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婉莹
[摘 要] 为培养满足岗位需求、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民航安检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缓解就业现状,以安检业务实务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机场、航空公司等多家企业,结合目前的课程思政现状,制定了调研分析、确定目标、内容融合、过程呈现到实施优化五步走的改革思路,并确定以“一条思政主线+三模块递进+四大思政元素融合”为核心的思政体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了课堂的多样性。
[关 键 词] 安检业务实务;课程思政;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3-0113-04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各行各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职业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民航安检是民航空防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国家和旅客生命财产的安全[1]。2021年春运期间,广州白云安检共查获违禁物品55 658件,其中包括各类弹药11发、管制刀具9把等,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然而安检业务实务课程作为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授課环节中未着重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致使实习生在岗位上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2]。那么如何培养满足岗位需求、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我们职业院校和职业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安检业务实务课程为研究对象,以课程思政点安全意识为主线,重设教学内容,力求在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中强化思政作用,培养学生的职业信念和职业操守。
一、安检业务实务课程思政现状分析
(一)课程思政现状
安检业务实务课程作为我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且本门课程为理实一体化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实践学时占比50%。
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对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仅仅局限于进行案例分析,学生回答问题等基础方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尽管很多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能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等进行实习,但对民航安检安全责任意识、行业认同感并不高,甚至不少学生认为民航安检工作强度大、薪酬低,转而从事其他行业。在2019级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应届学生中,仅有38.9%去向为对口企业中承担安检相关岗位,因此在此情况下,课程改革刻不容缓。
(二)问题分析
安检业务实务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思政元素是否较好地融入关乎学生的行业认同感和职业信念。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
1.课程思政的广度不足
大部分课程思政融入点是由教师这一单一主体进行单方面的灌输,且融入点分散,无系统性,未创造出课程思政环境,致使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思政意识,踏上工作岗位后常有懈怠心理。
2.课程思政的深度不足
目前的课程思政点浮于表面,专业教师未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并且很多教师对新政策、新行业标准未能及时把握,与新形势下的政策、标准脱节,导致安检专业学生面临就业问题时无法获得对口企业的青睐。
3.课程思政的创新性不足
目前的课程思政融入手段单一,多是案例分析、教师讲授等基础方法,课堂讲授中的思政融入通常是生搬硬套,学生接受度不高,因此如何把思政点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亟待解决。
二、安全意识融入安检业务实务课程的策略
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的融入绝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应在掌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行业新形势,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创新地把专业知识和思政要点有机融入。根据目前安检业务实务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基于新的行业态势,制订以下策略。
(一)确定总体策略
保障安全是民航安检员的根本任务和第一要务,安检业务实务课程作为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理实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借鉴专业核心技术一体化建设思路,围绕民航安全检查员的技术技能要求,创设课程内容一体化、教学环境一体化、学练一体化,打破传统教学章节,按行动导向划分为常态化安全检查、大客流安全检查和突发事件安全检查三大模块,形成前后呼应、重点突出、由简到难的体系构架。
(二)分项策略
1.确定思政目标
为了更好地找寻思政融通点,首先需要建立合适的思政育人目标,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已有的课程专业目标,教学团队从职业道德、岗位纪律、精神等不同层面制订了课程思政目标,以强化学生安全意识为思政主线,从保障仪器、航空器安全,保障旅客安全到保障国家安全,逐级递进,逐层深化。
2.结合专业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安检业务实务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与未来岗位核心技能对接,因此深度挖掘专业内容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信念。课程团队对标最新的行业标准,确立了培养“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情感,钻研业务,提高技能的岗位目标;以“安全第一、严格检查”为根本宗旨,秉持“文明执勤、热情服务”安检行业工作原则的行业目标;以“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为导向的民航精神的精神目标。思政目标涉及层面由小到大,从岗位、行业到精神,满足国家、社会和个人对民航安检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思想,转变传统的教师讲授法,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法、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实践法等,在课堂上留出更多的时间供学生探索。另外,为了保证课程的专业性,满足企业选用人才的要求和标准,还邀请了镇江大路通用机场、江苏无国界航空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专家进行集中授课,并到机场安检站进行参观。
