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境·活: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童话阅读教学的策略

2023-06-16 17:36严淑萍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3年5期
关键词:讲故事童话习题

严淑萍

童话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裁。童话体裁的课文在第一学段有24篇,占据着较大的比重。本文以笔者日常教学以及各种教研活动的课例为例,在实际教学中实践、修改、再实践,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探析童话阅读的教学策略:字词理解追求“实”;课文朗读追求“境”;语言表达追求“活”。

一、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让第一学段的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新课改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位,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由表达.毋庸置疑,以儿童为本位创作的、充满想象力的童话文本是以学生为本位的重要学习内容。然而,现如今的童话教学是否尊重童话的文体特点,体现儿童本位呢?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童话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看似一节完整的课堂,却因忽略了童话文体的特点,导致整个课堂缺乏童话的色彩,未能体现儿童本位、学生本位。一是教学目标的定位有偏差,不少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无视童话文体的特点,以至于出现“千课一面”的现象。二是以成人的视角教童话,过多灌输成人的理解,忽略了学生阅读时的感受和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三是教学方法偏向于表演,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过多的表演法,忽略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品味。

基于这些问题,笔者以童话的文体特征、语文课程的特征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为理论依据,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研究路径来探究童话阅读教学策略,以求合理地开发该文体的教学价值,帮助师生在教学中用透教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施策略

1.实——字词理解追求“实”

任何一篇阅读教学,都承担着识字教学的任务。第一学段的童话阅读教学,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和童话的文体特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童话的语境中识字。我们运用多样识字方法,以“实”为目标追求,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理解“音、形、义”的结合。

(1)结合导图促理解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也多借助于生活经验。然而,第一学段的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导致他们理解字词有些困难。借助现代教学媒体,采用图片(视频)等教学字词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式,更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生活阅历少,笔者在教学《青蛙卖泥塘》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引水”,引入了一个微视频。通过观看微视频,学生理解课文就更加容易,对课文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印象也更加深刻。

(2)运用感官强体验

童话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体验性很强的阅读文本,教师应该挖掘教材中的体验价值,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增强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进而品味文本,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比如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可抓住文中的动词,让学生通过理解动词去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不一样的情态。将学生的动作体验贯穿于朗读,通过动作记忆,熟读成诵。同时用耳朵听青蛙“呱呱”的放声歌唱和小鱼儿在荷叶下嬉笑,运用感官进行体验教学,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将生动的画面刻画于心,既激发了学生体验文本的兴趣,又增强了低段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3)联系生活求拓展

联系生活是理解字词、理解文本的重要方法,该方法注重学习和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理解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语文课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给学生传递必要的生活常识。因此,贴近儿童生活的童话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更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在学习《棉花姑娘》一课时,学生在认识“棉”的基础上,思考“棉花可以做成哪些东西?”既加强了对“棉”字的记忆和理解,又让课堂教学回归了生活。

2.境——朗读教学追求“境”

童话的语言简洁明了,充满童真童趣,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感受到其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细腻情感,逐步提升审美水平。将第一学段的童话课文的课后习题进行梳理,可以看出,除了《我是一只小虫子》,其余童话课文对于朗读都有要求。结合童话文体特征和课后习题,我们可从这三方面进行朗读教学。

(1)抓住重点读懂意

对重点词句进行品味,能够帮助学生读懂故事的巧妙性,提升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审美能力。在教学《树和喜鹊》一课时,“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朗读时重点突出三个“只有”和“一棵、一个、一只”,结合关键词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三个“只有”饱含着的“孤独之感”,充分运用想象,丰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品味人物的心理,感受语言背后的情感美和情意美,逐渐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2)创设情境读出境

童话的故事情节完整,有趣,学生读童话故事,要与故事文本产生链接,即走入故事情节去感受故事的生动和有趣。教学时,教师可充分运用课文插图、音频和视频,给学生更多的熏陶和感染;文字和其他媒体结合使用,又能使教学内容疏密有间,错落有致,教学充满童话化、游戏化,但不游离于故事情节。辅之以语言对情境进行描绘,既可增强课堂的语文味,在耳闻目染中化身文中的人物,置身于故事中,读出人物的各种形态,与故事的人物进行对话。

