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程斌
国家博物馆在近期文物整理中发现了一批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以下简称北平军管会)接管北平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的文献资料,均为当时北师大发给国文系教授黎锦熙的文件资料,保存较为完好,时间连续,事件连贯。目前,学界有很多关于北平学校接管方面的研究,但多数关注清华和北大等高校的接管,论及接管北师大的研究尚少。通过研究这批文献资料,可完整还原北平军管会接管北师大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1948年底,随着平津战役迅速推进,国民党军队残余被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等几个孤立据点。北平是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历史文化古城,为完成对北平的顺利接管,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北平市委和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所谓“军管会”即由军事人员组成的管理地方事务的机构,是被接管城市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肃清一切反革命武装及散兵游勇。其下设的文化接管委员会负责“接管一切属于国家的公共文化教育机关及一切文物古迹”[1],接管北平所有大学的工作即属文化接管委员会负责。12月底,文化接管委员会开始筹备北平城外大学的接管工作。1949年1月1日,北平军管会正式成立,叶剑英任主任,同时兼任北平市市长。
北平军管会接管大学首先要实地调查研究,“各校都经过三个步骤,通过地下党获得各校的真实情况,工作人员与各校进步教授、学生个别访问及举行座谈会,从侧面调查,三种材料分别对照,并得出初步推断”,然后“拟定接管方案”。接管大学的原则是:“实际接管而形式上是维持原状,同时宣布必要而且可能的改革”,实施原则是:“依靠地下党,团结进步分子,争取中间分子,孤立落后分子,必要时给反动分子以必要的镇压。”[2]由此可见,北平军管会在接管大学的过程中较为注重方式、方法,依靠地下党和进步人士开展具体接收工作。这些北平军管会在北平解放初期经过实地调查和实践得出的工作经验,直接应用在了对北师大的接管上。
肃清国民党特务,既是接管大学的前提条件,也是接管中的重要任务,北平军管会十分重视对特务分子的清理。1948年12月17日,叶剑英在中共北平市委第一次会议上提到,接管初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迅速消灭混乱现象,肃清反革命残余。[3]《北平市军管会接管工作概况》详细记述了当时军管会在北平抓捕特务的情况:“和平接管使敌特事先能用各种方式潜伏起来,……敌党团特务分子则由公安局负责,到3月上旬止,……登记党团特务重要分子XXX人,并破获中国新社会革命党、傅作义侦察总队王风岗的纠查总指挥部……及冒充中国共产党社会部等各特务系统”。[4]于此可见,军管会接管北平时,特务活动较为猖獗。
北平的大学是特务分子重点渗透的地方。接收清华大学时,张奚若教授等人要求北平军管会宣布方针时要“强调取缔国民党和三青团的活动,收缴特务枪支等”[5]。可见,当时清华校内的特务是有枪支的。和清华大学一样,北师大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进步学校,其进步学生曾参加过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历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北平学生运动,是北平学生运动的重要阵地之一。北师大还是北平较早设立党支部的大学,党组织发展较快,党员人数很多。正因如此,北师大成为国民党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想方设法派出顽固特务潜伏在学校附近,妄想歪曲学生思想,掌控进步学生动向。1947年底,学校新诗社在排演进步诗剧时,有“特务学生前去挑衅”,打伤进步学生,破坏学生自治会。[6]1948年北师大“四九”血案中,国民党大批特务闯入学校抓走了学生。[7]当年4月11日,特务又在校园镇压罢课学生并破坏校舍。国民党还将一些学生也发展成了特务,扰乱进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这些特务在1949年初中国共产党接管北师大时,仍藏匿于学校中,这是北平军管会在接管学校前要肃清特务分子的原因。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17日,北平軍管会正式接管北师大,而实际上,在未正式接管的2月15日,北平军管会就要求北师大肃清特务分子。2月15日,北平军管会给北师大发函:“据报,贵校至今尚有国民党特务分子在校活动,有碍教学与治安,有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基本精神,即希查明停止。并将特务分子所藏一切武器弹药于文到两日内收送公安局,一面将收缴情形函告本会文化接管委员会为盼。”据此函件可知,北平军管会曾对北师大特务情况进行过调查,北师大确实有国民党特务分子。北师大在2月16日收到此函后,于17日给学校教师发通知,要求“有此项活动应即停止,倘或藏有武器弹药等件并应即时缴出”,并且上级要为下级进行担保,保证书写:“绝无国民党特务活动,亦未藏有武器弹药等件,如有不实,愿受惩办。”根据这些档案可知,当时的北平军管会对北师大校内特务分子极为重视,亲自开展过调查,在清理完校内特务分子后才对学校正式接收。而当时的北师大也极为重视军管会查找特务分子的要求。通过北平军管会、北师大的相关来往函文可知,虽是抓捕特务分子这种紧要事情,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非常注重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
