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竞文
他们热情洋溢,他们朝气蓬勃,他们用激扬的舞姿书写青春之歌,他们用不懈的努力追逐梦想。他们是南宁市青秀区第一初级中学(以下简称“青秀一中”)彩虹舞蹈团。
青秀一中自建校以来,致力于打造“彩虹文化”品牌,践行“让每个师生绽放最美丽的色彩”的办学理念,不断健全学校体育美育考核评价体系,为广大师生展示艺术才华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通过打造“七彩社团”、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彩虹舞蹈团是学校重点打造的艺术社团之一,每周三下午第八节课是舞蹈团的活动时间。
彩虹舞蹈团成立的时间很短,因此成员们的舞台经验还很欠缺,但大家却用最美的舞姿描绘最绚烂的彩虹。
故事一:《远古的呼唤》
2022年秋季学期,为了参加南宁市第二十四届中小学艺术节展演,指导老师从彩虹舞蹈团挑选部分成员组成彩虹舞蹈队,排演新节目《远古的呼唤》。这支舞改编自舞剧《五星出东方》丝路魅影之《灯舞》选段。《五星出东方》讲述了在古丝绸之路新疆和田段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的动人故事。其中,《灯舞》的舞蹈参考丝绸之路上克孜尔石窟中“龟兹壁画”里“伎乐天人”的姿态和动作,以龟兹乐舞为基础,汲取中国古典舞的精华,结合当代舞蹈语言进行艺术创作与加工。舞者手持莲花灯翩翩起舞,清油燃灯驱散黑暗,带来光明与温暖,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从开始排练到正式展演,留给彩虹舞蹈队的时间只有一个月。指导老师骆支蘭说,演员们为了能在展演舞台上展现最美舞姿,可谓争分夺秒地排练。由于学校的活动场地有限,为了不影响学校其他活动的开展,演员们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每次排练都是见缝插针式地使用校园里的空闲场地。每天的体育大课间、午饭后的休息时间,以及每周的周末,舞蹈教室、操场、风雨球馆、露天舞台……处处可见演员们挥汗如雨、努力练习的身影。
2105班的丁俊杰是这支舞里唯一的男演员。进舞蹈团前,丁俊杰练了7年的拉丁舞,“转行”跳起中国舞对他来说还是有些挑战,“刚开始还真有点不习惯,两个舞种从节奏到基础动作都不太一样,我得一招一式比画着练,调整过来。”丁俊杰说。
2107班的黄凡宸是这支舞的领舞,她不但要完美演绎开头的独舞片段,还要在群舞中带头走好队形。黄凡宸深知领舞的重要性,除了每天晚上完成作业后自己额外加练,还自觉学习该舞蹈的文化背景和相关知识,以达到动作的形神兼备、内外统一。
《远古的呼唤》服装和头饰参考了古代壁画,因此演员们的发髻又高又重,为了适应这颇有重量的头饰,同学们排练时也要戴着。“头饰箍在头上很紧,勒得头皮生疼,每次排练下来,额头就是一道深深的红印子。”2106班的王璐敏说,“排练很辛苦,但也很快乐,每周最高兴的事莫过于覃副校长请我们喝奶茶了。”覃中佩副校长是这支队伍的大家长,每次来探班,总给同学们带来各种好吃的。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美食,开心极了。
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远古的呼唤》在展演活动中获得了舞蹈类金奖。2023年1月,《远古的呼唤》到北京参加由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办公室、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国展演活动,在活动中彩虹舞蹈队大放异彩。
故事二:《歌飘三月三》
今年2月,一封特殊的活动邀请函寄到了青秀一中。原来,因为《远古的呼唤》在“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国展演活动中表现优异,组委会力邀彩虹舞蹈团参加3月6日在杭州举办的迎亚运200天倒计时文艺汇演,但需重新编排一支60余人参与的大型舞蹈。这个好消息既让人激动,又让人忐忑,仅有1个月的时间,一切从零开始,是机遇,更是挑战。
经过深思熟虑,指导老师决定以“歌飘三月三”作为舞蹈的名字,并在舞蹈中融入3个极具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绣球、打蓝靛和天琴。舞蹈分为3段,由3组同学配合完成。这不仅要求队员们高质量完成好各自选段的舞蹈,还要求大家相互协调、紧密配合。
时间紧、任务重,在同学、家长、老师的支持下,由64名队员组成的舞蹈队迅速集结。
为了不耽误演员们的学习,练舞时间安排在每天上午大课间、下午阳光体育时间、晚辅导结束后以及周末。因人数众多,场地有限,加上舞蹈编排的特殊性,舞蹈队要分场地练习,室内体育馆、学校架空层、校园田径场,都成了临时的“舞蹈室”。64名演员在路灯下、在星光下、在烈日里、在风雨中刻苦训练,从未有人缺席,薄薄的舞蹈鞋底几近磨穿。日复一日的重复练习,只为了将最完美的舞蹈呈现给观众。
从学校的排练室到迎亚运的舞台,从配合不协调到舞台上大放异彩,彩虹舞蹈团的成员们不仅展示了青秀一中传统文化教育和美育教育的成果,体现了南宁市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还彰显了广西青少年关心亚运、助力亚运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