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川
1937年,北平沦陷后,主张抗战的梁实秋只身南下。几经辗转,他于1938年7月来到重庆市中心,从事编辑、翻译等工作。后因重庆大轰炸,梁实秋不得不另选躲避之所。不久之后,在重庆北碚郊外,梁实秋和吴景超夫妇合买下一个小院,这里离他当时工作的编译馆很近,为方便邮差递信,他用吴景超夫人龚业雅之名,将居室命名为“雅舍”。
由于重庆为山城,梁实秋的雅舍只能依坡建在半山腰。
若有朋友来访,先要上七八十级台阶。这还不算,更“离谱”的是,等到客人进屋后,还得再上坡。因为梁实秋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
有一天,梁实秋的几个学生来他家做客。当学生们气喘吁吁地来到他家时,本以为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没想到,进屋后还得再上坡,大家惊讶不已。看到學生们吃惊的表情,梁实秋早已见惯不怪,他风趣地对学生们说道:“其实,我甚是喜欢屋里的‘上坡和‘下坡。你们想想,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还可多吃一碗饭,增长肌肉;饭后,再鼓腹下坡,又可消化吃的食物,实乃幸事一件。”
有一位学生开玩笑地问梁实秋:“先生每天回家先是不停上坡,回到家后,还要再次上坡,天天如此这般,会不会觉得很累?反正是我的话,可能就坚持不下来!”这位学生的问话逗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起来,梁实秋也被逗乐了。
笑过之后,梁实秋认真地回答道:“其实,上坡和下坡,何尝不是一种人生之路?不过,究竟是上坡还是下坡,要取决于你们怎么走。上坡时要稳得住,下坡时要立得住;只有这样,才能在进退无常的人生中,化坎坷为坦途,变曲径成通衢。”
说到这里,梁实秋故意停顿了一下,最后一字一句地告诫学生们:“最关键的是,上坡时,我们不高看自己;下坡时,我们不低看自己。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看淡得失,这才是做人的大智慧。”
听了梁实秋一番“上坡和下坡”的妙论后,学生们全都热烈鼓起掌来。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演讲与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