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向正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然而,我国农村地区依然存在设施落后、管理薄弱、污染防治观念淡薄等问题,为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带来严峻挑战。因此,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对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农村环境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生态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人类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其中一个环节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平衡,进而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地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对农村而言,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不仅可以增加粮食、畜禽、水产品和林木等资源的产量,提高品质,还可以促进旅游业、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等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为村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现阶段实施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的就是加大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力度,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保护土地、水资源等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采取生态修复和保护等举措,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逐渐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保护和利用好生态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资源保障。
(二)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
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促进传统农业向绿色、有机、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农业模式转型,推动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提高农产品品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使用及农业污染物的排放,不仅有助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也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推动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
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产业之一。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修复和保护生态,推动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加大对农村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包括水源、森林、湿地、土壤等资源的保护,能够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生态友好型转变,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和转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四)加强乡村环境治理和管理
加强乡村环境治理和管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可以推动乡村环境治理和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乡村生态文明水平。这就要求村民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升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利用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促进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加强乡村环境治理和管理,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乡村环境的治理需要引导人们更加注重环境保护,避免只追求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环境保护,从而树立环保意识,实施环保行动,使村民产生自发动力,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从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入手,时刻绷紧低碳环保这根弦,保持绿色消费、低碳出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村民环保意识不足
良好的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环保意识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阶段一些村民对环境保护缺乏足够的认识,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村民环保意识不足,认识不到环境污染对他们的生命和健康会造成影响,导致随意倾倒垃圾、乱排污水等现象较为普遍。这些行为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背道而驰,严重影响相关工作的开展。
另外,由于村民环保意识的缺乏,许多村民的生计依赖于农业和传统产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平衡,他们认为环保措施会增加成本,减少收入,存在重产业轻环保的现象。这些做法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精神,不仅不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反而会产生新的环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提高环保产业的收益,可以有效帮助村民实现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二)政策执行不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进行了大量的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工作,但在农村地区中的贯彻执行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基层部门缺乏专业的环保人员,政策执行缺乏严格的监督,导致政策效果不佳,农村环境污染现象较重。
(三)缺乏科技支持
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缺乏环保技术的支持,导致一些工作成效不明显。目前,部分农村地区存在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另外,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焚烧和掩埋,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这些处理方式不仅污染环境,还浪费了资源,因此引进先进的垃圾分类处理技术、污水处理技术、植被修复技术势在必行。垃圾分类技术将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等分类处理,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污水处理可将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植被修复技术将利用植被的恢复和建设来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这些科技的引进和推广,将有助于提高农村环境整治的效率和效果,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普及非化石能源,建立秸秆回收机制,因地制宜推广生物质能的应用是减少农村大气污染的关键。实施环境监测是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监督方式,引进高效、准确的环保监测技术,对环境污染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打造和美乡村,改善人居环境
和美乡村建设旨在提升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农村生态环境是和美乡村的基础,乡村文化是和美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美乡村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基础设施。要建立生态修复基地和生态示范村,发展绿色农业,带动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和美乡村。同时,要完善农村道路、建设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和美乡村需要具有特色的产业,如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要在绿色农业的基础上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和支持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农业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乡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采取措施加强生态保护,如加强水土保持、植树造林、治理农业污染等,打造农村优美生态,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除此之外,和美乡村建设还需要加强对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如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建设乡村文化设施等,促进乡村文化传承,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二)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智慧乡村
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另一条实践路径。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它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实现农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在生态农业的模式下,采用无公害、有机农业技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达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目的。
一是推广生态种植技术。生态种植技术是实现生态农业的关键,包括有机种植、自然农法等,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二是促进循环农业发展。循环农业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生产等。要尽量避免浪费和污染,实现农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利用。三是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向农民普及生态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加强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的融合等,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推动智慧乡村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和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首先,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利用技术创新和信息化手段,推广垃圾处理技术,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垃圾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测。同时,加大科研力度,研究开发更加环保、高效的垃圾处理技术,如农业污水处理厂、垃圾分类回收站等,以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其次,支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生态农业科技研究和创新,是探索新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提高生态农业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益的必然要求。
发展生态农业和智慧农村,需要从技术、政策、市场、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生态农业发展体系,推动生态农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绿色能源,促进低碳发展
绿色能源是指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小、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相对较小的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在乡村振兴中,可以通过开展绿色能源開发项目,制定税收、补贴等政策,支持绿色能源的发展和应用,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和使用绿色能源设备,实现农村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一是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对于农村地区而言,清洁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要支持农村地区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如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等,促进农村地区清洁能源利用。二是建立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包括清洁能源生产、传输、储存等环节,为农村地区提供清洁能源保障。可以加大投入力度,建设清洁能源发电站、储能设施、智能电网等,实现清洁能源的有效输送和利用。三是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村地区居民对绿色能源的认知和了解,促进他们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和使用,鼓励居民使用清洁能源设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和消耗。四是加强绿色能源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规范绿色能源市场秩序,避免不良商家和产品的出现,保障农村地区清洁能源的安全和可靠性。五是发展绿色能源,促进农村清洁能源利用。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多方共同努力,利用政策、技术、宣传、管理等多种手段,加快绿色能源的发展和应用,为农村地区提供清洁、可靠、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保障。
(四)加强垃圾处理,打造“无废”乡村
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垃圾数量不断增加,如何加强农村垃圾处理成了一个紧迫的问题。要采取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化、引导村民参与、推广垃圾处理技术等措施,加强培训,鼓励村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帮助农村分别针对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有效处理。与此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和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如垃圾焚烧设备、生物处理设备等。利用企业优势,推进垃圾分类、垃圾资源化利用。除此之外,还要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采取减量化的措施,推广环保购物袋、节约用水,减少垃圾的产生。
加强农村垃圾治理需要政府、农村居民和企业等多方面的参与,同时应采用垃圾分类、建立垃圾处理设施、减量化等措施,以实现农村垃圾处理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要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要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加大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等,继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强宣传引导,弘扬生态文化,增强农民生态环境意识,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雷明,于莎莎,陆铭.多维理论视域下的全面乡村振兴[J].广西社会科学,2022(02):137.
[2]温暖.多元共治: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8(03):119.
[3]文丰安.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性、动力及促进机制[J].东岳论丛,2022,43(03):10.
[4]陈晖涛,卢红飚.习近平扶贫论述的宁德实践及其启示[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501-507.
[5]周其森.乡村振兴当充分发挥资源性优势[N].光明日报,2021-07-21(002).
[责任编辑:潘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