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画幅上的光

2023-06-16 13:20史小溪
西部散文选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梵高画家绘画

史小溪

也许,中国出版界的行家喜欢简约,直观。美国作家欧文·斯通写梵高的传《对生活的渴求》,翻译到中国大陆成了《梵高传》。美国戴维·韦斯著的罗丹传《我赤裸裸地来》,到了中国大陆,书名改为《罗丹的故事》。直观是直观了,总感到少了一些原来那种蕴藉的深刻意味!

荷兰大画家文森特·梵高(1853—1890),是欧洲印象派画家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或者说,就在他将要被掩埋在世俗的尘埃他幸运地搭上了印象派的顺风车,遂使他绽放出最后的绚烂辉煌。

《梵高传》的作者、美国人欧文·斯通,当年写梵高传记时只是一个26岁默默无闻的年轻人,还没有他对厚重生命的更深体悟。但他以自己对艺术独特的感受,“认识了”梵高,他似乎理解他,他悄悄地压制着自己内心那种狂热不息的喷薄激情,要为梵高发声。

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循行梵高生活過地方,足迹遍及荷兰。他住在画家曾经居住过的每一处房屋,甚至安插画架作画的地点,跋涉在布拉邦特和法国南部的田野,那些麦田边、树丛中和草地上。四处奔走搜集素材,深入走访许多认识接触过梵·高的人。

为熟悉梵高的生活经历,走入梵高的艺术精神世界,他熟读了梵高写给他弟弟提奥的几百封信,及其他的几大本厚厚的日记,即后来被提奥的遗孀整理出的名为《亲爱的提奥》一书。

欧文·斯通深深懂得梵高,他后来在接受一位记者访谈时曾诠释:“艺术家为了获得精神内容的传达,他们调动元素、色彩、结构、符号,甚至调动那些画面中没有的东西。”

欧文·斯通以他不可遏制的激情和冲动,四易其稿写完了这部40万言的书。用酣畅淋漓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出梵高渴望立足绘画世界、短暂而充满悲苦色彩的传奇一生。他把梵高热爱生活献身绘画生涯,亢奋而绝望的艺术生命追求浸透在他的传记里……

传记却在杀青三年间前前后后被美国17家大出版社一一拒绝:是啊,出版商太精明了,正处于大萧条期的美国公众,有谁会去接受一个落魄的,流浪在英国、比利时、荷兰与法国南部的“乡巴佬”呢!一个完全不懂得19世纪上流社会口味的“畸形人”,从不去迎合时宜去沙龙为绅士淑女画像的“蠢货”呢!一个患有神经质抑郁症、可怜兮兮笼罩在巨大心理阴影的癫痫病人,一个生前连一次小小画展都从没有举办过、那样默默无闻的画画人的故事?谁会感兴趣呢!

但欧文·斯通却坚信,这个穷困的37岁就孤独死去的人,是个灵魂洁净的人。他的超凡的才华如落日悲壮的霞光,使那些功利、贪婪、忸怩、造作、矫情的一切画家,在它面前黯然失色,卑微、凄恻、渺小!梵高身上洋溢的“探索”“忘我献身”精神,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崇高可贵的精神。

英国一家老出版社的小分社,最后在迫使他删减了十分之一的手稿后终于接受了它。那位小分社的社长当时神情忧郁地祈祷:我们印了5000册,我们只求上帝保佑了……

谁会想到今天,欧文·斯通这部让出版商担心赔本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竟发行3000万册呢!它已被翻译成世界80余种文字,感动了亿万读者。全球又有几本书销售到几千万册这个数字呢!

《梵高传》中文版翻译者常涛说:“是梵高那在人生磨难中摆脱的桎梏,而转入永恒的美丽灵魂吸收了一代代读者,《梵高传》也许会因此而有幸成为一部可以传至久远的书。”梵高的苦难不幸打动了无数读者,震撼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并成为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阅读后的喜爱。

这魅力,是对作家崇高写作的报偿,也是对画家不朽画作的馈赠。

画家文森特·梵高,荷兰人,生于1853年3月一个底层家庭,六个兄弟姐妹。迫于生计,他从小就不得不去做工。他只活了37岁,

1880年,27岁的梵高在弟弟提奥的帮助下,开始学绘画。他曾在画店干画工杂活,在安特卫普美院短暂学习。1886年,他再次来到巴黎,结识了劳特勒克、皮萨罗、修拉、高更诸多印象派画家,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了印象派画家明亮的色彩和外光的表现经验。他也很欣赏德拉克罗瓦的浪漫主义和日本的浮世绘(中国写意画风承传)。

