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钢
我相信世界是讲“理”的,这个信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就是大多数问题的背后都有原因。
加拿大华裔科学家麦当强,专门写了一本书,列举了一些在生活中使用科学方法的故事。这些故事说的都是观察、假设和验证。
雷蒙德是一名在读的大学生。过去的两个星期,他每天都会打几个嗝。这不是什么大事,雷蒙德没在意。雷蒙德的大姐戴安娜过来看他,注意到了雷蒙德打嗝。姐弟俩一起住了3天后,戴安娜建议雷蒙德少吃橘子。
雷蒙德本来每天吃一个橘子。有一天,他不知在哪儿读到,一个橘子大约能提供50毫克维生素C,而人体每天应该摄入100毫克维生素C,于是他改成每天吃两个。他好像就是从每天吃两个橘子开始打嗝的。大姐说,橘子里有大量的柑橘酸,雷蒙德打嗝可能是因为他的胃承受不了这么多酸性物质。雷蒙德于是改回每天只吃一个橘子,打嗝就停止了。
戴安娜注意到了雷蒙德打嗝和每天吃橘子的现象,她据此提出了一个猜想,结果证明她的猜想是对的。
观察是一种主动行为。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细节都在意,但是得对不寻常的事情非常敏感,才能抓住问题。然后我们还得有一个思维模型,也就是得理解事物的“门道”——打嗝可能跟食物有关。他吃了什么特别的东西呢?橘子。这样才能提出良好的假设,抓住关键信息。
玛丽从小跟着奶奶长大。从十几岁开始,她就经常浑身长皮疹。奶奶领着她看了好多医生,都不管用。
高中毕业后,玛丽前往英国留学,结果她的皮疹不治自愈。毕业后,玛丽回到澳门继续跟奶奶住,皮疹居然又长出来了,但这一次不像以前那么严重。
有一天,她突然意识到,奶奶家的洗衣机是新买的。现在皮疹不像以前那么严重,是不是因为新洗衣机洗得更干净?她可能是对洗衣粉过敏!于是玛丽之后洗衣服都漂洗两遍,果然不再出皮疹了。
玛丽这个思维很有科研味道。如果一切条件都不变,你很难看出来哪里是关键。得重点观察那些“变量”。别的都没变,只有这个因素变了,那么新现象有可能是这个因素导致的。
所谓“假设”,就是对事物发生的原因或者原理的猜想。你要做的只是猜测“为什么”。
一对夫妇新买了一栋旧房子,很高兴地搬进去。有一天,妻子在厨房偶然看到后院里来了一只猫,它透过玻璃门盯着她。妻子天生怕猫,她很紧张,不过好在猫看了一会儿就走了。可是接下来,妻子发现每天都有猫来她家后院,而且来的还不是同一只猫,有时候几只一起来。
妻子就跟丈夫商量该怎么办。这时妻子突然想到,他们当初来看房的时候,好像见到房子的前任主人有一只猫。两个人就分析,后院的那些猫是不是来找以前那只猫玩的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只猫已经搬走了,它们过一段时间找不到应该就不会再来了。
于是两个人决定先等等再看。结果几个星期之后,那些猫果然不来了。
有时候你可能需要一个比较复杂的假设。
一家四口去餐馆吃饭。他们先点了一份4人套餐,但是还想再加一道菜。妻子就问一名女服务员这里哪道菜最好吃。女服务员推荐了一道鱼,说上周她的丈夫还专门来吃过,非常满意。于是妻子就加了这道鱼。没想到鱼上来了,做得并不好吃。这是怎么回事呢?丈夫提出了一个猜测。丈夫说:“这家餐馆挺小的,估计只有两名厨师。我们设想其中一位手艺很好,是主厨;另一位,可能手艺平庸。套餐都是一些标准化的、比较便宜的菜,所以按常理来说,应该交给手艺平庸的那名厨师做;而高级的菜,会交给主厨。可是我们点菜的时候同时点了高级的鱼和套餐,那么以厨房的操作流程,可能会把这些菜都交给同一名厨师——也就是专做套餐的平庸厨师。这名厨师平时不怎么做鱼,让他做,他肯定做不好。”
这是一个做了很多大胆假设但是听起来很合理的解释。
过了几周,这家人又到这家餐馆吃饭。这次他们还是点了一份4人套餐加一道硬菜,丈夫说:“这回咱们别放一起点。”他们先点了套餐,5分钟之后又把服务员叫来,单独点了硬菜。果然,这次很成功。
这就是科学思维的好处。其实不用费什么事,你要做的仅仅是分开点菜。如果因为对一道菜不满意就放弃一家餐馆,那就太不科学了。
麦当强本人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年,他们一家人去香港旅游,到一个游乐场玩,有个项目是喷水比赛。参赛者各自拿一把水枪向自己前方的一个小丑嘴里喷水,水会经过小丑嘴里的水管托起一个小球,谁的小球最先升到顶端谁就能得奖。
麦当强注意到,似乎总是最左边的人赢。他设想水必定是从左往右进来的,最左边的水枪一定水压最高。
一年后,他们在加拿大的一个游乐场又遇到了这个游戏,麦当强的儿子志在必得。麦当强告诉儿子选最左边的水枪,不料儿子居然输了。麦当强说:“我再观察观察。”
看了几局之后,麦当强发现,这一次是中间的人总赢。原来这个游乐场是19把水枪一起比赛,比香港那个规模大得多,水需要从中间往两边走才能更快。他让儿子进去选中间的位置,果然赢了好几次。
生活中的事都是有门道的,而线索就在你身边。真正善于破案的人肯定不是遇到案件了才琢磨,而是平时就爱琢磨,像福尔摩斯那样,能从平常的蛛丝马迹之中分析出东西来。
(沧 浪摘自新星出版社《科学思考者》一书,杨树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