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的筹划与抉择

2023-06-18 01:09
文萃报·周五版 2023年23期
关键词:南京城淞沪大后方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暴露无遗。“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战火延至华东。11月初,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后,淞沪战局急转直下,日军急欲攻占南京。国难当头,蒋介石与国民政府毅然决定迁都重庆……

迁都之筹划

国民政府在筹划未来对日作战过程中,不得不考虑日本根据《淞沪停战协定》在上海有驻军权,首都南京随时受到威胁,需要另找“大后方”的问题。1935年蒋介石第一次到四川视察后,产生了将四川定为抗战大后方的预想。

1937年“七七事变”不久,迁都之议复在国民政府高层中酝酿。

但迁都是个现实问题,如果要迁都,何处是归宿?蒋介石的想法随战局而变化。他在8月的预定工作中,考虑政府地点拟定武汉,或长沙、广州,大本营拟在洛阳、西安等处。显然,在蒋介石的考虑中,负责指挥作战的大本营应该置于离前线更近的地方。

蒋介石所以最终选择四川重庆作为迁都之地,与其1935年的西南之行密切相关。

1935年,蒋介石在中央势力渗入西南后,对西南数省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考察,他对地形复杂险要、在国防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四川给予了高度认可。此后,国民政府即着手经营以四川为首的战略大后方,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

迁都之实施

淞沪会战进行中,日军已开始轰炸南京,以逼迫中国投降。到10月底,中国军队在淞沪战场处于不利地位。蒋介石已与刘湘等商定关于整理四川财政及加强国防建设等事项,为中央政府西迁入川预作安排。

11月11日,上海失陷。日军自太湖南北两岸同时西进,威胁南京。12日,蒋介石与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会商,初步决定迁都重庆。15日,国防最高会议决定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迁重庆,军事委员会之迁移地点由委员长酌定。16日起,南京各军政机关人员开始向重庆、汉口、长沙等地迁移。当晚,国府主席林森即率随从十余人登船离京。蒋介石仍留守南京。20日,国民政府正式发布迁都宣言,昭告全国军民:迁都重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持久抗战。当天,蒋介石致电各省市政府及党部,解释迁都决策,坚定抗战信心。

实际上,南京各机关的西迁工作在10月份已陆续开始,到11月中旬作出迁都决定时,已进入大规模的后续阶段。迁都宣言发布时,党政领袖与各机关办公人员,基本离开了南京。11月底,林森、叶楚伧、吴稚晖等一批党政大员先后到达重庆,宣布迁都初步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1938年10月武汉失陷前,重庆作为陪都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地位。国民政府与国民党的多数党政军机构在初期分别是迁移到了武汉、长沙等地,武汉一度成为抗战的中心。

蒋介石撤离南京

日军占领上海后,直接扑向南京。

12月1日,日军攻占江防要塞江阴,完成对南京东面的包围。同日,日方大本营下达“攻占敌都首都南京”的第八号敕令。南京城的防守问题,便出乎蒋介石意料地提前到来。

12月4日,日军推进到句容、镇江、秣陵关一线,基本完成对南京的包围,同时对南京城施行日夜轰炸。为安全起见,蒋介石从陵园官邸搬到清凉山暂住。

12月5日,日軍开始猛攻南京外围阵地,南京城岌岌可危。6日,蒋介石研判时局:“倭寇对德国大使所提调停办法,以我不能屈服,彼已决绝乎。史大林(即斯大林)复电亦到,俄态度已明,再无所待矣。”即陶德曼调停失败,苏联出兵更是无望。蒋下定决心,离开南京。

12月7日,是蒋介石离开南京的日子。凌晨4时,他即起床祷告、默坐,五时三刻乘坐“美龄号”飞离南京。为稳定守城官兵军心,蒋临行前特意留下两个班侍卫守在下关码头的小兵舰,意在说明自己尚在南京。

6天之后的12月13日,日军攻破南京城。

(摘自《世纪》 陈红民、潘建华/文)

猜你喜欢
南京城淞沪大后方
档案聚焦:85 年前淞沪会战中的郭沫若(二)郭沫若对淞沪会战战况的六点意见
上海史料展纪念淞沪抗战89周年
南京城市中心区生态需水量探析
大后方民众抗日救亡掠影展开幕
南京城与秦淮河
决战“大后方”——突发报道中的编辑价值
纪实的力量
从南京城墙砖的铭记谈起
日本画家彩绘辛亥革命图
上海市民日记中的“八·一三淞沪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