梵高开始自己疯狂的艺术生涯,他苦学绘画的十年穷困潦倒。他来到法国南部阳光明媚天气温暖的阿尔,弟弟用打工的钱,每月如约而至及时接济他钱,也在精神上给他最大的支持和宽慰。(在他多次重病和几次受伤后,都是提奥从老远的地方赶过来看护他)当然,这些钱,只够他勉强糊口吃住、颜料费用。他全身心投入,疯狂作画。他的生活费低得不能再低了,每天只有5法郎。经常节衣缩食,吃栗子充饥,半饥不饱,穷困的压力,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

他常常因为画布、绘画颜料而终止画幅的完成,这使他涌起对生活的极度失望。画完画幅后带来的喜悦,又总是唤起他对新生活的希望。他的人生观,艺术观,集中反映在他写给弟弟提奥的大量文学性很强的纪实性书信中。他向弟弟直言无讳倾诉自己的心声,真实地表达他的内心世界,及他与弟弟相濡以沫、荣辱与共的手足之情。这些书信里,有他的悲哀,忧郁,沮丧,颓废,孤单,愉悦,怡然,欣喜若狂,枯燥无味,哀婉凄清的爱情,个人血泪交织的辛酸……

这些宝贵的书信,是梵高最真实的自传,它远比回忆录可信可亲。有人就说梵高的书信和他的绘画是矗立起他艺术的双塔。

梵高节衣缩食,苦学十年。

穷困潦倒的梵高,衣衫破烂,在人们的眼里就是个“疯子”。他经常忍受饥饿的煎熬;忍受精神病、癫痫的折磨,几度进入病院医治疗养。但他始终没有停止绘画。

比饥饿穷困、病痛折磨更难忍受的,是他的绘画遭遇的冷漠嘲讽和打击伤害。梵高别具一格的绘画风格,并不受当时学院派主流风格的待见,他的肉体和精神一直经受着沉重的压力。

他孤独、偏执,但他对绘画有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他对艺术狂热的激情常人难企及。每一幅画,都有他独到的艺术见解,甚至从构思到色彩的应运。

梵高热爱大自然,1888年2月到了阿尔后,他在法国南部地中海边的阿尔野外,每每看那火热的太阳,湛蓝静穆的天空。暴晒、赤日,艳美奇妙的光斑、光环、强烈的光焰和热使他不断获得绘画特有的浓郁的生命色彩,黄色贯穿于他创作的始终。

他的画有田野上农家四季气象:《豌豆地与麦田》《收获景象》《向日葵》《开花的杏树》《阿尔的吊桥》《满天星斗下的罗纳河》《风和日丽的施维宁根海滩》《星夜》。他笔下的田野、大地、天空和大海,流淌着暖色调,生机勃勃,光彩灿然。

他给弟弟提奥写道:“我现在正画第四幅,一束14朵鲜花插在瓶中,有黄色背景衬托。”记不得多少回了,他走在田野上,阿尔的太阳突然照进了他的眼帘,使他的眼睛一下睁大了,“这个旋转着柠檬黄的大球,它正从蓝得耀眼的天空中掠过,使得空气中充满了令人目眩的光。这种酷热和极其纯净的空气创造了他从未曾见过的新世界。”他告诉弟弟,他要采取浪漫派那种用色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尝试用热烈、颤动的真实光辉来表现它的光和色彩。

终于他完成了四朵、八朵、十二朵……那一幅幅流传于世的金黄的向日葵,花朵上流动着大自然的生命光泽与汁液,黄得那样令人迷恋和心颤,那样璀璨光艳叫人孤傲不阿。

他在麦田的日光下干活,收割麦子。也以亢奋而绝望的激情,收割着他饱满的艺术果实。如他的日记写着:“太阳以一种纯金般的光普照大地!”“我是个农民画家,我要回到我的田野上去。我要找到一个太阳,它炽热得能把我心中除了绘画这种欲望以外的一切都烧光。”

他的著名画作《麦田里的乌鸦》,背景依然是原野麦田旳灿亮金黄,惊慌纷乱盘踅的乌鸦向着迷离苍黛天际。这是梵高最后一幅对世界的告白,他渴望守望丰腴的心灵净土,情感世界却始终有一种茫然孤独惊悸不安。仿佛《约翰福音》吟叹的:“一粒麦子落在地里如若不死,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会结出许多籽粒来。”

他常痴呆地蛮有兴趣地坐在沙滩,看海、看青灰色的天空,看远处的海波缥缈渔船隐隐归来。他给提奥写道:我画室的窗口有美丽的风景,我要把它试着画下来:“在塔尖与屋顶以及烟囱的城市,在光亮的地平线上衬出黑色的轮廓,光的上面悬着一块乌云,它与底部连接起来。乌云的顶上被秋风大片地撤散,然而那一条光使屋顶在城市的黑团团里到处闪亮。”

