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 常远
【摘要】 《木偶奇遇记》中木偶匹诺曹从爱吃贪玩、任性胡闹的木偶成长为勤劳上进、孝顺父亲的男孩儿,是他身上所具有的斯芬克斯因子动态发展的结果。在兽性因子占主导地位时,匹诺曹受自然意志控制,一心追求快乐和自由,出现种种荒唐行为。当人性因子占主导地位时,匹诺曹的伦理意识和理性得以发展和成熟,指引他做出符合伦理规范的选择,最终不仅在生理上得以蜕变成人,更实现了伦理意义上的成人。
【关键词】 《木偶奇遇记》;变形;斯芬克斯因子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0-000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0.002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學重点研究项目“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儿童小说的伦理价值研究”(SK2021A0377);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2020jyxm1086);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110372134)。
“变形”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形态的变化。自奥维德《变形记》以来,变形成为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母题,形成了人与动物,人与非生命物质,有生命物与无生命物之间变化的三种变形模式。[1]文学伦理学认为,人作为个体的存在,等同于一个完整的斯芬克斯因子,同时存在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其中,人性因子即理性意识,主要表现为能够分辨善恶的理性意志,而兽性因子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动物本能的残余,表现为自然意志或自由意志。[2]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的此消彼长则会导致人物性格的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的持续斗争过程往往反映在主人公外部形态的变化上。当人性因子能够控制兽性因子时,变形主人公变形成人;当受制于兽性因子,为欲望所控制时,主人公失去人的身份,变形为兽或其他非生命物质。[1]《木偶奇遇记》中木偶匹诺曹曾多次变形,先从木偶退化成驴,再从驴变回木偶,最终由木偶进化成小男孩。这一外部形态改变的过程正是匹诺曹作为一个类似儿童的个体身上所具有的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
一、退变成驴
当盖佩托将一根没有生命的木头雕成能说会跑的木偶,匹诺曹就成了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并存的类人生物。他虽尚未完全获得人身,但已经具备了说话、思考和交际等能力,表现类似儿童。儿童虽已完成生物性选择,具备人的生理特征,但尚未经过伦理选择,不具备成熟的伦理意识,所以他们的人性因子还不足以对兽性因子进行有效的约束与控制,更多地表现为与生俱来的天性。某种意义上,尚未受到伦理启蒙的儿童在伦理本质上与动物几乎没有区别,驱动他们思想和行为的动力,都是那种与生俱来的自然本能与欲望,而非伦理意识或者善恶观念。[3]匹诺曹入世之初,出现了种种任性胡闹行为,正是他作为一个斯芬克斯因子,兽性因子占主导地位的表现。