(3)代入角色读出美

童话故事里的一花一木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具有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故事里的人物对话是学生体验角色的重要载體,而阅读人物对话最好的办法就是代入角色读对话,只有深入角色,体会人物形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在教学《小马过河》一课时,以“读好对话中的不同语气”为抓手来开展朗读教学。学生按小组划分,分别扮演老马、小马、松鼠和老牛,关注问号、感叹号所代表的不同语气。将松鼠着急、紧张的情绪表达出来,学生不知不觉地就代入了其中的角色,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更深层次的交流,既发展了学生的角色感,也丰富了学生对人物的审美。

3.活——语言表达追求“活”

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体现在学生的运用方面,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是语文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改变教师讲解为主的主要形式,要构建生本课堂,给学生开口表达的机会,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提升语文技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时,不要给学生太多的束缚,将其思维限制在一些框架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1)结合提示讲故事

童话故事的故事情节童真有趣,阅读难度较低,阅读趣味较强。阅读教学中,学生在熟知和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得到多样的文字训练和语言品味,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得到一定提升。

一要借助插图讲故事。结合其情节反复的特点,童话故事的插图多以连环画的形式进行配图,图文并茂,插图和文字相互映衬,使得教材内容更加饱满丰富。以课文插图为抓手,给学生提供一把“扶手”,在脑海中形成故事的大致模样。笔者在教学《小猴子下山》时,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操作的:出示5幅课文插图→学生观察、排序→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同桌之间讲故事→指名学生上台讲故事、老师相机指导→师生评价。

二是借助课后习题讲故事。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形式多样,有纯文字提示,有文字图片结合的各种示意图。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对训练学生讲故事有一定帮助。部编版一年级下第14课《要下雨了》课后习题3:读一读,记一记,图文结合,将“山坡、阴沉沉、潮湿、有空、连忙、消息、搬家、雷声”这些词语按顺序分布在小白兔回家的路线图中。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讲故事,给学生讲故事提供一定的支架。

三是借助板书讲故事。童话故事最常见、最经典的结构是反复性结构,这种结构使得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明了,比如部编版一年级下第18课《小猴子下山》,板书呈现“走到哪里、看到什么、想了什么、做了什么”四要素,学生结合故事的几个要素讲故事,既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又降低了讲故事的难度。

(2)扮演角色演故事

分角色朗读故事是角色扮演演故事的前提,角色扮演演故事是分角色朗读故事的升华。一年级的童话故事,课后习题多是“分角色朗读课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最后一篇课文《小壁虎借尾巴》,课后习题开始出现“和同学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的要求。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21课《青蛙卖泥塘》,课后习题是“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笔者在教学中使用该策略时,重点采用了两个方法,一是结合童话故事反复的表达方式,有梯度地教学演故事;二是课内外结合演童话剧。在班级举办故事表演大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课文,和同学演一演故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在一次又一次的课外排练中,学生不断去阅读、理解和思考文本,进而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综合运用的能力。

(3)启迪想象编故事

小学语文教材首次提出“尝试自己编童话,写童话”是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是针对写作教学提出来的书面语言表达要求。口头编童话故事,最早是二年级下册第20课《蜘蛛开店》一课的课后习题,“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讲给大家听。”该习题的设置,意在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力调动起来,既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凸显了语文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性质。根据《蜘蛛开店》一课的实际教学情况,笔者总结出启迪学生编童话的三大步骤:一是学懂课文的内容;二是营造轻松的氛围讓学生大胆想象;三是鼓励学生大胆讲故事。笔者在执教该课时,有些学生结合“卖什么、挂招牌、来顾客、怎么织”四要素编故事,也有不少学生认为故事的结局是“蜘蛛把店给关了”。细嚼文本,蜘蛛把店关了似乎更符合逻辑。原因有二,首先是童话故事常用的结局模式指向该结局。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相同,常采用反复的手法写故事。蜘蛛反复出现了三次麻烦,如果再按此套路续编故事,则略显枯燥乏味,何不来一个转折,以“关门了”作为结局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其次,故事本身的逻辑指向该结局。遇到第一次和第二次麻烦,蜘蛛都是织完再想“接下来织什么会更简单”,而第三次麻烦出现的时候,蜘蛛却吓得匆忙跑回网上。三次情节看似相似,细细品来,却不相似,最后一次“蜘蛛却吓得匆忙跑回网上”则是给学生的一个最重要的提示。

学生有理有据地大胆想象,我们应该及时鼓励,若是不合逻辑的想象,我们要及时提醒和引导,告诉孩子正确的逻辑和常识。用心创作的故事,都反映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学时不必挖井式地挖其质量,不必过度演绎,应该感受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从故事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讲故事童话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听冬神讲故事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