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释“骗”

2023-06-15 04:45:12陈玉娟
今古文创 2023年21期
关键词:上马马术财物

【摘要】以往学者通过考辨得出,“逼迫”是“骗”的语源,而后才进一步引申为“欺骗”。但 “骗”又如何由“跃而上马”的最初义项演化为“逼迫”之义?尚未有合理解释。实际上,“骗马”在未发展成民间杂技之前,更多是一种躲避敌人逼迫之势的行为,因而“骗”在语境中引申为“逼迫”“逼取”等义。“骗”的引申义对“欺、诈、逼”所缺乏的义项进行了补充,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骗马”在宋元之际逐渐成为民间杂技后,“骗”的行为对象在市语和方言中逐渐泛化与流传,且扩大了“骗马”的词义,反映了中国古代含义丰富的“骗马”文化。

【关键词】骗;字义;骗马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1-012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1.042

“骗”本义指“跃而上马”,在历代文献中有时与“骑”混用。六朝《玉篇》:“骗,匹扇切,上马也。”而后的《字略》:“骗,跃上马也。”(玄应《音义》卷七引)及《广韵》《集韵》均在“上马”的基础结合了上马之前的“跳跃”动作来进行解释。这一义项具体表示为“不踩马镫跳跃上马”,是一种非常规的高难度行为。“骗”发展到现代汉语,则主要表示“欺骗”,目前只在部分北方方言中保留古义,如河北方言中的“骗腿”表示“一条腿抬高抡过去”。[1]

但“骗”的字义如何从“跃而上马”演变为“欺骗”?黄树先先生在《比较词义与文献释读》中,运用汉语外部的其他语言材料来探讨词义引申的理据。他认为,英语ride可以表示“骑,乘车,骑马;绑架,谋杀,诈骗”;德语aufsitzen可以表示“上马,骑上;(部分地区)上当受骗”。在这些语言中,“上马”与“哄骗”的语义关系可以理解为:骑马是骑在马背上,压在其身上,由此发展出欺压之义。進一步发展出欺骗义[2]。但他未能对具体的引申途径进行释读和梳理归纳。

霍帆在此基础上,通过用例分析“骗”的字义如何从“逼迫”发展为“欺骗”,并总结其演变过程为:逼迫(他人)→逼取(财物)→诈取(财物)→逼取、诈取(女性贞操、人身)→诈取(信任)。而从“逼取”到“诈取”的词义引申现象,主要是受到宋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某种常见行骗方式的语境影响。人们以杜撰事由或伪造证据的方式来构陷罪名给他人,后进行勒索。这种带有“诡诈不实”的义素正与“欺骗”的义素密切联系。这一结论丰富了黄树先先生的引申义研究。但作者却未解释“骗”如何从最初的“跃而上马”演变为其所认为的早期义项,即“逼迫”。

而黄树先先生的研究除却未能详细阐明词义演变关系外,他以“骑马”作为“骗”本义的侧重点,认为骑马是人骑在马背上,压在马匹身上,由此发展出欺压之义,进一步发展出欺骗义。这种研究过程存在明显不足。首先,古代文献中确实存在“骗”“骑”混同的现象。如后世在传抄、印刻唐代杜佑的《通典》时,就曾于“又制为土木马於里闾间,教人习骗”(卷十五)一句中存在“习骗”与“习骑”两种说法。但结合早期典籍与古代马术文化来看,“骗”与“骑”的表义侧重点应有不同。

其次,即便对侧重点进行修改,也无法得出足够合理的解释。因为能欺压马匹的动作并非只有“跃而上马”,还可以是“立马”“倒马”“跳马”等,那么为何一定是“骗马”呢?最后,同样作为牲畜,为何在古代文献中少见“骗牛”(非欺骗义)等搭配?后人的研究也对此避而不谈。因此,探究“骗”字义的发展脉络仍具有研究空间及其必要性。

一、“跃而上马”义受语境影响演变为“逼迫”义

据考证,中原地区在商代晚期受外来影响出现了马车,但起初骑马术并未流行,直到战国时期才开始普及[3],马匹也成了古代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人们一般需要踩着马镫才能骑上马匹,只有在非常规条件下才会选择直接“跃而上马”。