匹诺曹身上的理性力量非常薄弱,行为主要受到自然本能的驱动,表现为贪图享乐,好逸恶劳,不辨善恶和不负责任。匹诺曹十分贪玩,频频撒谎和逃学,如他所言,“真正让我感兴趣的,那就是吃饭、睡觉和给自己找乐子,从早到晚四处游荡。”[4]匹诺曹第一次逃学后闯入木偶剧场,差点因扰乱演出秩序被剧场老板“吞火者”扔进了火炉。获救后,他只消停了几个月,又在贪玩的同伴的鼓动下,逃学去海边看大鲨鱼,差点命丧警犬和绿色渔夫之口。侥幸逃脱的匹诺曹回到了仙女身边,却在仙女兑现将匹诺曹变成小男孩的承诺的前夕听信坏朋友“蜡笔芯”的蛊惑,再次出逃前往儿童不用读书天天玩乐的玩具国。可见,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内心寻求刺激和快乐的自然本能欲望力量极大,不仅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会驱使儿童铤而走险,给儿童自己和他人带来灾难。
匹诺曹的离家出走凸显了他的不负责任和伦理意识的淡薄,是对父亲盖佩托和宛如母亲的蓝发仙女的背叛。盖佩托制作出了匹诺曹,并像父亲一般照顾着他。盖佩托将自己的晚餐省下留给匹诺曹,卖掉自己唯一一件御寒的外套供他读书。蓝发仙女数次救下匹诺曹,给予他物质的优待和精神的鼓励,耐心地陪伴着匹诺曹成长。然而,受兽性因子控制的匹诺曹一心只惦记着自己的快活,亲情伦理观念淡漠,逃避为人子女的责任,多次任性地一走了之。由此可见,当兽性因子占主导地位时,儿童既无法感知也无从回馈父母的亲情,更无法在亲人的关爱和指引下进行理性的思考做出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
兽性因子的强势导致伦理意识式微,造就了匹诺曹妄想不劳而获的心理和轻信坏人的行为。狐狸和猫觊觎匹诺曹获得的金币,对他谎称在奇迹之地种金币可以得到更多金币。对于这种荒唐的说法,匹诺曹却很快相信了,最终被狐狸和猫骗走了五个金币。狐狸和猫固然狡猾,但如果匹诺曹具备理性意识,相信只有通过自己的踏实劳动才能创造财富,就不会上当受骗。匹诺曹的成长过程中并不缺少理性和善良的声音,父亲盖佩托教导他要爱护粮食和读书上进,蓝发仙女教育他要诚实,鼓励他读书认字,会说话的蟋蟀也反复告诫他不要忤逆父母,但人性因子匮乏的匹诺曹好逸恶劳,总期待着好运从天而降,因此也就反复上当,为自己的贪心和糊涂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追求快乐和自由的原则下,匹诺曹放纵自身的兽性因子不断积累,不仅给他的生活带来了麻烦,也在他的外形上留下了痕迹。每当匹诺曹撒谎,他的鼻子就会变长,这正是兽性因子变强的外显。后来,匹诺曹在坏朋友“蜡烛芯”的怂恿下,在玩具国尽情玩乐了五个月后,他的兽性因子得到完全释放,人性因子则在安逸和享乐中被稀释,两种因子此消彼长,匹诺曹最终由半人半木偶的形态退化成一头驴子,这代表人性因子在他身上几乎已经消失殆尽,他成了一个基本上完全受兽性因子控制的动物。
二、进化成人
匹诺曹身上具有很多缺点,这是兽性因子活跃的外在表现。但如果匹诺曹只是一個自私、愚蠢、胡闹的形象,也就无法赢得众多儿童和家长的喜爱。实际上,在匹诺曹跌跌撞撞的成长过程中,他作为一个斯芬克斯因子也常常闪现着人性因子的光芒。匹诺曹内心善良,具有正义感,也具备自省能力。正是在人性因子的理性指引下,匹诺曹一次次化险为夷,并最终克服了兽性因子对自己的牵制,成长为一个勤劳、勇敢、担当、上进的伦理意义上的成人。
匹诺曹本性并不恶劣。当他在木偶剧场面对他和花衣木偶必须有一个要被烧死的局面时,虽然他很恐惧,还是毅然挺身而出,愿意牺牲自己来挽救花衣木偶。后来匹诺曹被误认为是打伤同学的罪犯,遭警犬追击。当他看到警犬因惯性落水即将被淹死时,富有怜悯之心的匹诺曹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跳入水中救起了警犬。匹诺曹不仅善良,也充满正义感。在他被农夫误会扔进了狗窝时,面对前来偷鸡的黄鼠狼开出的只要装作没看见,每天就能享用一只鸡的条件,匹诺曹假意答应,却在黄鼠狼偷鸡时叫醒了农夫。在农夫答谢时,匹诺曹坦荡表态“有一种错误我不会犯,那就是与坏人串通一气,与他们同流合污!”[4]匹诺曹的这些善行说明他的人性因子已经逐步发展,伦理意识已经萌芽。
此外,在兽性因子和人性因子的斗争中,匹诺曹的自我反省能力也为人性因子的最终胜利立下奇功。因为一心玩乐,匹诺曹退化成驴。但和完全受兽性因子控制的动物不同,匹诺曹非常懊悔,并诚心诚意地接受随之而来的折磨和痛苦,这种对自己错误进行反思并甘愿承担后果的品质是残存的人性因子的彰显。匹诺曹也因此再一次赢得了蓝发仙女的信任和帮助。退化成驴给匹诺曹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但在痛苦中的深刻反省也彻底扭转了人性因子的被动地位。自此,匹诺曹身上的人性因子迅速积累。在营救父亲、读书学习、赡养父亲和帮助仙女等一系列事件的磨炼和考验中,匹诺曹最终成长为一个充满责任心,孝顺父母,热爱劳动,自给自足,认真学习的好孩子,他也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变形,从看起来有点古怪的木偶变成一个真正的小男孩。
