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婷
纺织服装产业是中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东盟国家和地区推进工业化发展、创造国民财富以及提供大量就业的重要民生产业。
现阶段,东盟国家纺织服装业发展迅速,纺织服装成为中国和东盟之间互补且具有发展潜力的产品。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作为促进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自办会以来给双方纺织产业提供了诸多发展契机。在这里,中国—东盟纺织合作的“丝网”正通过设置展会、举办贸易促投会等方式被织密,利好正在显现。
密不可分的纺织合作伙伴
中国与东盟的纺织产业发展各有优势,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从各自发展特点来看,中国纺织全产业链完整,在研发、高附加值、快速反应、短交期、复杂产品订单等方面具备优势。同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中国的纤维原料、纺纱织布、服装家纺工艺制造和装备大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另一方面,纺织服装业正是东盟国家制造业的重要行业之一,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原材料成本等优势显著,还有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与欧盟、北美市场间关税优势也占据发展先机。
例如,越南是世界第三大服装出口国,纺织品是其重点出口产品之一。近些年来,越南利用其签署的大量自由贸易协议带来的新机遇覆盖整个纺织产业链,不断吸收来自国内外的投资大力发展本国的纺织工业。印尼工业部则把纺织业及成衣业确定为印尼工业4.0计划优先发展的五大行业之一,为提高纺织业竞争力,其还致力于加强对该行业的人力资源培训、技术升级和数字技术支持。
同时,中国不少纺织服装企业都在东盟国家投资设厂,东盟国家承接了大量服装订单的转移,双方共同推动了中国—东盟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在缅甸,中国纺织厂和制衣厂约占总数的65%~70%;越南、柬埔寨等也云集了大量中国服装企业,中国的纺织企业还加大了对越南胡志明市周边的投资力度,华孚时尚、天虹纺织、鲁泰和百隆东方等大型纺织企业都在越南增扩产能,设立起棉纺基地和服装加工基地;红豆集团和申洲集团在柬埔寨设立的出口加工区和服装加工基地也被视为中国纺织企业向东南亚地区“走出去”的典范,为中国与东盟创造着经济效益。
2013年,东盟开始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第3大市场。2022年,中国纺织品行业3.6万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收入5.2万亿元人民币,纺织服装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新高,东盟更是在这一年首次跃升成为中国纺织行业的第一大出口市场。
可以说,中国和东盟互为双方纺织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伙伴,在这样的背景下,东博会作为推进区域一体化的务实平台,一直积极致力于扩展双方相关合作的渠道,扩大合作的成效。
多形式联动,纺织合作收获满满
一直以来,东博会为中国—东盟纺织产业提供了展示优势的对话窗口,帮助纺织产业把优势变成“本事”,众多纺织企业和产品都在东博会上有所收获。
中国企业天虹纺织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棉纺织品制造商之一已多次参展东博会,在第15屆东博会上,缅甸纺织协会还与广西经贸技术学院签署了行业技术培训合作协议。老挝纺织品、缅甸纺织服装等商品更是东博会上的“抢手货”,得到众多参展观众的喜爱,相关的投资贸易也在此寻到了一方合作的“热土”。
在2022年举办的第19届东博会上,各方共签订了合作项目267个,总投资额达4130亿元人民币,在签订的合作项目中,轻工纺织与高端金属新材料、绿色环保、大健康和文旅体育、绿色化工新材料及机械装备制造共为投资的六大热点板块,热点板块的签约金额占比超过了70%。而作为中国西南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的广西,南宁市、柳州市、贵港市、玉林市所签约的投资合作项目也都涉及了纺织服装领域。
2023年3月17日,由东博会秘书处、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国际商会广西商会、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国际博览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广西·东盟国际纺织服装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东盟纺博会)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通过“会、秀、奖”三位一体联动的模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纺织服装上、中、下游企业及客商搭建了有效供销、交流的合作平台,有助于推动扩内需、稳外贸、促产销、旺消费,助力中国—东盟纺织服装产业振兴。
据了解,此次东盟纺博会共设置了10个展区,涵盖了纺织服装的全产业链,展出面积达2万平方米,展位总数超过600个,逾400家国内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参展商参展。开展首日,大批纺织服装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及投资商、采购商、经销商、电商平台卖家都到场寻找商机、选品采购、洽谈合作,现场成交捷报频传。
此外,东盟纺博会还通过举办东盟纺织服装跨境电商峰会暨采购选品对接会、纺织服装产业招商推介会、“民族与时尚”服装秀、中国—东盟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绿色印染与碳中和发展论坛、纺织材料创新论坛、商务考察等商贸对接活动,畅通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中国—东盟纺织合作机制,为世界打造了优秀的纺织会展样本。
顺应时代机遇,展会常办常新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和东盟的纺织行业迫切需要以更加国际化的视野调整纺织服装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知名度,才能在贸易当中取得足够的主动权。
东博会紧跟时代,通过打造一站式展览展示、互动体验、电商峰会、服装秀场、供需匹配、招商推介、资源对接的产业服务平台,进一步释放区域内独特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成为中国—东盟轻工纺织产业在世界舞台上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致力于为中国—东盟纺织服装产业寻找蝶变的发力点。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东博会上首设了公共防疫及卫生展区,广西纺织服装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的展位展出了多款可重复使用的医用防护服,将行业中涌现出的新业态、新成果、新做法与东盟国家共享。在给展商提供传统服务的基础上,为助力经济加速恢复重振,东博会还与云上东博会、《会展时空》全面深度合作,搭建了纺织服装在线B2B电商集群交易平台,形成了有韧性、有活力、全在线的纺织服装数字供应链生态集群。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为区域纺织服装行业贸易投资创造明显利好和制度红利。RCEP的实施有助于推动中国与东盟的生产分工合作,进而带动双向贸易规模的扩大,RCEP生效后,中国与东盟纺织服装产业间的国际生产分工合作体系将更加完善。此外,RCEP中投资便利化、自由化等措施,还将推动行业在区域内的投资互动,促进建立更加联动的产能合作体系,为地区乃至全球的跨境投资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在RCEP生效实施的大背景下,东博会也从服务“10+1”向服务RCEP升级,设立了RCEP展区、东盟和RCEP精品展区,进一步拓展东盟及RCEP市场,不仅为中国—东盟探寻合作共赢之路,也有助于区域内纺织产业的升级转型。
可以预见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东博会正释放出更多能量,中国—东盟的纺织业未来可期。
·联系编辑:8932411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