10]夏明伟,朱道立,张钦红.浅析我国粮食物流系统中的粮食质量安全问题[J].中國粮食经济,2013(10):58 59
[11]刘俊铭,吴正官,王蕾.福建省粮食安全保障现状及对策[J].农业展望,2021,17( 8):90-94
[12]赵晓斌.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J]乡村振兴,2022 (4):1
[13]张颖.多环节发力,守好群众“米袋子”[N]福建日报,2022-4-20( 03)
[14]福建省大数据发展条例[N].福建日报,2021—12-31(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