由此可见,伦理意识的萌芽和人性因子的主导是成长的关键。丧失伦理意识而受控于兽性因子,则无法成长为具有理性的成年人。形成伦理意识以逐步控制住兽性因子,则会做出正确的伦理选择,实现伦理意义上的成人。伦理意义上的成人最终也外显在匹诺曹外部形态的变化上,匹诺曹最终变成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小男孩儿。
三、逆袭的归因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作家喜欢发掘和关注主人公身上两种因子之间的存在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在这些人物身上,既有人性因子又有兽性因子,既有自由意志又有理性意志。[5]匹诺曹作为一个完整的斯芬克斯因子,他所具有的兽性因子和人性因子是互相转化的。当自由意志战胜了理性意志的时候,匹诺曹就成了小魔鬼;当理性意志战胜了自由意志的时候,匹诺曹就成了小英雄。匹诺曹从一开始受兽性因子主导的顽劣儿童转变为散发人性因子之光的上进少年,既离不开盖佩托和蓝发仙女所代表的父亲母亲的无私付出,也得益于匹诺曹所处的伦理环境的孕育,更是匹诺曹反省和担当的必然归宿。
(一)亲情伦理的感召
正是由于老木匠盖佩托对木工事业的热忱和对木偶的喜爱,匹诺曹被精心制作出来。在匹诺曹获得生命之后,盖佩托如同父亲一样照顾着他,自己忍饥挨冻也要让匹诺曹吃饱读书。即使匹诺曹的撒谎和顽劣给他带来了极大麻烦,盖佩托也没有过多斥责匹诺曹。在匹诺曹因为顽皮离家出走后,盖佩托跋山涉水,坚持寻找匹诺曹。父亲盖佩托对匹诺曹深沉的父爱,正是匹诺曹的人性因子之根,在冥冥中引导匹诺曹一次次迷途知返,最终实现自我救赎。蓝发仙女作为书中的道德指引者和规范者,也如同阳光雨露一般呵护着匹诺曹的人性因子生长。面对匹诺曹因玩心太重反复犯错,蓝发仙女并不气馁,甚至也不过多地进行枯燥的说教,而是让匹诺曹在一次次受挫中自己吸取教训。在匹诺曹数次命悬一线之时,蓝发仙女总会出现,或予以鼓励,或施以援手。蓝发仙女理性而温和的母爱滋润了匹诺曹的善良和自省能力。作者在故事中构建了蓝发仙女这样一位道德监护人的形象,让她在匹诺曹的成长中发挥约束和感召作用,既展现了人类真情世界的感人事迹,也体现了人类社会道德的力量。[6]
(二)伦理环境的引导
虽然匹诺曹在成长过程中曾遭遇狐狸和猫这样的奸恶之徒,也曾与“蜡笔芯”这样的顽劣儿童为伍,但总体说来,匹诺曹所处的伦理环境有益于匹诺曹伦理判断能力的形成和人性因子的积累。匹诺曹的顽皮胡闹行为往往会让他受到惩罚,进而鞭策他深刻反省自己的行为。而在匹诺曹行善之时,善意往往得到传递和回馈,从而激励匹诺曹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匹诺曹第一次逃学后被狐狸和猫欺骗,不仅丢了钱财,还差点没命。这次经历告诫匹诺曹要有对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第二次逃学,匹诺曹因为怕被诬陷成打伤同学的罪犯独自出逃,却差点葬身绿色渔夫之口,这让他明白了应该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消极逃避只会造就更大的麻烦。第三次,匹诺曹为了不用读书出走去了玩具国,最后却变成了驴子,在受尽身体的折磨后差点被淹死剥皮。他深刻地认识到一心玩乐只会让自己丧失人性,结局将与做苦力的动物无异。这些经历如同一节节生动深刻的教育课,警示着匹诺曹顽劣胡闹、好逸恶劳和逃避责任的下场。匹诺曹的兽性因子也因此有所收敛。同时,在关键时刻展现了自己善良、正直一面的匹诺曹,也感受到了人性之美。在匹诺曹舍身去救花衣木偶时,剧场老板“吞火者”被他的勇敢和善良所感动,同意释放了两个木偶,并送给匹诺曹五个金币以示嘉奖,这使匹诺曹明白了友情的珍贵和勇敢的价值。在匹诺曹放下个人恩怨救下落水的警犬后,警犬不久又从绿色渔夫手中救下了即将被吃掉的匹诺曹,匹诺曹因此明白了善有善报。善恶有报的伦理环境就如同适合伦理意识增长的肥沃土壤,匹诺曹的道德认知不断积累,所具有的人性因子在弃恶扬善的氛围中蓬勃生长。
(三)自我反省的革新