梵高写给弟弟的书信诚实而可爱。他给提奥写道:“未来的艺术是存在的,而且是多么的可爱,多么的年轻,即使我们为它献出青春,也必须心平气和地朝着它而奋斗。”“人生如此短暂,来去匆匆。唉,一个人当画家,必须创作下去。”“亲爱的提奥,有时候我非常清楚我需要什么。在我的生活和绘画中,我可以不需要上帝,但是,我不能失去我的命根子——创作的力量。”“我愈想愈觉得,没有什么东西比热爱人民,更具有艺术性了。此外,我内心有大自然,有艺术,有诗情。倘若据此而不知足,怎样才能知足呢?”

梵高的艺术情感世界,悲天悯人,忧郁;梵高的画作风格,色彩丰富,线条粗犷有力,滴滴点点都浸润着他强烈旋转的感情色彩.这一点是许多画家天生不及的。

除了那些最下层穷困、朴素、善良的农民,矿工,没人愿意接纳他,这使他更加坦然地走入底层社会,走入那些“吃土豆的人”中间,常与织布工、农夫、渔夫一起,投入对他們日常艰辛生活的描摹,它最早的画都是描述下层人衣食匮乏,工作的繁重,愁苦与疾病,创作出许多表现他们心灵世界、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

长期处在社会下层,同情穷人(他在画店书店打工,做牧师时,常把自己的钱物分发给周围认识的穷人)。他早期的速写本和画布上有许多普通人的形象:《夕阳和播种者》《矿工归来》《吃土豆的人》《用镰刀割草的小男孩》《磨坊》《海边的渔船》。这些弥漫朴素乡土气息的作品,不论是深灰色,红灰色,淡紫色,红色,蓝色,金黄色,朱褐色,都闪射着明亮的光的斑斓多彩。

梵高留下的作品,保存完好的大约有八百八十多幅,包括他黄金时期最珍贵的200幅画作。他用这些不朽的艺术,耸立起了自己在现代艺术史上的巨大形象。

梵高一生颠沛流离,饱尝世道艰辛。他多情敏感,颇有艺术天分。同时他也有着自身人性的弱点,有生命脆弱的一面。他患癫痫症,长久的服药造成洋地黄中毒,导致他生性急躁易怒的脾气渐成疯狂。又嗜酒成癖,无钱,只能喝低等的苦艾酒,使视力模糊,常产生虚光幻觉。他怀才不遇,创作的大量画作不被世人理解和接受,一幅也卖不出去,连一百法郎都没人光顾!在诸多朋友的举荐下偶尔在画展上展出了一幅,还被安排在一个最不起眼狭小的暗角处。冷酷无情的现实吞噬着他,使他内心充满了矛盾,压抑,痛苦,愤怒。在疾病折磨和精神压力双重痛苦挤压下,他最后崩溃了!以至于在高更的揶揄、嘲讽刺激下,竟割下来自己的一只血淋淋的耳朵交给妓女。最后在寂寥的野外他朝自己的胃部开枪自杀……

梵高生前死后都曾被人误解,有人说他“怪异”“另类”“神经病人”。其实,梵高淳朴、善良,是个极富艺术革新又非常勤奋的画家。是一个充满真情挚意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人类、追求美好和光明的人。他读托尔斯泰的《我的信仰》,读《左拉全集》,读佛罗曼丹著的《古代的艺术大师》,看莫泊桑的小说,看美国的《哈发氏月刊》上的绘画、法国的《黑鸠刊》杂志上的绘画评论,与高更、尚赛、米勒谈画,争论艺术……

他有玫瑰色的梦想远大闳美的抱负。他在穷困潦倒中,在世俗蔑视、侮辱中,筚路蓝缕,守望着自己健伟的人格,高贵的灵魂,在巍峨的艺术峰巅闪出一道奇异之光。

星空迷乱魔幻,美好的艺术却永存!

1987年3月30日,日本安田大实海上保险公司以2250万英镑的巨金(当时比值约合5114.8万多美元)从伦敦买回他的《向日葵》。

那幅当年无人问津的《鸢尾花》,1987年在纽约拍卖价竟高达5390多万美元,创造了艺术品拍卖世界纪录。

他的《加歇医生肖像》,1990年5月15日,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卖出8520万美元,再次刷新当时世界拍卖最高价。

梵高在绘画艺术上终于赢得了公认,名声越来越显赫,他在世界画坛上成了奥林匹斯山上的巨神,若泰山北斗,仰之弥高!

——选自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猜你喜欢
梵高画家绘画
梵高的世界
《星月夜》和梵高
被盗窃的梵高
酷炫小画家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我就是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