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轩
本轮房企“退市潮”还在持续。
6月2日晚间,ST泰禾(000732.SZ)发布关于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暨停牌的风险提示公告。截至当时,泰禾的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已触及深交所交易类强制退市规定。至此,ST泰禾将成为继*ST蓝光(600466.SH)和*ST嘉凯(000918.SZ)等之后,又一家触发退市规则的房企。
与此同时,多家A股房企接连发布风险提示公告,宣布即将面临“交易类强制退市”。同一时期,房地产开发板块数十只个股股价进一步下挫,其中不少房企股价进一步逼近“1元红线”。而不甘于被动退市的房企也在积极开展“自救”,多家上市公司接连发布公告计划增持自家股票,以展示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遏制股价继续下跌。
在A股退市常态化的背景下,经营状况不准的房企退市并不令人意外。“绩差股”退市,也意味着给好公司腾出空间。
与以往“强制退市”不同的是,A股房企本轮退市多是由于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发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中“交易类强制退市”的相关规定,因而惨遭退市。
顺时间线梳理,5月18日,*ST中天(000540.SZ)发布公告宣布退市;5月26日,ST美置(000667.SZ)发布公告宣布退市;5月31日,*ST蓝光(600466.SH)发布公告宣布退市;6月1日,*ST嘉凯发布公告宣布退市;6月2日,ST泰禾宣布退市。
根据公开信息查询, 截至6月4日,6月初的这短短几天内,就有ST阳光城(000671.SZ)、*ST海投(000616.SZ)、*ST宋都(600077.SH)、ST粤泰(600393.SH)等4家上市房企发布可能退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另据媒体报道,ST世茂(600823.SH)、*ST新联(000620.SZ)、*ST泛海(000046.SZ)等房企也面临退市危机。
这波房企“退市潮”被业界戏称为“1元退市”。沪、深两市今年2月修订的上市规则中,均有“1元退市”的相关规定。
“1元退市”实为“交易类强制退市”。以《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2月修订)为例,其9.2.1条第四、五款规定,上市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本所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在本所仅发行A股股票或者仅发行B股股票的公司,通过本所交易系统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在本所既发行A股股票又发行B股股票的公司,通过本所交易系统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A股和 B股每日股票收盘价同时均低于1元。另据其9.1.15条规定,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而终止上市的公司不会进入退市整理期。
此外,据其9.2.3条第一款规定,上市公司连续1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应当在次一交易日开市前披露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其后每个交易日披露一次,直至相应的情形消除或者本所作出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之日止(以在先者为准)。这也是诸家房企不断发布“股票可能终止上市”公告的依据。
据不完全查询数据统计,今年以来,诸家上市房企因“1元退市”危机共披露过至少79次风险提示公告。其中较早发布风险提示的是在业内有“四川一哥”之称的明星房企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四川蓝光”),该公司于2001年上市,股票首发价为10.25元/股。
今年4月6日,股票简称尚为“蓝光发展”的四川蓝光,因股价首次滑至1元以下,发布第一次风险提示公告。从4月6日至5月9日,该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中,每股股价由0.95元暴跌至0.40元,始终未能重新攀升回1元警戒线之上。这期间,该公司共发布过10余次风险提示公告,并于发布第9次风险提示公告时被冠以“*ST蓝光”(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在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至5月31日宣布将于6月6日退市。
或是受“退市潮”消息的影响,房地产开发板块整体出现股票下跌的迹象。
据东方财富网监控数据显示,5月31日,有超过70只房地产开发股票出现下跌。其中,*ST嘉凯、ST粤泰、ST阳光城、*ST海投4只股票当日跌幅超过5%,触发跌停。
纵观今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板块的总体走势可谓是有喜有忧。从年初到4月中上旬,该板块保持相对高位震荡,这一时期也对应出现了楼市“小阳春”。然而,之后的走势就表现为下滑,5月上旬虽有所提振,但并未成为真正的拐点。
根据东方财富网行情中心监测数据,年初至6月2日收盘,有81只房地产个股呈现下跌趋势,其中有12只股票跌幅超过50%,股价“腰斩”,跌幅榜排名前5的股票跌幅均超过70%。这12只股价“腰斩”的股票中,多数股价已低于1元/股,正陷入“1元退市”的危机中。
但对于行业整体而言,并非真的就是“哀鸿遍野”。今年以来,有30家房地产企业股票走势呈现出涨势,其中21只股票总涨幅超过5%,排名靠前的3只个股总涨幅均超过20%。
6月3日,ST泰禾发布终止上市暨停牌的风险提示公告。图片来源:深交所官网
对于面临退市危机的上市房企而言,强制退市自然意味着融资渠道受阻,更加不利于企业复苏,拯救日渐走低的股价已成为当务之急。其中,不少房企试图以控股股东、董监高、一致行动人增持公司股票的方式挽回颓势。
6月1日,*ST海投连续披露两则相关公告。其一是关于“1元退市”的风险提示,该公司股票收盘价已连续11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如果股价继续低迷,则可能被深交所强制退市;其二则是,公司控股股东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及一致行动人海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计划在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不低于2000万元,增持价格不低于0.95元(含)/股。增持計划实施期间,如*ST海投停牌,增持计划将在股票复牌后顺延实施。