肃清特务分子后的首要工作就是全面建立接管学校的领导机构。1949年3月1日,北师大发给时任国文系主任黎锦熙的《通知》记:“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代表郝人初、叶丁易二先生奉令到校督导本校一切行政、教学工作之进行,并派……五先生为联络员,常川驻校了解情况进行联系,自即日起开始办公,……”郝人初、叶丁易是“军代表”,他们“代表军管会,负责接管对象的人事、业务、生活诸方面的管理;联络员负责了解情况向上反映,帮助军管代表执行具体的工作”[8]。郝人初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北师大,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后到延安参加革命工作,是接管北师大的合适人选。叶丁易也毕业于北师大,曾参加进步运动。选择他们接管北师大应该是北平军管会精心选择的结果。
军代表和联络员只是军管会接管学校的临时人员,为保证学校平稳接管和各项教学工作的稳步开展,北平军管会在军代表和联络员后又设立了“校务委员会”(以下简称校委会)。“由教授、讲师、助教和学生代表组织校务委员会维持校务,……吸收1/3左右数量有学问、有威信的中间分子教授乃至个别右翼教授参加,……”[9]继“军代表”后,校委会成为接管时期最高权力机构。接管清华大学时,“张奚若……坚决不肯出任清华校务委员会主席或校长之职,……这是急须解决的”[10]。于此可见,校委会成立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接管工作,而选择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担任校委会主席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北平军管会发给北师大的校委会委状抄件记:“黎锦熙为常委兼主席,汤璪真、陈兆蘅、傅种孙、郝人初为常委。”落款是北平军管会主任叶剑英,副主任谭政。常委共计5人,其中郝人初曾是接管北师大的军代表,现时是校委会委员,证明军代表的权力逐渐移交给了校委会。另一件黎锦熙被任命校委会主席的委任状,盖有叶剑英和谭政的印章,左上方还盖有一方尺寸较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之关防”印章。委任状落款有明确时间:1949年5月13日,证明黎锦熙于此时正式被任命为北师大校委会主席,全面负责当时北师大工作。至1950年3月黎锦熙离任校委会主席,北师大校委会这一“军管”时期的临时特别机构存在了大约10个月的时间。
那么,北平军管会为什么任命黎锦熙为校委会主席呢?黎锦熙是何许人也?黎锦熙是湖南湘潭人,清末秀才,家学深厚、学识渊博,曾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员,后北上任职教育部,任教北师大。黎锦熙是立场坚定的进步学者,1925年的“女师大风潮”和1948年北师大“四九”血案中都坚定地站在进步学生一边,这些是黎锦熙担任北师大校委会主席的思想前提。此外,黎锦熙自1920年起,一直在北师大任教,期间担任国文系教授、主任及文学院院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948年前后出任学校教务长并代理校长,对学校教务工作十分了解,这是任命他为校委会主席的原因之一。
肃清完特务分子并重建学校领导机构后,北平军管会开始领导学校逐步推进各项工作,他们广开言路,欢迎所有师生对学校行政、教学、课程等讨论、提议,推进教育改革,规范薪水发放、食粮领取……北师大,这座中国最早的师范学校、中国教育的一面旗帜,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重生。
*本文為中国国家博物馆2021年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黎锦熙捐赠文献整理研究”(项目编号:GBKX2021Z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图片均为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组织条例(草案)[M]//范硕.新北平首任市长叶剑英.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9:136.
[2][10]北平市军管会文管会关于接管清华、北大维持燕大的专题报告[M]//北京市档案馆.北平解放(上).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9:468-469,469.
[3]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共党史人物传:第40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62.
[4]北平市军管会接管工作概况[M]//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档案馆.北平的和平接管.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213.
[5] [8]北平市军管会文管会接管工作总结报告[M]//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档案馆.北平的和平接管.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435,426.
[6]徐康.“怒向刀丛觅小诗”——记北师大在解放前夕的新诗活动[M]//政协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资料:第35辑.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236-237.
[7]徐康.严词正对千夫指抗暴全凭赤子心——忆黎锦熙先生在北师大“四·九”血案中[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湘潭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湘潭文史:第5辑,1986:120.
[9]中共北平市委关于大学的处理方案向中央并华北局、总前委的请示[M]//陈大白.北京高等教育文献资料选编1949-1976.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作者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