三、安检业务实务课程改革实践
(一)改革思路
通过对安检业务实务课程思政现状进行分析,课程团队确立了安全意识融入安检业务实务课程总体策略和分项策略。结合企业专家意见确定了安检业务实务课程改革思路,如文末图1所示,主要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调研分析,此阶段分别对企业、专家和学生进行走访座谈,明确新就业形势下岗位所需的思政元素;第二阶段为确定目标,依据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第一阶段的调研分析结果确定课程思政目标,其中安全为主线贯穿始终;第三阶段为内容融合,打破传统的课程排布,遵循保障安全的思政主线,设置了从保障仪器安全、旅客安全到国家安全逐级递增的课程内容,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加以呈现;第四阶段为过程呈现,根据已设计好的课程内容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呈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五阶段是根据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思政成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反馈给前几个阶段,对学生和教师的思政水平进行提升。
(二)改革实施路径
通过对安检业务实务课程进行分析,制订了课程思政改革的实施总体策略和分项策略,并确立了以调研分析、确定目标、内容融合、过程呈现到实施优化五步走的改革思路,课程团队结合课程内容,最终制订以“一条思政主线+三模块递进+四大思政元素融合”为核心的思政体系,如文末图2所示。
1.结合四新驱动,岗课赛证融合育人
课程团队把握安检行业新趋势、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标准,课堂所授内容不应仅仅满足于传统内容,应与时俱进,推进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安检业务实务课程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安检的进程,让安全检查更加安全可靠[3]。此外,为提升学生的岗位应用能力,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需求,鼓励学生在毕业前考取安检专业证书,积极参加专业相关技能大赛,磨炼专业技能,不断加固职业信念。
2.一条思政主线,引入四大思政元素
根据走访企业和专家座谈等调研分析结果,课程团队打破原有的课程章节,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设置了一条以安全为主导的思政主线的行动导向体系课程模块,从保障仪器、航空器安全,保障旅客安全到保障国家安全,逐级递进,逐层深化,并以此引入课程思政元素。
(1)安全第一、严格检查的工作原则
确保安全是安全检查的宗旨和根本目的,而严格检查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和对安检人员的要求。在此部分中,学生需明确安全技术检查的概念、性质和工作原则,引导学生以小组展开思考:为什么安全检查是所有旅客必经的环节之一?并要求学生搜寻相关案例进行佐证。目的是让学生始终把握好安全是安检业务实务课程和安检岗位的根本任务,安检人员所执行的安检工作都必须服务于这一根本的工作原则。
(2)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情感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目前共有职业学校1.13万所,在校生超过3000万人[4]。尽管职业教育学生人数数据庞大,但仍有一些行业竟然神奇出现“用工荒”和“就业难”同时存在的问题,民航安检专业也是其中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学生好高骛远,缺乏坚定的职业信念和认同感的问题。因此培养良好的职业信念也是安检业务实务课程的思政要点,在课堂中可与学生分享安检人员的励志故事,以小组展开讨论、评选最美安检员等方法,课后举办校级技能大赛,不仅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而且加强他们的行业认同感。
(3)文明执勤、热情服务的服务意识
机场是地区和国家的窗口,民航安检工作也代表了机场、地区甚至是国家的窗口,安检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服务职能。作为一名合格的民航安检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思想,除了在执勤过程中要注意着装规范、执勤规范和仪容规范等,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具體体现在对旅客的人文关怀,例如对伤、残、病旅客应予以优先照顾,处处站在旅客角度为其进行考虑,对孕妇、幼儿和老年旅客要怀着耐心、细心的服务态度,并给予特殊照顾。这部分可以利用情景演绎法,师生共同进行讨论,让学生加深印象。
(4)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的民航精神
民航安检作为登机前的最后一道关口,肩负着保卫旅客生命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使命。 民航安检员必须以“生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一切服从安全”为基本准绳,让职责托起生命之重;敬畏规章,让规章监督职责的落实,让担当职责与执行规章成为守护生命的天平,始终协调统一、贯穿落实于安全生产之中。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它作为本门课程的思政主线贯穿始终,并随着课程内容的推进而不断强化。学生作为未来的民航安检员,“三个敬畏”的民航精神要时刻牢记于心,深度强化安全责任意识。
(三)教学设计
确定好思政主线和思政元素后,需要在符合思政育人目标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大纲中的思政要点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部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如文末表1所示。
四、结论与反思
本文分析安检业务实务课程思政现状,发现存在广度不足、深度不足和创新性不足等问题,课程团队利用调研走访等方法制订总体策略和分项策略,最终制订了以“一条思政主线+三模块递进+四大思政元素融合”为核心的思政体系,利用线上线下课堂相结合的模式,对于不同的思政元素引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目前,实行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后,虽然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效果不错,但是如何衡量学生课程思政成效也亟须解决。在后期的教学改革中,课程团队将建立课程评价指标体系,量化课程思政改革成效,并进一步寻求更好的专业内容和课程思政的融入方法,把学生培养成行业所需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薇薇.中国民航安检发展进程及转变[J].民航管理,2021(1):67-69.
[2]薄云.“十四五”区域高等教育规划的编制原则及实施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1(1):12-17.
[3]张瑞珠.数字化背景下民航安检发展趋势浅见[J].民航管理,2020(11):12-16.
[4]王新波,王敬杰,张浩,等.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研究之五[J].教育研究,2022,43(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