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

2023-06-18 11:12:44
文萃报·周五版 2023年23期
关键词:稻鱼联合国粮农组织稻作

编者按:6月10日是今年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護非遗文化。本报特推出“民以食为天:中国19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版,以飨读者。

江西万年稻作农业文化系统

江西万年稻作农业文化系统,是以贡米栽培为特色,并经历“野生稻—人工栽培野生稻—栽培稻”水稻驯化过程的稻作农业文化系统。万年种稻历史可追溯上万年。遗产地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万年县,总面积1140平方公里。核心区为万年县荷桥村山区,种植面积300余亩。2010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万年县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里发现距今约12000年的稻作遗存,被考古界公认为世界稻作起源地之一。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我国第一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05年6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中南部,瓯江流域的中下游,该县自公元9世纪开始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稻田养鱼”,并不断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稻鱼文化。稻田养鱼产业是青田县农业主导产业,面积8万亩,标准化稻田养鱼基地3.5万亩,是青田县东部地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种养模式生态高效,鱼为水稻除草、除虫、耘田松土,水稻为鱼提供小气候、饲料,该系统减少化肥、农药、饲料的投入,鱼和水稻和谐共生。

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

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具有8000多年栽培历史,是以旱地种植谷子(小米)为主,兼顾其他杂粮种植为特色的旱作农业生态系统。遗产地涵盖敖汉旗全境,农作物总耕种面积300万亩,核心保护区在宝国吐乡。2012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敖汉旗境内有古文化遗存3000多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8000多年历史的碳化粟和黍粒。

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

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是指在水稻田中“种一季稻、放一批鱼、养一群鸭”为特色而形成的稻鱼鸭共生、鱼米鸭同收的复合生态农业系统。遗产地位于黔东南的从江县,现有稻田面积17万多亩,其中保灌面积12万多亩。从江稻田养鱼鸭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400多年。2011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鸭系统是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这种以鸭食虫、以鱼食草、用鸭鱼粪做肥料的稻鱼鸭复合系统,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多种生态功能。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包括古茶树资源与古茶园生态系统。遗产地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境内。现有茶园面积300多万亩,核心保护区景迈芒景古茶园分布在惠民乡景迈、芒景2个村,茶园面积16000多亩。2012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洱茶人工栽培历史距今有1800多年的历史。普洱府自明清即普洱茶生产和贸易的集散地,也是被称为“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茶马古道的起点。

河北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

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是城市之中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具有1300多年历史,是以庭院漏斗架式及多株穴植栽培为特色的传统葡萄种植系统。遗产地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古城,传统葡萄园现存近千亩,主要集中在春光乡三个城中村。2013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引种始于唐代,通过“丝绸之路”从古西域大宛国引进,经当地果农世代精心栽种繁衍至今。核心区葡萄树龄均在100~600年间。葡萄栽培于庭院中,与民居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清远楼下两天地,半城瓦舍半城绿”,是宣化这座河北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景致。

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

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是以“香榧树-梯田-林下作物”复合高效为特色的农业生态系统,已有2000多年历史。遗产地位于会稽山腹地,现有香榧基地30万亩。2013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会稽山古香榧群,起源于唐代以前,扩大栽培于宋代,在元、明、清三代种植规模得到发展。现在核心区有结实香榧大树10多万株,其中千年以上的古香榧树有4500多株,百年以上的有7万多余株。古香榧群所在地区山地占95%,森林覆盖率高达90%,乔、灌、草有机结合,构成良好的森林植被,林业生态系统保持完整,保持了水土,调节了气候。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利用山地资源,建设形成的“林-寨-田-河”四度同构生态农业系统。遗产地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分布在红河、元阳、绿春和金平四县。开垦耕种历史有1300多年。2010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哈尼梯田以高坡度梯田稻作为显著农业特征,形成独特的“三犁三耙”“夏秋种稻、冬春涵水”“人工耕耘除草”等精耕细作技术体系,以及稻、鱼、鸭的循环共生体系,是低碳、生态、循环农业的典型代表。

福建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

2014年,“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茉莉花是佛教四大圣花之一。早在2200年前,茉莉就从国外随佛教传入东南佛国福州,福州渐成茉莉之都。茉莉花与茶的结合,则始于宋朝。当时,随着香疗的普及,中医对茶及茉莉花的保健作用有了充分认识,茉莉花茶的制作技艺由此在福州应运而生。

猜你喜欢
稻鱼联合国粮农组织稻作
清代广州外销面中的稻作图研究
古今农业(2022年2期)2022-08-15 01:40:30
稻田里的农耕智慧
——稻鱼鸭共生复合系统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
乡村科技(2020年18期)2020-08-09 21:01:42
韩长赋出席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第41届会议屈冬玉当选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到2022年,安徽省稻鱼综合种养将达600万亩
黔东南稻作农业文化景观与糯稻品种的多样性保护
黔东南稻作农业文化景观与糯稻品种的多样性保护
农业生产指数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通报全球食品价格创六年来新低
现代企业(2015年8期)2015-02-28 18:55:32
赣榆区麦秆还田稻作试验总结
现代农业(2015年11期)2015-02-28 18: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