(1)长弓短度箭,蜀马临阶骗。去贼七百里,隈墙独自战。(唐·张元一《嘲武懿宗》,《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六

十九)

(2)军政司喝曰:“刘公公骗马逃走。”张茂大怒曰:“这阉奴逃往那里去?”(清·洪琮《白牡丹》第二十四回)

例1的诗句中,张元一讽刺当时武懿宗统兵御敌,中途畏懦而遁之举。此时的武懿宗正处于被敌人逼追之境。这一语境被沿用至清代,如例2中,刘公公因事出紧急,恐踩马镫拖延时间而被人逼追擒拿,便选择直接骗马而逃。这种表示“逼追”的语义在例1语境的影响下,逐渐成为了“骗”的引申义,又进一步引申为具有压迫、强迫意义的“逼迫”之义。

同时,马的速度相较于其他牲畜而言,更适合做交通工具,也具备需要骑马者“跳跃”的身形特征,因此早期文献中更常见“骗马”而不常见“骗牛”等。

“骗马”因其本身动作的难度要求以及在作战追逃中的重要作用,自唐以来乃士兵须专门训练的一项技能,又在宋元民间化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以观赏性为主的马术技艺之一。在这种演变过程中,“骗”原先在特殊语境里所具有的“逼追”之义才被逐渐消解、遗忘。人们不再只因为“受逼追奔逃”而“骗马”,也以展现马技为目的而故意跳过踩马镫的环节。

在敦煌文献和五代文献中,均有“骗”字用例,这是该字出现较早的时期。“骗”一开始出现在两种格式中,一是“骗+他人”:

(3)骗人财物者,即侠(挟)执打吓。设计骗要,无故受财。(敦煌研究所352V《道经》)[骗+他人+财物]

(4)因别赢家给,当年不用贷借,富者贪利怨之,以为借于别主,乃赂先保人,同揑借粟文字以骗之。(《疑狱集·显之勘诈契》)[骗+他人+(财物)]

上述两例中,与“他人”相搭配的“骗”应表示“逼迫”之义。例4相对于例3而言,省略了“骗”作为二价动词所应搭配的“财物”,成为“骗”的第二种常见格式。霍帆认为,“骗”直接带财物作宾语,只能理解为逼取、勒索,这一格式的出现标志着词义演变的完成。总结其过程如下:

A 骗+他人+财物——B 骗+他人+(财物)—— C 骗+财物[5]

C类格式在宋代判词中常见,而在判词中,这种“逼取”除了有恐吓殴打的形式,也包括采用捏造事由诬赖他人并以控诉为名逼取财物的形式:

(5)如强骗财物,则以私酒解官为名,骗去杨珍官会三百贯;以科排木为名,骗去杨珍四十贯。(《名公书判清明集·豪强》)

(6)印此契,异时藉以为骗胁之资。(《名公书判清明集·侄假立叔契昏赖田业》)

例5和例6均以伪造罪状或伪造契约等方式构陷勒索他人,这些行为带有“诡诈不实”的义素正与“欺骗”密切联系,与“骗”的今义已相当接近。

二、“骗”与“欺、诈、逼”

在晚唐五代以前的文献中,表示“欺骗”之义的字多为“欺”或“诈”,又或为二者连用。“骗”表“逼取”这一引申义的出现则丰富了“欺”“诈”二字表达的范围。例如:

(7)举其大者也。京房《易传》曰:“禄不遂行兹谓欺,厥咎奥,雨雪斯至而温。”(《汉书》卷二十七,志·五行志中下)[6]

(8)皆奸人惑众,挟左道,怀诈伪,以欺罔世主。(《汉书》卷二十五下,《郊祀志》第五下)

(9)莽以诈立……焉耆诈降。(《汉书》卷九十九中,《王莽传》 第六十九中)