房地产开发板块今年以来的总体走势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值得一提的是,5月31日,*ST海投的股价已下滑至0.75元/股,计划中的增持价格明显高于当前实际股价。*ST海投在公告中称,增持股份的目的是基于对公司投资价值的认可,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其表示,增持价格下限设置是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目前公司股价远远低于公司每股净资产;二是作为控股股东,认可公司价值。
除*ST海投之外,5月以来,ST美置5次发布增持公告,*ST宋都4次发布增持公告,*ST新联2次发布增持公告,金科股份(000656.SZ)5次发布增持公告。
事实上,上市公司退市并不罕见,所谓的“1元退市潮”也非房企专有。
以这类公告标题中的关键词“终止上市”进行检索,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各行各业的上市公司共披露过600多次有关“终止上市”的公告,其中多为触发各类强制退市规则所致,涵盖媒体传播、科技、设计、医药等多个行业。
有关“1元退市”的公告也屡见不鲜,在上述检索条件下,最近的一份退市公告出自一家医疗上市企业。6月3日,宜华健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000150.SZ,*ST 宜康)就发布公告宣布因触发“1元退市”规则而退市。
回到房地产板块,上市房企被强制退市早已不是新鲜事。2022年6、7月时,房地产行业也出现过一次小规模的所谓“退市潮”,多家上市企业因“财务类强制退市”规则退出资本市场。
2022年6月,*ST中房(600890.SH,退市中房)公告宣布财务类强制退市。公告中称,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公司股票自2021年4月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2年4月,公司披露了2021年年度报告,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269.29万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30.83万元,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045.70 万元。这一系列状况触发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中的财务类强制退市相关规定。
同一时期,ST新光(002147.SZ,新光退)、*ST绿景(000502.SZ,绿景退)、海航创新(A股.退市海创600555,B股.退市海B900955)等公司几乎因同样的原因——“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相继被警示后退市,自此再未重返股市。
港股市场中,目前包括世茂、奥园、祥生等20多家港股房企处于停牌状态,这些房企大多于2022年4月开始停牌。根据港交所规定,上市公司若连续停牌超过18个月,港交所有权取消公司上市地位。
总结来说,面临财务类强制退市风险的房企在经营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更为直接明了——营收锐减、亏损严重、债务压力巨大。这些问题在“1元退市潮”中依然存在,多家现阶段发布退市风险提示公告的上市房企,其本身经营状况也难称乐观。
*ST海投是营收锐减、亏损严重的典型代表。据其今年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该报告期营收仅为757.04万元,同比暴降4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96.29万元,亏损同比扩大76.34%;基本每股收益为-0.0063元,亏损同比扩大75%。
金科股份则是深受债务困扰。5月22日,金科股份发布公告称,因未能偿还约2791.55万元商票,被债权人提请破产重整。或是受此影响,之后该股股价暴跌,5月24日收盘价跌破1元,退市压力陡然显现。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刘英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分析表示,所谓“房企退市潮”没必要过分解读,退市规则制定并非针对房地产领域,现阶段的退市现象并非房企独有,而是市场出清的正常规律,应当从市场整体的宏观层面全面看待这一问题。
刘英进一步分析表示,证券市场实行全面注册制以来,企业上市通道更加通畅,打通对应的退市制度也是十分必要的。目前,资本市场所有的行业、企业面临经济形势、政策制度、交易规则都是一样的,在外部因素同等的背景下,个别企业因自身经营状况不良而触发退市机制,既是资本市场健康发育的要求,也符合资本运行的客观规律,应予理性看待。
刘英认为,上市企业面临退市危机时,在规则框架内,积极采用诸如增持自身股票、回购股票、引入外部资本并购重组等方式维持上市条件,以图留在资本市场,也是较为合理的做法;退一步讲,即便企业最终被迫退市,也并不意味着“万劫不复”,在当前金融制度日趋完善的条件下,股票之外依然有诸多其他融资渠道可供选择。
基于房地产行业目前所处形势,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分析,从房企这两年经营情况看,此次上市房企“退市潮”实质上是行业剧烈调整引发的新情况,说明当前房地产企业面临优胜劣汰的形势,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的机制充分发挥出来了。另一方面,“退市潮”也表现出一些房企的脆弱面,行业的复苏或恢复任重道远。
在严跃进看来,“退市潮”现象需要购房者以理性的态度看待,也更需要有关方面积极引导和把控。
刘英表示,房地产行业关联上下游数十个行业,且与金融体系紧密相关,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如何在资本市场中健康发展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当前行业复苏的进程中,各地方政府有必要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予以正确引导,促进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