深沉的父爱母爱赋予匹诺曹向善向上的力量,善恶有报的社会环境营造了匹诺曹改造自己的氛围,但人性因子的最终质变还要归因于匹诺曹基于深刻反省的无悔担当。对于父母之爱的感知和回馈父母之爱的渴望,因顽皮胡闹而遭遇危险的痛苦与因好心助人而得到回报的幸福,这两种不同体验所形成的冲击,促使匹诺曹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他所具有的人性因子也随之不断的积累,伦理意识和理性意志不断增强,最终指引他做出了合乎伦理道德的选择。当匹诺曹在鲨鱼腹与父亲重逢时,他对父亲坦白了自己离家后的遭遇,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了最为彻底的反省,这也是匹诺曹所具有的人性因子在善恶斗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开始。在坦承了错误之后,匹诺曹勇敢地做出了改变自己的决定。他制定了合理可行的出逃计划,耗尽体力,历经艰险,终于带着父亲逃离了鲨鱼和大海。回到陆地上,面临着无家可归和父亲体弱多病的残酷现实,理性意识已经成熟的匹诺曹没有退缩逃避,而是勇敢地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他辛勤地劳动,学会了用灯芯草编筐子、篮子,用卖这些物件的收入应付日常开销。他还连续五个月每天起床去踩水车换一杯牛奶来改善爸爸糟糕的健康状况。
此外,匹诺曹没有忘記通过学习来完善自己。每天晚上,即使书本已经很破旧,只能用小树枝和桑葚汁作笔墨,匹诺曹依然读书写字,学得专心致志。当得知仙女妈妈病重无钱医治时,匹诺曹毫无保留地拿出了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所有铜板,并且承诺以后会每天编织更多的灯芯草篮子来养活仙女妈妈。
正是在孝顺父亲、回馈恩人、辛勤劳动和努力读书学习中,匹诺曹的人性因子蓬勃发展,最终形成对兽性因子压倒性的优势。最后,当蓝发仙女施以魔法将匹诺曹变成小男孩时,实际上匹诺曹的理性早已成熟,在伦理意义上他已经成长为一个符合社会期待的男子汉。
四、结语
小说中作者多次通过描写匹诺曹身体形态上的改变,来反映他的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的力量对比和变化。人与兽相比最为本质的特征是具有伦理意识,只有当人的伦理意识出现后,才能成为真正的理性的人。[7]因此,匹诺曹的成人过程就是一个去兽性得人性的伦理选择过程。
《木偶奇遇记》通过对木偶匹诺曹变形过程中的斯芬克斯因子博弈的文字化描述,不仅能为儿童提供健康成长的伦理教诲,也为父母呵护和教育儿童提出了忠告:儿童的自然本能放纵容易约束难,但只要运用恰当的方法、耐心地引导,儿童的自然天性迟早会让位于理性,逐渐形成伦理意识和道德认知,并最终做出符合伦理规范的伦理选择。
参考文献:
[1]柏灵.变形·成长·伦理选择——安徒生变形童话的伦理阐释[J].外国文学研究,2014,(6):31-36.
[2]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和斯芬克斯分子[J].外国文学研究,2011,(6):1-13.
[3]王晓兰.从《柳林风声》看儿童文学经典的伦理价值[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8,(4):59-63.
[4]卡诺·科洛迪.木偶奇遇记[M].刘秀娟译.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
[5]邹建军.伦理批评的核心术语及其阐释功能的产生[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0,(8):110-118.
[6]王晓兰.社会拯救诉求与社会认知诉求的碰撞[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2-67.
[7]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吴敏,女,安徽桐城人,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欧洲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