欺的字义侧重点在于说谎、不履行;而诈的侧重点在于伪装、设局。但两者并无明显的逼迫之义。即便是今义中表示“逼迫”的“逼”,在字义发展之初也未能完全涵盖此义。例如:

(10)连营稍前,逼官渡,合战,太祖军不利,复壁。(《三国志》裴松之注 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7]

(11)人稠网密,地逼势胁。(曹植《七启》)

(12)不蒙听许,严诏切至,诚使臣心俯仰逼迫。(《三国志》裴松之注,魏书一,武帝纪第一)

“逼”为形声字,从辵,畐声。本义是接近,靠近。例10中指“接近官渡地区”;例11中引申为“狭窄”之义;例12中的“心俯仰逼迫”又进一步解释为“内心上下为难”,并且选句中的“逼迫”并非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之“逼迫”。

由此可见,欺、诈重在表示不诚信、不履行和伪装等。“逼”一开始更多只是“接近”“狭窄”而无“逼迫”“逼取”之义,且“接近”“狭窄”本身是中性词。

但“骗”字引申为逼迫、逼取之义,则丰富了原来几个近义词早期未能涵盖的语义,且相对于“逼”而言,具有贬义色彩,更符合司法案件中的犯罪语境。

总而言之,“骗”对“欺、诈、逼”所缺乏的义项进行了补充,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而随着“骗”的自身语义演变和语言的使用习惯,人们逐渐将主要表示“欺骗”之义的“骗”与“欺”“诈”同用,并将“骗”原有的“逼迫”之义附加于“逼”之上。

三、再论古代“骗马”文化

“骗马”的动作难度高,是唐代士兵须专门训练的一项技能,又在宋元民间化的过程中演变为以观赏性为主的马术技艺。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曾记载了一场惊艳四座的马术表演:“先一人空手出马,谓之引马。次一人磨旗出马,谓之开道……又有执旗挺立鞍上,谓之立马。或以身下马,以手攀鞍而复上,谓之骗马。或用手握定镫裤,以身从后鞘来往,谓之跳马。”[8]这种“以手攀鞍而复上”的行为动作与其“不踩马镫跳跃上马”的本义相符合。

在这些马术动作中,“骗马”影响突出,甚至成了马术工作者的代称,如:

(13)送于都官,条其生息而按比之。乐工、兽医、骗马、调马、群头、栽接之人皆取焉。(《新唐书》卷四十六,志第三十六)[9]

随着这种马术技艺的民间传播,习者不断,人们又以其他物体代替马匹,使得“骗”这一动作的对象逐渐泛化,如“墙”等。由于翻墙而过的动作也需要一跃而攀,与骗马极为相似,所以元明时期多以骗马作为跳墙的替代语。但翻墙并不光彩,人们常将其目的视为两种,一为行奸,一为盗窃。故《西厢记》和《水浒传》中也常以骗马比喻偷情和盗窃,例如:

(14)夤夜入人家,非奸做贼拿。你是折桂客,做了偷花汉。不想跳龙门,到来学骗马。(《西厢记》卷三第三折,汲古阁本)[10]

(15)这人姓时名迁。祖贯是高唐州人氏。流落在此,则一地里做些飞檐走壁、跳篱骗马的勾当。(《水浒传》四十六回,明容与堂本)[11]

例14《西厢记》中的“学骗马”只保留了与“奸”“偷花汉”相关的男女偷情之义,而无翻墙、跃而上墙之义。因民间性隐语常把女性、女阴比做“马”来说(性交时女在下位,男性如骑马),而骗马在民间流传中也存在将“骗”误解为“骑”的现象,故二者有时混用。有人认为这里的“骗马”代指张生翻墙,但通过对例句上下文的分析可知,张生一介柔弱书生,并不适合做出如此敏捷地翻墙动作;且上文提到“姐姐这湖山下立地,我开了寺里角门儿”——婢女红娘已知二人之约,虽不能肯定张生是否会来,但确实为其提前留好了门。如此可知,张生并无翻墙之需。

例15《水浒传》中的时迁在上梁山之前,凭借其“飞檐走壁”的矫捷之身,常以盗窃为生。此处的“骗马”则用来代指他依靠高难度动作而进行的盗窃行为。《汉语大词典》没有注意到二者之间的联系,在列举上例时,释其义与跃上马背的本义相混同,显然有误。

总之,马术之“骗马”动作既包括“以手攀鞍而复上”,又含有“跃”“跨”之义素,皆与翻墙等动作步骤极其相似。因此“骗”的行为对象逐渐泛化。“骗马”由士兵骑术成为街头卖艺之技后,地位下降。由贼人所产生的翻墙行为也借用了这种带有贬义歧视色彩的词,同样称为“骗马”。由此,“骗”也逐渐与“盗窃”等犯罪行为趋近,成为指代“诈骗”之罪的单音节词。

除此之外,“骗”还存在动词转化为形容词等词类活用现象,例如:

(16)做鱼松用鲜鱼、鲤鱼。蒸雞用雏鸡,爆鸡用骗鸡,取鸡汁用老鸡;鸡用雌才嫩,鸭用雄才肥。(清·袁枚《随园食单》第一节)

骗在例16中由动词活用为形容词,介于“雏”“老”之间,“骗鸡”应释为壮年期的鸡。这或许可以理解为:壮年期的鸡行为敏捷,可“骗墙跳篱”,故借用人之“骗”来比喻这种鸡。

而“骗马”比喻男女性交之义也影响了中医界相关疾病的命名,例如:

(17)《心法》曰:“骑马痈,亦名骗马坠,生于肾囊之旁,大腿根里侧股缝夹空中,由肝肾湿火结滞而成,此处乃至阴之下,医治不可过用寒凉药。”[12]

例17中所述的这种病或因男女云雨交欢后清洁不当所导致,或与肝肾湿火结滞有关。这与前文所述的“骗马”和男女之事的比喻关系相通,同时体现了“骗马”这一词语在中国古代的丰富含义。

综上所述,在“骗马”未发展成民间杂技之前,“骗马”更多是一种躲避敌人逼迫之势的行为,因而“骗”在语境中引申为“逼迫”“逼取”等义,从而对“欺、诈、逼”早期所缺乏的义项进行了补充,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而随着这种马术技艺的民间传播,习者不断,人们又以其他物体代替马匹,使得“骗”这一动作的对象逐渐泛化,“骗马”一词也常比喻为偷窃和男女之事。这种比喻义还可从“骗”的词类活用现象和中医病名中窥见一斑,同时体现了“骗马”这一词语在中国古代的丰富含义与文化背景。

参考文献:

[1]王致中,魏丽英.中国西北社会经济史研究(上册)[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

[2]黄树先.比较词义与文献释读[J].语文研究,2012,(03):1-3.

[3]李云河.中国古代“软马鞍”及相关问题[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08):68-79.

[4]李珍华,周长楫编撰. 《汉字古今音表》(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

[5]霍帆.“欺骗之骗”语源考辨——兼论元代文献的“骗马”一词[J].语言研究,2020,40(01):106-109.

[6](汉)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2012.

[7]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9.

[8]龙潜庵.宋元语言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9](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0](元)王实甫著,(清)金圣叹评点,李保民校点.西厢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11](明)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12]马汴梁.简明中医古病名辞典[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88.

[13]尚永亮,周百义.古代汉语研究[J].长江学术(第7辑),2005.

[14]学奇,王静竹.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15]张建军,韦皓.说“骗马”[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03,305-307.

作者简介:

陈玉娟,女,汉族,福建漳州人,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學(基地班)专业2020级本科生。

猜你喜欢
上马马术财物
上马台的传说
少林与太极(2023年4期)2023-07-14 07:48:02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马术:鲜衣怒马少年时
先上马,后加鞭——中国戏曲的演化路径与“前海学派”的深度阐释
戏曲研究(2021年3期)2021-06-05 07:07:02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epiglottit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8 cases
涉税财物价格认定探索
商周刊(2018年15期)2018-07-27 01:41:26
产业园区、眼镜小镇扎堆上马
西班牙 马术周
环保部门没收非法财物是否需要听证?
马术